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也是。”梁猛彪呵呵一笑道。
彭通则开口道:“不过这需要大量购买甜菜以及建造一个糖坊,酒坊,酒窖才行。”
薛大鼎微微点头,转头问着李祐道:“这糖坊是殿下重新画图纸,还是说臣参照现有的糖坊的修建?”
在不了解情况之前,李祐也没敢随意指点,开口便问道:“现在的制糖工坊大致是怎么样的??”
薛大鼎想了想,一边走着一边解释道。
“此前一般都是甘蔗制糖,所以制糖工坊多数在南方。”
“到了晚秋的时候,甘蔗成熟,工匠多会将甘蔗洗净,去皮,然后放入糖车之中,压制出汁。”
“糖车!?”李祐一愣,这糖车是个什么东西?
薛大鼎见李祐不解,一边说着,一遍在地上画出了糖车的模样:“这就是糖车的模样,需要两头牛才能带动!”
李祐只看了一眼,便明白了这糖车的结构。
这糖车是由石碌,石盆做成,模样像是两个圆柱体的巨石,依靠着两头牛拉动,只要将甘蔗放进去石块的中间就能压榨出汁水。
“这效率太低了,不仅笨重而且大部分的力量都浪费在了转动石块上。”
李祐一眼就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心想或许自己能够利用所知道的知识来制作一个压榨机?
但压榨机是什么模样的呢?
李祐仔细的思索了起来,他记得起前世街边卖甘蔗汁的商贩,有的商贩不仅会卖甘蔗,也卖甘蔗汁。
他们会将甘蔗切断,然后投入压榨机,然后手摇甘蔗机,就能挤出甘蔗汁。
他还依稀的记得,一杯甘蔗汁需要好多节才能榨出来。
压榨机的原理大概就是利用力量挤压,或许自己就能制作一个,或许自己还能接上水力来挤压,这并不是很复杂的东西。
想至此,李祐开口道:“这个糖厂可建造在河边,到时候我弄一个水力压榨的榨汁机。”
马周一愣:“水力榨汁机?”
梁猛彪笑呵呵的说道:“不用牛来榨汁,这倒是挺好的!”
而薛大鼎则说道:“既是如此,那臣就先建造糖坊了!”
“嗯!”李祐点了点头表示了同意:“对了,将这果酱和白砂糖装好,留到冬天下饭吃!”
“是。”薛大鼎应了一声,转身招呼着侍从将东西收拾了起来,同时也将自己所记载的制造方法也放好了起来。
李祐则问着孙思邈道:“这酒精炼制有多少了?”
“臣也不大清楚,这便去问问?”孙思邈一直跟在了李祐的身后,哪里能知道。
李祐微微颔首,孙思邈转身问着去问着一旁正在看炉火的道士,两人交谈了一番后,孙思邈走了回来向李祐禀告道。
“这酒精制作已经有一坛子了。照目前来看,这百来坛酒大概只能蒸馏出不到十坛酒。”
李祐表示明白了:“这米酒的酒精含量低,很正常,现在有酒不错了,现在我带你们去扦插和嫁接。”
“好!”孙思邈听到此言,一脸的兴奋,当即行了一礼,抱着一坛子的酒精,疾步的跟在了李祐的身后。
而一众家臣看着这坛子的酒精,情不自禁的嗅了嗅鼻子,只是上次喝酒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这次再也没有吵着喝了。
“嗯···”李祐沉思了片刻,问着薛大鼎道:“这果树买了多少?”
薛大鼎想了想回答道:“这果树,只买了桃,李,梨,等常见的十种果树。臣想着这能够压条和扦插,就没买多,每种树木只买了一百颗,且都是八九年的好树,今年种下去就能结果。”
李祐微微点了点头,总共一千颗树,这确实是少了点,怕是连供应罐头工坊的一天所需恐怕都够呛。
不过他也没打算靠这些树结的水果供应罐头坊,而是将他们当做母树,利用有扦插和压条等技术,培育苗木。
只是令人感到头疼的是,无论是压条,还是扦插,这苗木同样要几年的时间才能长大,这个时候要是有个生长素就好了。
说起生长素,李祐皱了皱眉。
他接触大多是动物的生长素,像是牛用的三十五块一袋,这东西便宜廉价,且绝大多数的养殖场就会使用,用完之后牛产奶多,长得肥长得大。
事实上除了鸡鸭等家禽,猪牛羊鱼都能使用生长素,原本半年甚至是一年就能出栏,在用完之后几个月就能出栏,而且又肥又状。
所以养殖猪口感要比土猪差,而且残留的急速会对人造成一定的伤害。
比如人而且吃多了会虚胖;青春期的少年吃了会提前发育,早熟;男的吃了都会内分泌失调脸上爆痘,女性可能月经不调等。
这玩意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国内外绝大多数的养殖场都会使用,不然挣不到钱,会被淘汰掉。
至于植物则接触的比较少,他想了很久,忽然想起了一个比较熟悉的东西——甲醇。
甲醇虽然有毒,但能够作为农药,同样能够作为生长素使用,而且效果相当的惊人。
比如于小麦叶喷施甲醇,小麦产量提高9.8%,西瓜苗后叶面喷施甲醇,西瓜产量增长近50%,而且还又大又甜。
这么恐怖的效果让这植物生长素使用的也很广泛。
但相对动物生长素来说,这植物生长素人的危害反而比较少,因为植物本身就相对的脆弱,施量比较少,而且大多时候施的都是苗和叶根等部位,残留的不会太多。
因此生长素可以说使用相当的普遍,这一点从价格上也能能看出来。
或许自己可以酿造一批不合格的葡萄酒,然后提炼出甲醇作为生长素使用?
李祐暗暗记在了心里,甲醇可是个好东西,不仅能让苗木生长就会迅速,除此外还能提高小麦的产量。
不多时,薛大鼎带着李祐一行人来到了生态农业基地。
整个基地怎么说呢,依山不傍水,土地也不怎么肥,但好在离王府很近。
北面有几座山,依稀能够看见正在移植果树的农户。
而南面则是一片平坦有些贫瘠的土地,因为孙思邈在李祐的劝说下研究起了杂交水稻,所以现在这里种植的水稻,还没发芽。
至于水稻灌溉,则全靠一条不到两米宽的小溪流,还是特意挖宽堆高水面,这才能架起水车,要不然连小水车都架不起来。
至于农户的用水,则是挖了好几口井,才得以解决,王府农户居住的木屋也凌乱的分布在田间附近。
至于育苗房在溪流上游的山下,紧靠育苗房的是花圃,养家禽的禽舍也在旁边,打算是在果林放养。
至于猪圈为了避免水源污染,建设在了则是在小溪的下方,下方现在在开挖一个大鱼塘。
从山上的果木到最下游的鱼塘,生态链似乎被这一条小溪给串了起来。
虽然大部分还处于建设,但李祐相信今年应该能够建设完成,明年就会彻底成型,等到苗木长大,能够挂果,这个生态农业才算是彻底的建成。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