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朱瞻基心中并无太多愠怒。
尽管他荣获状元之誉,但母亲离世之痛,加之于谦醉态的背后的无奈,使他无法对于谦的失态严词厉色。
他深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哀愁,于是叹息着对于谦说:
“你昨晚在琼林宴上的失态,让皇爷爷颇为不悦。他命你撰写一份关于安定边塞的折子,若能文采斐然,便可到军中立功补过。若非如此,尚善局的那口大酒钢,你怕是要亲身体验了。”
随着两个小太监轻手轻脚地抬来桌案,于谦的神色变得庄重,他向朱瞻基保证:“太孙殿下请放心,于谦绝不会再让您失望。”
朱高炽见于谦聚精会神地撰写策论,好奇心起,便问儿子:
“你是如何让于谦这样的人才归心的?昨晚他可是让皇爷爷雷霆震怒,若非顾忌在琼林宴上斩杀状元会骇人听闻,于谦即便有百颗头颅也不足以偿命。”
朱瞻基淡然一笑,回答道:
“不过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儿臣只是救了他的妻子,又赠送了一些银两。”
“就这样?”朱高炽有些惊讶。
“就这样。”朱瞻基肯定地回答。
朱高炽感慨道:“看来,于谦是个懂得感恩图报的人。”
朱瞻基走上前,想要扶起父亲:
“爹,您还是回府休息吧。您身体欠佳,又熬夜至此,母亲在天之灵也会担忧的。”
朱高炽却笑道:“那你可得好好看护于谦,别让他再惹麻烦了。”
朱瞻基见父亲朱棣行动不便,便唤来太监小鼻涕,命其安排轿子将太子父亲护送回宫。
于谦正忙于撰写策论,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携手前来拜访。
朱高煦当日心情极佳,见人便笑,调侃道:“侄儿,今日轮到你值守么?”
朱瞻基逗趣回应:“二叔,何时一跃而出棺椁?”
朱高燧皱眉斥责:“瞻基,休要提及不愉快之事。”
朱高煦却宽宏大量,笑道:“三弟,侄儿久未与我玩笑,此乃小事。”
此时,朱棣的声音从房内传出,带着笑意骂道:“你们两个,还不快滚进来!”
两位王爷欣然入内,房中随即传出父子三人的欢声笑语。
朱瞻基随后进入,见到父子三人谈笑风生,一派和睦景象。
朱棣心情舒畅,笑道:“我早知其中有诈,定是解缙那厮离间我们父子。”
朱高煦随即跪地,诚恳请罪:“儿臣过往出言不逊,请父皇降罪。”
朱棣面带笑容,语气坚定地说:“此事就到此为止,任何人不得再提。解缙竟敢以身试法,辜负朕的信任,必须严惩不贷!”
朱高燧立刻表态,脸上挂着狡黠的笑容:“父皇,此事交给我,我定让他后悔莫及。”
解缙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朱瞻基深知三叔朱高燧的手段,表面和善,实则心狠手辣。
朱棣接着说:“不过,先放一边,我们还是先处理国家大事。”
在沙盘前,朱棣对朱高燧吩咐:“老三,你先去调查鞑靼、兀良哈、瓦剌三者的关联,我要详细了解他们的动向。”
朱高燧恭敬地领命:“儿臣遵旨。”
朱棣又转向朱高煦,指着沙盘上的位置:“老二,你带领神机营、五军营、三千营在小姑山进行军事演习,我会亲自检阅,绝不允许有任何闪失。”
朱高煦自信地回答:“父皇放心,若有差池,儿臣愿以死谢罪!”
朱棣对此表示满意,没有再作其他指示。
朱高煦和朱高燧行礼后退下,离去时那冷笑与得意,让朱瞻基感到一场宫廷权力斗争正悄然铺开。
朱瞻基礼貌地目送:“两位叔叔慢走。”
……
……
等到汉王和赵王离去。
朱瞻基面露不忿之色,质问道:“皇爷爷,这解缙之事,您真觉得合理?”
朱棣轻笑回应:“不信又能如何?局势使然。解缙不走,留下也是命该如此。”
朱瞻基心中明白,皇爷爷是要用解缙之事来平息汉王、赵王的怒气,以此鼓舞他们领军出征,他急切表白:“皇爷爷,孙儿同样能领军征战,那些草原异族,孙儿视之若敝履!”
朱棣大笑:“我征战一生,还未曾听闻你这般豪言壮语!孩子,你二叔、三叔久经沙场,经验丰富,非你可比。别急,战场自会见证一切。”
朱瞻基原本还想争取二叔、三叔手中的军权,但朱棣的话让他意识到,二叔、三叔在皇爷爷心中的地位坚如磐石,皇爷爷眼中,他们才是真正的战虎,而自己尚显稚嫩。
心中虽有所悟,但朱瞻基也暗下决心:战场上,我必让皇爷爷看到我的能力。
此时,小鼻涕手捧于谦所撰策论,轻轻递给了朱棣。
朱棣随意地翻阅着书页,原以为这又是一些酸腐儒生的陈词滥调,未料文中的观点如雷贯耳,让他心中一震,立刻合上书卷。
他意识到,对待这样的文章,不应有丝毫轻慢。
心境转变后,他重新打开,细细阅读阅读,不自觉地被其内容深深吸引,思绪随之在殿内徘徊,沉思良久,不禁叹息:“我已至暮年,竟还能遇见如此人物!”
他似乎想起了曾经的某人。
朱瞻基敏锐地捕捉到祖父话语中的深意。
朱棣深情地告诫:“孩子,你有福了!”
朱瞻基会心一笑,这句话的含义显而易见。
考虑到于谦曾造访别苑,祖父必然已从弟弟那里得到了消息。
他恭敬地行礼道:“皇爷爷不知,孙儿与于谦早有交情,他在孙儿府上做过管家。昨日他因母亲去世而醉酒,请皇爷爷宽恕他的这一次过失。”
朱棣对孙子坦诚的态度感到满意。
既然孙子已经赢得于谦的忠诚,他也就无需再插手。对小鼻涕命令道:“让于谦去三千营服役喂马吧!”
“遵旨!”
小鼻涕恭敬地领命。
朱棣将折子递给朱瞻基,说道:“你也读读这个,它涵盖了王道与霸道之术,将来对你会有帮助。”
朱瞻基对于谦的文章能让永乐皇帝如此动容感到好奇。
“互市?”他心想,“这政策宋代已有!”
“以兵士血肉为长城远不如以天下百姓人心向背为长城!”
他轻声笑了起来,似乎对这句话深有感触。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