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四万万(上)
总统先生支持青年运动,这是总统先生自己的事情,旁人无权干涉,也管不了总统,但是作为中枢各部的大佬,内阁阁员,唐绍仪、熊希龄等人也必须克尽职守,为中枢效力,为总统服务。
所以,众人很快将注意力从那些在总统府前聚集的青年们那边转移回去,在唐绍仪的率领下很低调的进了总统府,打算拜会民国大总统赵北,并向总统先生进言,务必劝说总统在外交谈判的事情上再做些让步,“见好就收”。
总统并没有同意接见所有内阁成员,只同意让唐绍仪一人去统帅堂面见总统并向总统陈辞,转述内阁各部大佬们的意见,因此,多数人只能在会客厅等候,唐绍仪则拿着内阁的陈情书赶去统帅堂。
等到了统帅堂,唐绍仪才发现总统正忙着接见另外几位贵客,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美国驻华公使司戴德、德国驻华公使雷克斯、法国驻华公使马士理,这四位外国客人正与民国的总统先生在那间“一号办公室”里相对无言,气氛有些诡异。
唐绍仪的到来多少缓解了一下屋里的尴尬气氛,他与四位公使先生都算得上熟人,于是主动上前打招呼,众人也少不了相互寒暄一番,然后唐总长走到总统面前,将内阁的陈情书郑重其事的呈给了总统。
“请问总统先生,四位公使何时到此?为何外务部竟对此事一无所知?”唐绍仪很不客气的质问了一句。
也不怪唐绍仪生气,毕竟他是外务总长,总统先生接见外国驻华公使,而竟跳过外务部,此举确实让人恼火,往轻了说,这是藐视外务部,往重了说,这就是藐视宪法里的政府组织规定了。
“唐总长不必气恼,此事怨我,考虑到今日外务部正忙于与日本举行外交谈判,因此,我就没有去麻烦外务部了,好在四位公使也都不拘小节,倒也不会因此而影响中外关系。”
面对外务总长的质问,总统先生倒也没有生气,只是客客气气的顺着毛捋了捋,让人气也气不起来。
没办法,总统就是这么对付内阁各部的,不来硬的,但也绝不会被内阁所挟持,这太极拳打得是非常地道。
对此,唐绍仪也是无可奈何,虽然总统早已习惯了侵夺内阁权力,但是毕竟还给内阁留着面子,而内阁也就得过且过,强迫自己习惯总统的做事方法,毕竟,“内阁总理”设置一撤消,这内阁就是一盘散沙了,虽然唐绍仪以外务总长的身份领导内阁,可是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无法号令各部。
见总统还是那副客客气气的表情,唐绍仪只好不再深究总统越权的责任,然后切入正题,恳请总统务必在对日交涉中再做些小小的让步,以免中日再陷对峙。
得知唐绍仪是为中日交涉之事而来,在座的四国驻华公使先生精神都是一振,尤其是英国公使朱尔典,几乎是站了起来,眼巴巴的望着被总统先生拿在手里的那封内阁各部陈情书,就等总统点一点头了。
“内阁诸位费心了,你们是为国家着想,这一点,我丝毫也不怀疑。但是,作为民国总统,我也必须为国家的长远利益着想,这一点,也希望唐总长和内阁成员能够体谅。”
总统先生的话让唐绍仪的心悬了起来,英国公使也终于忍不住了,走到唐绍仪身边,很不客气的指出了总统先生的错误看法。
“请原谅我的直率,总统先生,在我看来,如果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不能迅速缓解的话,那么,英国政府将改变现在的立场,毕竟,日本帝国是大英帝国的忠实盟友,对于盟友,英国从来是讲信誉的,一旦中日之间爆发战争,那么,英国政府绝对不会抛弃盟友。”
这话里的威胁意味很浓,赵北不可能听不出来,但是他并没有被英国人的威胁吓住,因为他明白,现在的欧洲局势比远东局势更紧张,火药味也更浓,现在这个时候,英国政府是很难从欧洲事务中抽出身来干涉中国与日本的战争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就在最近,巴尔干地区正在酝酿一场战争,而今天四国驻华公使之所以来拜访民国总统,也正是为了此事,他们都想弄明白中国现在的外交政策到底是什么,到底是否真打算跟日本来一场东北亚战争,毕竟,欧洲似乎也要打仗了。
作为近代的“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地区自从普法战争结束之后基本上就没怎么太平过,1908年因为“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爆发的一场革命,巴尔干地区就迅速出现了危机,“波斯尼亚危机”,趁着奥斯曼帝国的混乱,德国的盟友奥匈帝国正式吞并了被它“托管”了二十年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而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的“保护国”保加利亚也趁机宣布独立,而这之后,为了防备奥斯曼帝国的军事报复,保加利亚立即在边境地区集结军队,两国大战一触即发,后来是因为沙皇俄国的干涉才最终避免了战争,俄国是用放弃奥斯曼帝国战争赔款为条件,换取了奥斯曼素丹对保加利亚独立的承认,在这场巴尔干危机中,俄国虽然和奥匈帝国一样彰显了大国风范,但是这种在外力作用之下的“和平”注定是脆弱的,一旦有个风吹草动,这种“和平”局面就无法维持了。
