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代郡太守

夜幕笼罩大地,一片漆黑。刘翊带领着背嵬营的士兵们,趁着夜色的掩护,悄然无声地朝着乌桓人大营疾驰而去。

守营的军士在黑暗中听到了阵阵马蹄声,他们以为是自己出营的兄弟们回来了。当刘翊等人进入营门火光照亮的范围内时,他们才惊讶地发现来者竟是汉军骑兵!

几支羽箭从黑暗中悄无声息地飞来,准确无误地射中了守营门的士卒。刘翊手持长戟,用力一挥,营门瞬间被劈开。背嵬营的士卒们如汹涌的潮水般涌入大营,开始四处放火。

此时,营地中仅有几名千将留守,他们在慌乱中匆忙上马迎战,但却被刘翊和吕布轻松地斩于马下。

大营内顿时火光冲天,惨叫连连。惊慌失措的乌桓人四处逃窜,拼命寻找逃生的机会。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战斗,营地中喊杀声渐渐平息,天色未明,刘翊便没有下令追击逃出军营乌桓人。而是下令将营地中的军帐全部点燃,未烧毁的粮草通通运回自己营地。

借着营地中的火光收拢俘虏和战马,此战俘虏了五百余乌桓士卒和一千三百余匹战马。

看着满满的粮车和一千余匹的战马,刘翊还是没有忍住,在营地的废墟上放声大笑起来。

当天色渐渐明亮起来时,徐荣下令将火烧乌桓人的消息送回营中禀报。同时,他命令士卒们开始清扫战场。

面对一具具被烧成黑炭的尸体,那刺鼻的气味和令人作呕视觉冲击让士卒们不断呕吐。

待到中午时分,刘翊与徐荣双双带人回到营地。两人见面便是一阵抑制不住喜悦的大笑。

经过统计,此战一共歼灭一万三千多名乌桓士卒,烧死普富卢代单于,俘虏乌桓大人能臣氏,吕布阵斩乌桓五将,算上偷袭能臣氏大营,预估歼灭乌桓人在一万六七的样子。

刘翊让徐荣给朝廷撰写捷报,将大家的功劳一一表奏。又给自己老师皇甫嵩和师伯卢植各写了一封书信,一是报捷,二是将自己对乌桓人有所图谋的担忧告知二人。

又命褚燕、孙轻、王当三人率领五百士卒,押送能臣氏和乌桓人首级进京报功。

将颜良文丑二人从徐荣帐下调回背嵬营,让徐荣带着翻译去做乌桓降卒的工作,承诺只要帮助汉人作战,让他们吃饱穿暖,立下军功后分给土地,不必担心再挨饿受冻。

遇到顽固分子直接斩杀,愿意投靠的乌桓士卒全部调拨到颜良文丑二人麾下,让他们两去整军训练。

经过徐荣半日的耐心沟通和颜良文丑的咔咔地血腥斩首,最终有近四百名乌桓士卒明确表示不是为了什么吃饱穿暖的问题,就是愿意为大汉留干最后一滴血。

刘翊严令颜良文丑二人带好乌桓士卒,绝对不允许临阵逃脱或防冷箭等事情的出现。乌桓人将成为手中的一柄利刃,二人要是带好他们,必定会成为名动大汉十三州的将军。

二人欣然应诺,让刘翊放心,他们带的部队绝对不会出现问题。

刘翊召集众将至帅帐,除了张辽在真定外,麾下众将齐聚。

众将聚集一堂,共同商讨军队的组织架构问题。吕布、颜良、文丑、徐荣、典韦,这几人直接参与讨伐黄巾的作战,向朝廷奏报的捷报中都有明确记载他们的战功,几人也是被朝廷封为校尉。

而关羽、周仓、褚燕、孙轻、王当几人,因为在常山镇守,由常山相孙瑾向朝廷请功,关羽、褚燕被封为校尉,周仓、孙轻、王当只得了个副将的职位。

但不管怎么说,一众麾下将领现在都是有官身的人了。还都是正儿八经朝廷册封的。只有刚刚跟随刘翊的管亥是白身,被刘翊安排跟在关羽身边当了个副将。

经过商议最终决定,由关羽担任主将,周仓、管亥为副将,率领五千步卒,并配备五百匹战马,组成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命名为“青龙营”。

接着,徐荣被任命为主将,褚燕、孙轻、王当为副将,暂时统领原褚燕麾下的两千余名士卒。未来还会进一步扩充兵力,目标是五千人。他们同样获得了五百匹战马,命名为“赤狐营”。

此外,颜良、文丑被委以重任,负责统帅乌桓和其他外族降卒,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这支军队的人数上限暂定三千人,命名为“啸狼营”。

最后,吕布则成为了汉军骑兵的主将,他所统帅的军队人数上限同样为三千人,被命名为“背嵬营”。

经过半天的讨论,刘翊成功地对自己麾下的现有军事力量进行了合理规划,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更便于日后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刘翊对众人说出了自己对于乌桓人可能在谋划什么的担忧,众将听后纷纷表示赞同。经过一阵商议,最终决定由刘翊亲自率领背嵬营和啸狼营出兵代郡,而关羽则率领青龙营作为后盾紧随其后。

