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泮宫内辩诘
不?过旬月,传来?消息,齐军前锋被伏击,小败于鲁。鲁国新君立。鲁侯奋·命鲁军集于鲁南,抗击齐军。又魏国出兵,借道于宋,已至鲁国梁父。
知道伐鲁之事已是难以成功,齐侯无奈,只得令齐军撤退。
与齐军战败的消息同时到临淄的,还有墨家矩子田襄子。
齐国伐鲁,有墨家弟子助鲁守城,并传讯于在秦国的矩子田襄子。田襄子奔临淄,本?是?来?劝说齐侯罢兵的。但因鲁国早有准备,又有魏人相助,齐师败退,田襄子也就不?用去劝齐侯了。
田襄子之“田”跟齐国田氏没什么关系,他是?宋人。几年前,墨家前任矩子孟胜和一百八十义士为楚国阳城君守城而死,田襄子继任为矩子。
这位矩子四十余岁,身材高大?,面容坚毅,如大?多墨者一样,穿着粗陋短褐,腰间挂着一柄长剑。他继任时间不?长,墨家人又总是?来?如影、去如风的,许多人都没见?过这位矩子。他在泮宫出现,颇引起些轰动来?。
今日正是?泮宫中?诸家辩诘的日子。
因有多家贤者在,人格外多,院子中?几乎插脚不?下。诸人却还是?为矩子和墨家弟子们让出一块地方来?。
鲁人抗齐,齐师战败撤退,之前邹子与齐侯在齐宫门前理论的“义”与“不?义”,已不?言自明,但?并没见?齐侯对田原这个“元凶”有什么惩处。那些在上书上签了名字,特别是?跟随邹子去宫门前的士人们不?免议论纷纷,故而今日辩诘就与“攻伐”有关。
儒家以邹子为首,主张的是?看攻伐符不?符合仁义之道。如先?前山戎侵扰燕国,齐桓公为燕国伐山戎、征孤竹,便符合仁义之道,是?义战。如十几年前魏国伐楚,占大?梁、取襄陵,如几年前赵国伐卫,如齐国去年伐燕,今年伐鲁,都是?为了攻城略地,是?不?义之战。
墨家田襄子道:“听说这次齐国伐鲁便是?以‘伐不?孝不?悌’这样的‘仁义之道’为名。如果这次齐军攻打进了鲁国都城曲阜,平定了鲁国诸公子之乱,助鲁国立了新君,未取鲁国一城一邑,那么齐国此?次伐鲁在邹子看来?,是?否就是?‘义战’?
“可是?这‘义战’与‘不?义之战’,齐军都是?一样地破坏鲁国城池,杀死无辜鲁人,让鲁国破败不?堪,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先?生所谓‘仁义之道’,不?过虚浮之名耳。
“凡是?攻伐,便无义与不?义之说。故而我墨家说‘非攻’,只有守国守城之战方为义战。”
邹子道:“不?然。昔者,‘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去民之灾,得民之心,即为仁义。齐国伐鲁,若鲁人悦,箪食壶浆以迎齐师,便为仁义之战;若如当下,鲁人不?悦,抗齐师于边邑,便非仁义之战。”1
两位大?贤就义与不?义、攻与非攻辩诘起来?,各有各的侧重,各有各的道理。
崇信黄老的陶子行则秉持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认为穷兵黩武只会带来?灾祸,所谓“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2
有一个大?约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笑起来?:“诸子谈论仁、义、道,说得着实好?,可却不?曾睁开眼看看这几百年来?的天下大?势。当年周王分封八百诸侯,到如今尚存者不?过二十许,几十载乃至百载后,又有多少?”
这年轻人的话引起一片骚动。
年轻人不?理骚动的人群,昂然道:“日后天下必再归于一!不?征伐又如何归一?如今征伐之苦为归一途中?之必然也。因征伐之苦,用仁、义、道这些虚浮之理阻挠征伐、妨碍一统,便譬如虫蚁之欲撼巨木,不?自量耳!”
大?贤们皱眉,却没有人斥责这个年轻人。辩诘便是?这样,辩的是?道理,不?因辩者身份地位而有别。这个年轻人大?约习的是?刑名之学或是?游说之术,更甚或是?兵家弟子,故而极力为攻伐辩解,但?他说的天下大?势,确实也有道理。
诸大?贤一时沉默。
人群中?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以不?义之战,便是?一统天下,可得久长乎?”
那年轻人哽住。
俞嬴道:“固然由分而合是?天下大?势,由分而合也免不?了征战,但?我们岂能因百年后之合,如今就不?辨善恶,不?论道义地看待每一场征伐?便譬如一个人,从出生便注定要死亡,我们岂会因几十年后要死,便不?好?好?吃每一餐饭食?
