太史室内,在席子上身形略微有些佝偻的太史,几乎趴在了竹简上,握着姬静特意为他制作的毛笔,略显吃力地写着那些不可能被当时人所看到的文字。
写了一会儿,因有些疲惫而停下来的太史,颇为满意的看了看自己手中这姬静送来的毛笔,望着一旁正在那专心致志,皱着眉头,对着竹简思考姬静,太史心中不禁感慨:这小太子着实聪慧,只是幼犊不当重车,太小了,锋芒太露怕有早夭之危啊。
之前,姬静跟着太史参观了几回真正的史书后,发现太史所用的笔写起字来颇为不适,于是便模仿着后世命人造了一支毛笔来。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已经制作和使用笔了,但当时笔还没有统一的名称,楚称为“聿”,吴称为“不律”,燕称为“拂”,秦统一六国后,才统一称为“笔”。
但是先秦的毛笔,或许是受金文刀笔的影响,所以大多数毛笔笔锋都追求坚硬,用起来颇为吃力,当真称得上是笔笔如刀,究其原因,则是因为西周流行的文字乃是大篆。
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甚至现在有些学者认为甲骨文也当在其中。tiqi.org 草莓小说网
大篆除了笔画繁杂,看起来颇有气势外(所以虽然秦始皇推行小篆,但是在秦始皇四处巡游刻碑时都还用大篆),还有一点就在于,大篆几乎是真正的电脑方块字,一笔一画不说严丝合缝,但却也几乎没有回转余地,书写者需要一笔一画的刻上去,几乎看不到人的书法特征。
但是伴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小篆、隶书开始慢慢成为社会通用文字后,原来的毛笔,写起字来,其弊端越来越大。
于是,这才有了秦朝名将蒙恬并改进了毛笔之事,从而奠定了2000多年直至今日中国毛笔的基本模型,以至于现在国人还将蒙恬视为毛笔的创造者。
据《中华古今注》载:蒙恬始作秦笔,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谓之“苍毫”。
蒙恬改进的毛笔,与之前比较,毛毫软而墨迹分明,不禁极大的降低了写字花费的力气,而且也为此后中国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毕竟中国书法之所以可以将一种字写出无数魅力,便在于可以刚柔并济,在运笔上体现出书法者个人风采。
拉回来,在蒙恬改进毛笔之前,写字绝对是个苦差,先秦著作之所以都那么简略的原因(几乎没有超过5万字的著作),除了书写材料以外,估摸着也跟写字太难受有关。(同样都是用竹简,西汉超过几十万字的著作,比如《史记》可是有不少)。
姬静前世的虽然只是个普通老师,但也知道送礼的出须,只不过对于太史这种人物,你送钱财似乎有点瞧不起人,于是便送了毛笔,正中下怀。
对于太史这种上了年纪,手脚本身就不太利索的老人而言,一只好毛笔,实在是神兵利器,也由此太史对这个小太子慈祥了不少。
此时,如果不考虑到太史的眼睛,几乎都快趴到竹简上,而姬静看书看的脑门冒青筋,怒发冲冠的模样。这一老一少着实像一对天伦之乐的爷孙。
悠哉练着书法的爷爷,和一个正在聚精会神看书的孙子。
终于,在将桌子上五↑竹简个看完后,再也忍不住的姬静啪的一声,极为无礼的将竹简按在了书案上,此时的他,就如同一头被接受的小兽一般,双眼中露出凶光,小脸通红,小手紧握,气呼呼的喘着粗气。
似乎早有预料的太史,轻轻上前,一边将那些竹简用牛皮绳系住,一边用他那苍老但还稳健的声音问道:
〝太子,己知蓝田大夫的所作所为,不知打算如何?“
“还能有什么打算?勾结外敌,坑害防戎诸侯,该杀!”
愤怒的姬静不假思索的当即回答。
太史让他看的竹简上,写的可不仅仅是蓝田大夫扣留使者的事,其中还详细的写了蓝田大夫在何时,派人偷偷与戎人勾结。
甚至还谈到了双方私下里的交易:大战之后,蓝田大夫会以援助同胞为名,用粮食与布匹,从戎人手中换取那些之前被掳走的国人和野人。
作为报答,蓝田大夫则会在戎人抢掠时,封锁消息,使得戏水不可能从戏水西岸得到任何援助。
对于这些信息的真实度,姬静没有怀疑,除了因为他相信太史不会拿这么重要的东西欺骗自己以外,更重要的是,身为一名历史老师,作为对历史稍微有一定了解的后来人,他深刻的明白什么时候都有这群混蛋!
