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情况不仅在一个地方发生,当杀胡令传播过去之后,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这种杀鞑子的风潮迅速在整个华夏大地传播开来,整个华北平原上处处都是风烟,处处都是杀死满洲人的呐喊,到处都是追杀满人的身影。
就在这种情况下,孝庄的诏书姗姗来迟,等孝庄的诏书下达下来之后,事情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
整个华北平原上烽烟处处,几乎所有人都被卷了进去,不仅那些农民在到处寻找满洲人杀死,同时还有大量的清军绿营士兵加入进来,有些甚至是整个清军绿营在将领的带领下集体反清复明。
有些则是清军绿营士兵自己单独跑出来,或者带上自己的亲朋好友,带上自己关系比较好的战友,单独跑出来专门杀死那些满洲人,割下满洲人的人头,准备自己带着人头去找太子殿下领赏。
就在整个华北平原上烽烟处处的时候,朱弘栋的太子军开始了大规模的北伐,金声桓从襄阳攻入河南,太子军沿着京杭大运河向北攻击。
结果在孝庄的主持上,孝庄压根不敢在靠近南方的地方阻击北伐军,只能收缩防御将所有部队全都集中在北京周边。
太子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大规模的北伐,当太子军收复了凤阳府之后,立刻进入了淮安府,结果整个淮安府同样是望风而降的效果。
在八万太子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压根儿没有任何一个人胆敢与太子军对抗。
太子军很快收复了淮安,淮安就在洪泽湖旁边紧靠着黄河。
整个淮安府就在太子军有条不紊的前进步伐之中,一个个城镇逐渐光复。
甚至都不用太子军分兵去收复,得知太子军的队伍到来,一个个城镇纷纷重新打起大明朝的旗帜。
就在太子军逐步前进的过程中,就在太子军逐渐靠近山东的过程中,一路上慢慢开始有零散的农民,开始有零散的来自于山东大地各处的人,带着一个个满洲鞑子的人头前来领赏。
此时太子军是由朱弘栋亲自带领,因为这次北伐就是准备彻底覆灭大清朝的,朱弘栋无论如何都不想缺席这一重要事件,所以他决定亲自带领北伐大军,准备亲手收复北京,甚至会一直追杀满洲鞑子,追杀到辽东,将所有的满洲鞑子全部连根拔起,彻底消灭掉。
这些带着满洲鞑子人头的人,找到太子军,口口声声要找太子领赏,结果这些人很快被带到朱弘栋面前。
朱弘栋亲自检验这些人头,发现这些人头居然无一例外都是来自于满洲鞑子的,朱弘栋立刻毫不犹豫兑现了他的承诺,兑现了杀胡令公开的赏格。
这些人亲手从朱弘栋手中接过白花花的银元,有些人干脆当场被朱弘栋委任当官,这些事情让这些人欣喜若狂,他们本来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思前来领赏,结果没想到太子殿下居然一丝不苟,一点折扣都不打的兑换了他的赏格。
那些准备当官的人,立刻被朱弘栋委任为杀胡令大使,专门负责领着一队士兵前往各地,就近兑换所有杀胡令的赏格。
只要周围有人能够拿来满洲鞑子的人头,经过检验发现确实是满洲鞑子的,就可以在杀胡令大使这里得到奖赏,直接在杀胡令大使这里将自己手中的人头换成白花花的银元。
因为朱弘栋正在广泛的推广他的货币政策,所以这次奖赏的白银全部换成了银元。
每一个人头可以换二百元银元,这些领赏的人看到精致漂亮的银元,一个个喜出望外,纷纷表示愿意接受这些银元。
朱弘栋带着太子军一路前行,随着越往北,前来领赏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从山东和河南大地的各个位置,带着或多或少的鞑子人头,主动找上门来,找朱弘栋兑现赏格。
朱弘栋来者不拒,没有丝毫犹豫的当场就将所有的赏格全部兑现。
朱弘栋的这种态度随着这些领赏人返回家乡,立刻被快速传播开来。
尤其有家乡的人做示范,有身边的人带着太子殿下发下来的银元,炫耀的向周围的人展示。
从此以后,整个华北大地上,再也没有人对太子殿下的杀胡令存在任何质疑,存在任何疑问,所有人都确定无疑的知道,只要他们能够把鞑子人头带到太子殿下面前,就绝对可以在太子殿下那里拿到属于自己的银元。
这个事情极大激励了广大华北平原上众多的反抗者,极大激励了这些反抗者的反抗意志,大家像是吃了大补药一样,一个个嗷嗷叫的冲向了附近的满族鞑子,疯狂的杀死这些满洲鞑子,割下他们的人头,带到南方寻找太子军,从太子殿下那里得到赏格,交换出一块块儿白花花的银元。
与此同时从襄阳进入河南的金声桓,也遇到类似的情况,好在朱弘栋早已预料到这种情况,他早早的安排银行相关的人,一直跟在金声桓的大军之中,一旦出现有人前来兑换赏格,立刻会有银行的人出面当场就用银元去交换这些人手中的满洲人的人头。
得知朱弘栋率领八万太子军开始北伐,远在福建的郑芝龙不甘寂寞,或者说他压根不敢违抗太子殿下的命令,他立刻带领麾下的众多海盗大军,乘坐大量的船只,沿着海岸线向北进发。
郑芝龙响应太子殿下的号召,响应太子殿下的命令,纠集了手下庞大的海盗大军,沿着海路出发,沿着弯曲的海岸线一路向北,快速向华夏大地的北方行驶过去。
在风力的作用之下,郑芝龙很快来到了胶州湾,按照太子殿下的要求,郑芝龙至少要占据整个胶东半岛。
所以郑芝龙带领船队出现在胶州湾的时候,立刻命令船队开始准备登陆,占领这个胶州湾,把胶州湾作为自己船队一个重要的锚泊地。
郑芝龙船队出现在天边的时候,早就引起当地士兵的注意,还不等郑芝龙船队靠岸,岸边上就已经燃起了一堆又一堆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