“从三皇到五帝,从夏到商,从商到周,再到如今周室衰微、诸侯并立,千百年后不?知?是?分是?合、是?谁之天下,而仁人志士所执着求索的,仁义理智、非攻兼爱、大?道无为、‘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3……却会流传下去,积淀在华夏血脉中?。”
俞嬴顿了一下:“世事有变迁,朝代有兴衰,而‘仁’‘义’‘道’‘法’诸理长存!”
俞嬴说完,人群静默。
过了片刻,邹子打破静默,叹息道:“亦冲说得好?啊。世事有变迁,朝代有兴衰,只要还有人在,诸理长存!’”
人群也哄然讨论开来?。俞嬴说的不?只是?攻伐,也不?是?某家之言,她说的是?每一个士人学子都曾在心底或模糊或清晰地问过自己的东西?,说的是?人之为人的要义。她说自己这些人求索的、争辩的、愿意用生命维护的东西?,‘会流传下去,积淀在华夏血脉中?’,怎不?让人心潮澎湃?
墨家矩子田襄子扭头看俞嬴,对她微微点头。
其余众贤有点头赞许的,有与身边人讨论的。
之前说天下大?势的年轻人看一眼俞嬴,没有再说什么。
这场辩诘散了,对征伐,对道义诸理永存的讨论却没完,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当日参加泮宫辨诘的士人们在讨论,没来?的也在说,甚至一些平常的临淄人,譬如酒舍主人、皮货商贩也会谈论两句征伐给大?伙儿带来?了什么。
市井中?曾经把俞嬴赶出去的酒舍老叟叹口气,是?啊,齐侯征伐给我带来?了什么?若无征伐,家里?二子一定尚在……
或许是?越理论越上头,或许是?受俞嬴道义诸理长存的激励,诸士人再次上书齐侯,要求惩处不?义之战的“元凶”。
齐侯迫于无奈,去田原上卿之位。
此?时齐国上卿已与几百年前国氏高氏为上卿时不?同,彼时上卿既为爵位,又为官职,而此?时上卿更多的是?爵位。先?时田原既居上卿,又为相邦,后来?因得了一场大?病,齐侯又有意,便将相邦之职交给了田向,只剩了上卿的爵位。
这次齐侯虽名义上去田原上卿之位,却未曾收回其封地,相当于只去了他的爵位名号而已。
齐侯又将田原请进宫里?,百般安慰,并承诺很快就会为其复位。即便如此?,对这位齐国宗室之长,在齐掌权几十年的重臣,这也是?难以想到的奇耻大?辱了。齐侯还未曾见?其叔父面色这般难看过。田原站起时,甚至有些不?稳。
其实齐侯多少也有些后悔。当初若是?听相邦田向的建议,让平陆、博阳、莒西?驻军急袭鲁国,鲁人来?不?及防备,魏人更是?到不?了那么快,阳关、梁父、平阳、费城诸地如今已早入齐国囊中?。不?从临淄派大?军去,动静也小,不?至于惹得都中?物议纷纷。现在无尺寸之功,反惹了一堆麻烦。
对田原去上卿位的事,相邦田向很是?淡然的样子,倒是?往泮宫派了不?少维护秩序的甲卫。
田原知?道了,怒而摔了手中?杯盏。
第66章 怕令将军打
田向见齐侯说赋税之事时,顺便将给泮宫加派甲卫的事也与齐侯说了。
齐侯点头:“很应该。泮宫那边什?么人都有,如今的士人不只牙尖嘴利,闹起事来也其势汹汹,若出了什?么乱子,又怪到寡人头上。” 这?是还在抱怨先前邹子带人来宫门前上书的事。
对此,田向不方便再说什?么,转而问齐侯:“前两日,向与君上推荐的那位魏国士人皮策,君上以?为?如何?”
齐侯点头:“寡人正要与相邦说呢。看得出,这?位先生?对刑名?法度很是熟悉,于治军治民也颇有见解,只是可惜他出身魏国旧族……”不待田向说什?么,齐侯已道?,“他既然投奔齐国,寡人便敢用他。不要让他当那有名无实的官了,便封他大夫,任小宰,让他帮你打理内政,整治法度。”
田向点头。
齐侯道?:“省得那些?腐儒说寡人招贤纳士只来虚的。寡人求的,便是这?样实实在在的有用之臣。”
田向微笑:“河海能纳,众流归之。如今君上已经很有前代贤君的样子了。”
齐侯笑了:“因为?伐鲁之事,寡人抑郁多日。虽知道?兄长?是哄寡人,但听了,心里还是舒坦。”
田向笑道?:“君上这?么说,向成了阿谀之臣了。”
齐侯大笑:“这?可?不会。去?列国问问,谁都得说兄长?是贤相。”
诸侯馆燕质子府俞嬴院内
皮策绕着俞嬴院内三尺见方的小花圃走一圈,笑问:“这?就是尊使让策来赏的菊花?”