西周的灭亡,不就是原本应该为周天子镇守西北戎狄的申侯,却能转眼间,便勾结起义渠、赤狄、白狄、山戎等八大戎狄部落,联兵十万,杀尽关中!
后来的周幽王,为什么非要跟申国翻脸?难道真的就是为了那么一个女人?
难道申侯就真的那么无辜?
只怕是因为当时的周幽王,敏锐的觉察到帝国的保护者,申国,已经开始成为了反噬帝国的恶狼,所以才想要先下手为强的吧!
这很令人恶心,却又是从未停止过的悲剧!
远的,不说单说西汉,西汉与匈奴称得上是血海深仇了吧!
千万不要以为,一个狗屁的和亲公主就能够满足数10万匈奴人的贪欲。
靠着血统登上帝位的皇帝们,或许会因为美色而误国,但是靠着实力登上单于大位的匈奴枭雄们,却绝对不会为了某个女人而放下屠刀。相反,那位据说是被和亲忽悠的冒顿单于,当年为了登上单于大卫,可是杀妻,杀父,杀弟,杀母。
对他而言,女人我要女人需要你给吗?老子的刀是干什么吃的?
白登之战后,匈奴的南下入侵并没有停止,而之所以没有酿成后来五胡乱华与靖康之耻的惨剧,究其原因也不是因为狗配的和亲,而是因为每当这些匈奴人骑着他们的战马越过长城,抢劫汉人时,血气仍在的汉人,都会毫不客气地挥起手中的刀剑与他们拼命!
公元前177年5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为寇,“捕杀吏卒,驱侵上郡”。
汉文帝,派丞相灌婴率车骑八万,把右贤王驱逐出塞外。
公元前166年冬,“老上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今宁夏固原市东南)、萧关(今宁夏固原市东南),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并派骑兵火烧回中宫(今陕西陇县西北),候骑至雍(今陕西凤翔县)、甘泉(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直接威胁汉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那一会,匈奴的狼烟照亮了关中的夜晚,即使是长安都城,也不能够给人们丝毫的安全感!
面对匈奴这些狼崽子,大汉没有投降前都这样。
一向被后世的儒生吹捧为仁君典范,汉文帝没有丝毫的畏惧,当即宣布自己要御驾亲征.!(虽然最后没有成行),命周舍、张武为将军,率骑兵十万驻长安城旁,以备匈奴。
又派卢卿为上郡将军、魏遫为北地将军、周灶为陇西将军,征发陇右良家子屯守三郡。
并以派张相如为大将军,董赤、栾布为将军,征召关中以及北部民众出击匈奴。匈奴在塞内留驻月余而退,汉军追至塞外而回。
公元前158年冬,匈奴三万骑入上郡,三万骑入云中,所杀掠甚众,烽火达于甘泉、长安。
汉文帝派令免为车骑将军屯飞狐(今河北蔚县东南),以苏意为将军屯句注(今山西代县西北),将军张武屯北地,将军周亚夫屯细柳(今陕西咸阳市西南),将军刘礼屯霸上(今陕西西安白鹿原处),将军徐厉屯棘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以防备匈奴袭击首都。
面对匈奴的咄咄逼人,其实汉文帝并非没有想过主动还击,但是当他好不容易抓住战机,准备出征时,却由于爆发了济北王叛乱,不得已只得草草收兵。
而在这一场场汉匈两大帝国的惨烈斗争中,不知道有多少大汉子民惨遭屠戮,可是,可是谁能想到,在这生灵涂炭的背后,却是一群群喝着汉人血,肥了自己的混蛋!
汉武帝时期著名的马邑之谋是怎么来的?
聂壹一个商人,竟然能够说动匈奴单于,带着10万大军南下抢掠!