1910年,奥斯曼帝国控制的马其顿地区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民族与宗教冲突,巴尔干地区的“和平局面”就此打破,而随后爆发于1911年的意大利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巴尔干地区的紧张局势,由于在战争中奥斯曼帝国连吃败仗,巴尔干各国都有趁火打劫的念头,于是在1912年3月,保加利亚与塞尔维亚签定了军事同盟条约,通过这一条约,两国在政府公文和地图上瓜分了马其顿地区的大部分领土,只留下一小部分有争议的领土等待将来俄国沙皇的“裁决”,以决定该领土的最终归属以及塞尔维亚能否在亚德里亚海拥有一个出海口。
这份同盟条约的签定,无疑在巴尔干这个“欧洲火药桶”上插上了一根导火线,使得巴尔干地区愈发显得动荡起来,欧洲各强国的政客和外交官们不得不加紧斡旋,以避免一场可能导致欧洲冲突的巴尔干战争。
但是欧洲强国外交官们的努力注定是徒劳的,因为就在前几天,从巴尔干的那些宫廷里传出消息,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又签署了一项新的军事协定,而与此同时,巴尔干地区的另外两个小国希腊和黑山也正在与保加利亚进行着迫不及待的磋商这一切表明,一场针对奥斯曼帝国的巴尔干战争正在紧锣密鼓的策划,为了击败奥斯曼帝国,巴尔干地区即将出现一个“巴尔干同盟”。
如果认为“巴尔干同盟”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只是他们之间的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加入“巴尔干同盟”的那四个巴尔干国家都属于外交上的骑墙派,是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都在极力拉拢的对象,对这四个国家的态度很可能将最终决定在将来的欧洲大战爆发的时候谁将拥有更多的盟友。
所以,最近这几天里,欧洲各强国的外交官们都开始了忙碌,作为对欧洲乃至世界秩序都有直接影响的强国,英国和德国都向驻华公使发出了措辞严厉的训令,命令驻华外交官们务必在巴尔干局势明朗之前解决中国与日本之间的问题。
英国公使接到的训令是:“无论如何都必须尽快平息事态,维持远东稳定,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战争。”
德国公使接到的训令是:“务必利用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强中国人尤其是那位总统先生的好感,以便为德意志的全球战略服务,必要时,可以给中国人强有力的外交与资金支持,如果阁下认为有必要的话,东北亚地区可以爆发一场地区性武装冲突,以便转移俄国注意力。”
明白了两位公使先生的使命,那么也就不难理解这一号办公室里刚才的诡异气氛了,因为英国政府的政策是避免战争,而德国政府的政策却是不反对战争,这是针锋相对,这虽然不符合欧洲利益,但是却符合赵北的利益。
虽然现在不是与日本开战的最好时机,但是作为一个历史的穿越者,赵北心里非常清楚现在的世界局势,他之所以在对日交涉中不断的做出强硬姿态,就是看到了欧洲的微妙局面,他相信,只要架势做足,并谨慎的对待局势的发展,那么,或许可以通过英国政府继续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在交涉中做出重大让步,以此增加总统的威望,并进一步借此加强对中枢权力的控制,完成他的下一步战略。
退一步讲,即使这次外交冒险没有取得成功,并进而导致了中日战争的爆发,赵北也不会退缩,因为他已明白德国政府的远东战略是什么,一旦战争真的爆发,德国的支持将是强有力的,但是这只是一个次要因素,更重要的因素是,赵北坚信,他的身后站着国民,四万万正在觉醒的国民,这才是他最看重的资本。
有四万万人的支持,这信心就是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