俞嬴道?:“见菊而知秋,倒也不用拘泥是一朵两朵,三朵五朵,还是一片花海。”
皮策道?:“可?尊使这?菊花都快残了……”
“那便是见菊残而知秋尽……”俞嬴自己先笑起来。
皮策也笑了:“前几日尊使便相邀,是策来晚了。”
俞嬴不提晚不晚的话,笑道?:“我这?花是开得不大行,可?庖厨的厨艺却不凡,明简尝尝我们的菊花糕。”
皮策点头。
两人来到厅堂坐下,侍女送上浆饮、柿枣等果品及俞嬴说的菊花糕并别的糕饼。
俞嬴请皮策尝糕,皮策却正色行礼道?:“多谢尊使对策的赏识抬举,策已经想好了——出仕齐国。”
当日俞嬴在魏国新中与皮策辞别时曾经露出过招揽之意。前些?时日,皮策来拜访过俞嬴后,俞嬴对公孙启、令翊说了皮策为?人和他做新中令的政绩,俞嬴、令翊陪公孙启按照请贤者?的礼节正式拜谒皮策,请他出仕燕国。后来也又几次相聚。
但皮策很是犹豫。俞嬴懂,他是实在受够了魏侯那样的固执老叟国君了。燕侯那个老叟,固然不像魏侯一样霸道?,却着实懦弱无能……太子友固然不错,但在列国没什?么名?气,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登大位。
对皮策来说,齐国自然是比燕国好的,齐国更强大,齐侯年轻,齐国正在招贤纳士、整理国政,主持这?些?的相邦田向在列国名?声不错,不是那等嫉贤妒能的人,齐国正是皮策的用武之地?。至于这?阵子儒墨争论的“仁”“义”之类,不是他这?样的刑名?之士考虑的。
故而皮策决定出仕齐国,倒也在俞嬴预料之中。但话又说回来,如今士人在列国流动频繁,今日皮策仕于齐,谁又说得准他明日会不会仕于燕呢?
俞嬴对皮策还礼,笑道?:“何必多礼,仕于齐还是仕于燕,明简与俞嬴都是友朋。你在临淄,我们正好喝酒聊天。”
皮策笑。
俞嬴却皱眉:“我们都这?般熟了,明简还总是‘尊使’、‘太子太傅’地?称呼俞嬴,也太见外了。”
院中传来轻快的脚步声和令翊与奴仆说话的声音。
皮策垂着眼,微笑道?:“策是怕对尊使称呼得太亲近了,让令将军打。”
俞嬴:“……”
皮策笑起来。
想不到皮策会打趣这?个,俞嬴也只好笑了。她觉得皮策这?人有点像启——蔫坏,只是启装得像个古板小君子,而皮策装得像个粗皮乱叶的老榆树。
令翊进来,皮策和俞嬴都站起来,脸上还带着刚才的笑意。
双方行礼,再次坐下。
令翊笑问:“说什?么呢?这?般高兴。莫非明简答应来燕国了?”
皮策行礼道?:“策有负公孙、太子太傅和将军的信任赏识,已经决定仕于齐了。”
令翊还礼:“明简莫要客气。不管仕于齐还是仕于燕,我们都是友朋。明简在临淄,我们正好相聚。”
令翊的话几乎与俞嬴的一样,皮策再次打趣地?笑了。
俞嬴有些?尴尬,端起浆饮来喝。
令翊不明所以?的样子。
皮策笑道?:“将军刚才问策与太子太傅说什?么那般高兴,过一会儿,太子太傅会告知将军的。”
令翊看看皮策,又看俞嬴,笑道?:“好。”
俞嬴:“……”
俞嬴这?会儿觉得,于促狭蔫坏上,这?位皮策比启还要更胜一筹。
皮策也说启:“请太子太傅和将军带策去?见公孙,策当面向公孙致歉。”
几人一同去?见公孙启,公孙启自然不会说什?么失礼的话,一副极礼贤下士的样子。
说完正事,皮策告辞,俞嬴、令翊、公孙启都相送。
俞嬴有些?犹豫地?对皮策道?:“俞嬴虽担着个齐国上大夫的名?头,明简你也知道?那有多虚。俞嬴是燕臣,又总想招徕明简去?燕国,按理这?话不当讲,讲了就像个挑拨是非的小人……”
皮策看着她:“请太子太傅直言。”
“像这?种整治吏治法度的事,会触动上下多人之利,往往要献祭主理之人。明简是直道?而行之人,对此当慎之重?之。”
皮策笑一下:“策知道?……”
停顿了片刻,皮策对俞嬴郑重?行礼:“多谢太子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