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阙》全本免费阅读
西昭是被一泼水浇醒的。
水寒刺骨,引得皮肤颤栗,她带着一丝茫然睁开眼,模糊视线里,是无数道白衣身影。
大抵是睡了太久,头脑昏昏沉沉,难以视物。
西昭用力眨了眨眼,眼前逐渐清明了些,模糊成一团的红色烛火渐渐明晰,大殿森冷庄严,两排站着一群着白衣道袍的宗门弟子,周围无数双含着厌恶冷意的眸子,大殿正中,墙面之上,悬挂一具形态威严的青铜兽首,下方有一个白胡子老道端坐案前,正冷冷地看向她。
这是?
原身宗门?
西昭面上不动声色,手掌弯曲,轻撑地面,甫一用力,指骨之处却传来隐隐胀痛,定睛一看,白皙的指节上片片淤青和红痕。
竟对一个昏迷之人用刑?西昭心间不由地窜出一丝怒火。
未待她撑起身子,边上有人愤恨出声,“洛西昭,林师姐心地良善,好心助你一同寻找灵鹤,你竟为一颗碧幽草害她昏迷至今,真是毒妇心肠!”
声音似针尖利。
西昭轻轻瞥那人一眼,嘴角讥讽地弯了弯,“别人出事,怎地这位师兄如此焦急,莫不是这位林师姐乃师兄心尖儿上的人,舍不得她受一点委屈。”
阴阳怪气的调调。
惹得男子一时脸色变幻如缤纷画作,眸中怒火更盛,若不是顾着殿中还有其他人,怕是恨不得立刻上前,将西昭拍死在大殿上。
一众弟子或惊或怒。
惊得是西昭脸皮之厚,代罪之身竟还有脸反讽他人。
怒的是西昭口舌之锐,一句话呛得满堂人招架不住。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噤了声,毕竟,谁也不想被安个莫名的舔狗之名。
众人换了眼神攻势,誓要用正义之目光在西昭身上剜出一道口子来。
西昭移开眼,毫不在意周遭愈发灼热的指责目光,双腿处有密密麻麻的酸涩之感,她垂下头,借宽大衣裙遮掩,盘起脚,正准备换个更舒服的姿势,却忽听一声怒喝,“孽障!还不跪下认错!”
随之而来的,是一道凌冽掌风。
西昭双目一凛,顾不得指骨的痛楚,手指交叠,飞速捏诀。
阴阳五诀之唤鬼术。
空气中出现了一瞬的小扭曲......
——然后归于平静。
朗华殿内排排烛火明亮,却在霎那间被掌风扑灭一半,这一掌挟着一股极强的威压逼到西昭面前,直接将她整个人掀飞出去,撞在柱子上,口吐鲜血。
白胡子老道居高临下地看向西昭,背着手,冷声道:
“洛西昭,目无尊长,残害同门,自去戒律堂领十二道鞭刑。”
有人不满,“掌门,洛西昭屡犯门规,如今害得同门师姐昏迷,如此心肠歹毒之人,实在不配为我御兽门弟子!”
众人附和,“对,应将她逐出门去!”
殿上讨伐与咒骂之声不绝于耳,无人在意角落里面色苍白,捂着肋骨的西昭。
掌门皱起了眉头。
洛西昭是御兽门长老洛溱之女,当年魔族趁仙门大比宗门无人之日,潜进御兽门,破了护山大阵,杀了无数内门弟子,若不是长老洛溱以命相搏,怕是御兽门撑不到仙盟支援,所有弟子都要被戕害殆尽。
其父对御兽门有恩,功德庇荫,又是临死托孤,西昭自恃身份特殊,没成想,竟长成了个无法无天,爱妒恶毒的性子。
戕害同门是大罪,现下众怒已起,罚顿鞭刑轻轻揭开怕是不成。
掌门失落的眼神落在西昭身上,斥道:“西昭,你屡犯门规,看来,戒律堂鞭刑已经无法教改你,念你父对宗门有功,现在废去你一身修为作为惩戒,你服是不服。”
废去一身修为。
洛西昭从小懒怠,不爱修炼,又未能驯服灵兽护身,身上那点子修为也是拿灵丹妙药堆出来的,至今不过筑基。
此罚,对于他人来说,或是重罚,对洛西昭来说,不过轻拿轻放。
只是,那躺在柱前的少女不这么想。
西昭擦去嘴角鲜血,冷笑道:“我不服!”
“孽障!你说什么!”
她扬眉望向掌门,眼含冷意,惨白的面容竟隐隐透出几分肃杀之意,“我说,我不服!”
“这御兽门,我也不稀罕!”
御兽门掌门身居高位,何曾遭门下弟子如此冷待,面色倏地沉肃下来,垂眸注视着西昭,布满褶皱的手微抬。
“你要退出御兽门?”
西昭手轻撑着地,指尖蹭着一滩鲜血,压在地面上,留下点点血痕,面无表情道:“没错。”
怎料,就在她话音刚落的当口,那只皱如老树皮的手忽然动了!
比之前更加凌厉的一掌,挟着威压铺天盖地袭来。
杀机顿起!
西昭忽地抬头,正对上掌门眼里清晰可见的寒意,这次,她嘴角微勾,竟丝毫不惧。
霎那间,那一掌厉风逼近面前。
——轰!
四周恍然寂静。
掌门脸上浮现难以置信的神色,双手不自觉地握紧扶手,死死地盯着红色柱子前方——就在柱子前方,虚空中隐隐飞舞着几丝黑红交加的符文,一个墨黑色的法阵骤然浮现洛西昭身前,挡住了这一掌。
两股力量抗衡一瞬,竟同时消散在空中。
御兽门虽是以御兽之能占五大宗门一席,可到底也是仙盟一大宗,更遑论御兽门掌门,也是在仙盟排得上的大能。
可现在,蕴含如此功力的一掌,竟被这样一个修为低下的洛西昭使出的法阵,轻轻松松地全部挡下。
众弟子皆窸窸窣窣,轻声讨论。
这是法器还是符咒?
虽只出现了一瞬,威力如此之大,还伴着一丝阴寒之气,绝非御兽门之物!
“洛西昭!”掌门面上挂不住,冷哼一声质疑,“你这阵法是从何处学来,竟带有邪门歪道阴寒气息,绝非我御兽门之学!”
西昭扶着柱子,抵住颤颤巍巍的身子,朝周围人环视一圈,唇畔露出讥笑,出口的声音微弱到仿佛下一刻就随风而散,“正道如何邪道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