他们的任务不仅要肃清代郡的乌桓残存势力,还要驻守代郡,以确保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

与此同时,徐荣率领赤狐营在常山肃清因战败出逃的乌桓人。待完成这项任务后,带领军队进入代郡与刘翊会合。这样一来,整个代郡的局势将会得到有效控制,乌桓人的威胁也将被彻底消除。

冀州治所高邑,皇甫嵩收到了刘翊的来信。他读完信件后,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情。

作为刘翊的老师,他为自己的徒弟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护乌桓中郎将一职并大败乌桓人感到无比骄傲。

然而,当他看到信中提到乌桓人可能正在密谋着什么时,眉头不禁皱了起来。这个消息也让他感到深深地担忧。

皇甫嵩也选择与他弟子刘翊一样的安排,派遣哨探去各郡探查乌桓人地动向。事态未明了前就算上书朝廷,也必然不会引起重视。毕竟朝廷刚刚经历了蛾贼之乱,也实在是折腾不起了。

褚燕三人押着能臣氏和乌桓人的首级进入洛阳后,便直奔卢植的府邸。卢植得知他们到来,立刻出来迎接,带着他们向朝廷交接乌桓人首级与乌桓大人能臣氏。

第二天,卢植就上书表奏朝廷,详细禀报了此次平定乌桓之乱的经过和成果。

当天深夜,褚燕三人悄悄地驾着两辆装满财货的马车来到了张让的府邸。张让的心腹收下了这些财货,但并没有明确表示出什么态度。这让褚燕等人感到有些不安,不知道张让到底是什么意思。

随后,褚燕三人便住进了卢植的府邸,等待朝廷的旨意。可是,一连二十多天过去了,朝廷仍然没有下达任何命令。

褚燕心中焦急,多次想要返回常山,但是都被卢植拦了下来,劝说他耐心等待。而卢植也每天去询问朝廷的消息,可得到的都是“再等等”的答复。

就在众人焦躁不安的时候,突然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又有一封捷报和奏章传到了洛阳!这个消息犹如一道惊雷,震惊了整个朝堂。

护乌桓中郎将刘翊在代郡与乌桓人作战,斩杀万余人,俘虏一千三百余人,只有少部分乌桓人逃至上谷郡,将盘踞在代郡的乌桓人全部肃清。

另一封奏章,则是阐述了代郡,上谷郡,广阳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乌桓人约定同时进行劫掠的事情。又言明可从押至洛阳的乌桓大人能臣氏口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可怜了我们的这位小单于,在天牢里被安排的明明白白,让他深刻的领略了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体会到精彩之处常常忍不住嗷嗷叫的夸赞华夏文明的璀璨。

在太平教之乱刚平息之际,各地仍有大量黄巾军余孽盘踞,而朝廷已无力将其剿灭。此时,乌桓人再次叛乱,令整个朝堂震惊不已。

刘宏闻报大怒,当即下令护乌桓中郎将刘翊继续寻找战机与乌桓人交战,以确保边郡地区的稳定。

在朝堂之上,张让与大将军何进一派也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经过数天的激烈辩论,最终张让成功地为刘翊争取到代郡太守的职位,并增加了他的食邑两百户作为封赏。

一直在等待结果的褚燕等三人,得知消息后立即快马加鞭赶回常山,向刘翊汇报朝廷的封赏情况。

当刘翊接过褚燕手中朝廷委任他为代郡太守的旨意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感慨。

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任命,更是他多年来努力奋斗的回报。他终于拥有了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一片可以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

尽管代郡地处边疆,时常遭受异族的侵扰,但刘翊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或畏惧。相反,他看到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他坚信,只要勇敢地面对困难,积极应对,就能够战胜一切。他决心要将那些侵略的异族赶走,让他们再也不敢轻易踏入这片土地。

颜良和文丑已从从投降的一千多名乌桓士卒中精心挑选出精锐之士,将他们纳入自己的部队。经过严格筛选,啸狼骑的规模扩大到了七百多人。

同时,他还从常山郡征召了近两千名年轻力壮的青年,并从中遴选出两百余名优秀士兵,加入背嵬营。这样一来,背嵬营的人数也增加到了一千人。

这支由啸狼骑和背嵬营组成的骑兵队伍共有一千七百余人,每个人都配备着精良的装备和战马。他们身披皮甲,手持利器,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支强大的军队成为了刘翊的得力助手,也是他守护代郡、抵御外敌的坚实后盾。

代郡成为了刘翊名副其实的地盘,常山虽然名义上还归朝廷管辖,但实际控制权也被刘翊所掌控。

常山相孙瑾,只不过是明面上堵朝廷嘴的傀儡罢了。有些事情借他的手去办,会给自己减少很多的麻烦。

毕竟是两郡之地啊!刘翊当即决定由徐荣率领赤狐营镇守常山,确保常山郡的安危。调张辽统领后勤,将常山各农庄的的人口和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支援代郡的建设。

几件事情处理完,留下关羽的青龙营镇守代郡,刘翊率领背嵬营和啸狼骑兵发上谷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