若不是聂壹之前和匈奴合作了不少,回彼此间有信任的基础。
若不是如聂壹这种,靠着出卖国家以满一己私欲的人太多了,多到匈奴单于都见怪不怪。
匈奴单于为什么会相信他?又怎么会在他的劝说下,亲率10万大军南下!
那么,反向思考,之前呢?之前匈奴南下时那些大汉的汉奸们又到底出了多少的力?又造成了多少大汉子民家破人亡!
再想想近代中国,日本侵华为什么能打得那么顺利?除了国力差距外,又有多少中国人为虎作伥!
有多少像汪精卫、胡适、孔家一般明明处于社会精英阶层,却做了卖国唱衰者。
对于这些混蛋,姬静态度鲜明,杀,抓到一个杀一个,而且在古代,似乎灭他全族也没什么问题吧!
真的,想想这些混蛋做下的那些罪孽,姬静忽然都觉得凌迟之刑是那么的合乎人道了!
等到姬静愤怒的说出了自己的决断后,一旁的太史竟然有些愣住了,他想过太子可能会义愤填膺,毕竟年纪还小嘛,没有经过社会的毒打,理想主义色彩比较浓重一些,可以理解。
但是却没有想到,面前这个小小的人儿,身上的杀气,竟然如此的浓郁,简直恨不得现在就要抄家伙砍人了,这就让太史有些纳闷了。
蓝田大夫坑的人甚至都不能算是天子直辖的国人,这太子哪来这么大的怨气?
这倒不是太史心硬,而是因为在当时的人心中,国家概念与后世不同。
天子诸侯有其国,大夫有其家,国只是天子和诸侯的私产而已,虽说这些诸侯名义上也是天子的臣子,但是对于这些诸侯国人的死伤,讲真的,天子还真没那么在乎。
哪怕是那些只属于天子的国人,其实也未必那么重要。就如同后世那些士大夫,哪个不说民为贵,可是又有哪个士大夫真正将平民百姓当做人来看待的?
开玩笑,读书人跟那些泥腿真的是一类人吗?
简直有辱斯文!
身为太子,身为大周未来的天子,一切都应该以国家社稷为重,一些无辜的牺牲,在所难免。
这本来是太史早就准备好的复稿。他这把老骨头陪姬静出来走这一圈,可不仅仅是出谋划策,更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大周培养出一位真正的天子。
冷静直至冷酷,一切以大局为重。
可是望着正义感爆棚的姬静,望着他那张稚嫩但却纯真的双眼开始,太史一时间好像被人堵住喉咙一般,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甚至早就已经是古井无波的心境,也有些纷乱了。
“难道是我真的老了?老了,所以心就有些软”。太史暗暗自嘲。
史官并不光明。
后人对史官的印象似乎只是刚正不阿,秉笔直书,但却不知史官,真正的史官才是最为冷酷的人。
他们在阴暗的角落上,记录这世上发生的不公以及惨剧,冤死的英灵,在他们的笔下只是一行行无情的文字,人间的惨剧对他们熬不过是重复了无数次的片段。
在孔子对史家搞出什么微言大义之前,真正的史家对于国家兴亡,国君生死,乃至自己的生死其实都不在乎。
晋灵公死了,董狐也不过就是写上一句:“赵盾杀灵公”,而已,仅此而已。
至于或是站在赵盾的角度上,痛批灵公这个昏君该死,又或者站在灵公的角度上痛骂赵盾这个乱臣贼子?
不好意思,这些与史官无关。
史官的眼中没有是非,他们也从来不会为谁发言,他们只是冷冷的用手上的刀笔写下那些毫无感情的文字,任由后人评说。
所以在短暂的愣神后,太史的心神便恢复了稳定,眼睛猛然清明,猛的一个激灵望着姬静,心中想起了易经中:〝潜龙勿用”。
现在,自己必须要制止这个小太子的怒火,因为现在这位小太子实在太过脆弱了,根本就没有燃烧那些罪恶的能力,今天这个太子的表现一旦传扬出去,只会把自己害死!
先秦的中国还不知道什么叫做因果循环,而看多了历史明史官也不会相信报应。
从黄帝战蚩尤,到周武王灭纣。
败者未必就那么残暴不堪,但是他们失败了。
圣者也未必那么光辉伟岸,但是他们成功了。
正迎《论语》中,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成王败寇,才是历史的最大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