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拉拢下

第655章拉拢(下)

不仅英国驻华公使将那些刊登着旅顺战场照片的报纸送回了欧洲,法国、俄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驻华公使也都采取了类似的行动,各国外交官手持外交护照,纷纷借道西伯利亚铁路返回欧洲,他们都急于向本国政府展示出现在旅顺的那种“崭新的战斗模式”,朱尔典完全相信,用不了多久,欧洲各国的航空工业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当然,在朱尔典看来,中国空军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术胜利,与战争的突然性是密切相关的,据他所知,在向日本方面递交宣战书之后仅仅两个小时,中国就向日本发动了军事进攻,一切都太突然,即使将日本换成英国,英国海军未必能比日本海军做得更好。

实际上,在得知中国空军突袭旅顺得手之后,英国本土的所有海军基地都立即加强了戒备,海军大臣甚至下令,一旦发现军港上空出现不明身份的飞机,海军可以不经任何警告就予以击落,与此同时,英国国内几乎所有能飞的飞机都被调到了军港附近,保护军港的天空。

同样的,德国海军也做出了相同的戒备姿态,法国、俄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国也都将海军基地的戒备等级提高,整个欧洲一片风声鹤唳,仅仅只是因为一场发生于远东的空中突袭。

对于正陷入巴尔干危机中的欧洲而言,远东的这种崭新的战争模式非常有可能被敌对国家或敌对军事集团模仿,这对于战争脚步越来越近的欧洲是好事还是坏事,目前还看不清楚,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列强肯定相信,如果中国能够用空军攻击海军并取得辉煌胜利,那么军事技术更强的欧洲国家将能做得更好。

必须承认,这一次,中国军人的形象完全被改变了,在列强眼里,这支军队不再是欧洲军事强国的简单模仿者,中国军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战争模式,而且他们用事实告诉欧洲军事强国,空军在现代战争中完全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也必须看到,空军的突击行动仅仅只是这场远东战争的开端,真正的重头戏还在后头,中国能不能击败日本,不仅要看空军的表现,还要看陆军的表现,至于中国陆军能否表现得像中国空军那样富于进取精神,这要看战事的发展。

看着那些从马车边经过的狂热中国青年,朱尔典感慨于这个民族的觉醒,但是他也知道,狂热的民族与国家主义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可能会杀伤握剑的人,这一点,在当年的那场日俄战争中已有所体现。

由于街面上的人太多,朱尔典不得不在街边等了差不多半个小时,这才得以继续赶路,等他的马车抵达外务部的时候,正好与赶到外务部的美国驻华公使司戴德打了个照面。

司戴德也是来打听德国政府交还胶州湾租借地的内幕消息的,而且他比朱尔典早到了半个小时,已经从外务总长伍廷芳那里得到了答复,正准备赶回美国公使馆向国内拍发电报报告此事。

得知朱尔典也是来打听这件事情的,司戴德并不觉得奇怪。

“公使先生,关于德国交还租借地的这件事情是真实的,刚才外务总长先生已经亲口告诉我,他已被总统先生授权,与德国驻华公使就这件事情进行交涉,在我看来,德国方面交还青岛的决心很大,似乎不像是说说而已。”司戴德说道。

朱尔典拧了拧眉头,沉默了片刻,然后拿出了他的看法。

“我认为,德国可能是想借此机会进一步向中国示好。”

“是的,公使先生,我也这样认为。如果中国能够顺利接管青岛的话,我想,中国人对德国的热情会进一步升温,如果中国因此而加入同盟国集团的话,将对远东局势造成严重影响。当然,我也认为,德国政府这样做也是因为欧洲的紧张局势,德国需要收缩它的海军力量,以全力保护欧洲本土和非洲殖民地的利益。”

司戴德的话让朱尔典似乎抓住了些什么,但是他又不十分肯定美国政府的立场到底是什么。

“公使先生,在我个人看来,德国政府的这个决定不仅仓促,而且卤莽,它破坏了国际交往的准则,对于列强在华利益显然是不利的,这一点,我希望美国政府也能看清楚。今天,德国可以向中国交还租借地,明天,德国甚至可能将租界的管理权移交中国,这显然会损害各国治外法权。”朱尔典试探的说了几句。

司戴德没有立即顺着这个思路讨论下去,作为外交官,他的一言一行都必须符合美国政府的政策,而德国交还青岛的决定太过突然,美国政府现在尚未弄清楚细节,所以也不可能给司戴德什么明确的指示,他无法向朱尔典亮明立场。

“公使先生,我会尽快将这个情况转告美国政府,如果美国政府有所指示,我一定尽快与公使先生取得联系。不过在我个人看来,如果这场战争中国最终取得胜利的话,那么,列强或许将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下给这个远东国家的外交定位了,就像当年日俄战争结束之后日本国际地位的变化一样,国际地位最终是要依靠国家实力来定位的。”

司戴德考虑了片刻,决定还是尽快将相关细节转告美国政府,而且他也决定提醒一下朱尔典,不要再抱着以前的看法了,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中国了。

司戴德告辞离去,朱尔典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去见一见外务总长伍廷芳。

伍廷芳是在办公室里会见朱尔典的,一见面,得知对方来意,这个满面红光的老头就向英国公使出示了一份外交备忘录,这就是德国交还青岛的一份意见书,内容让朱尔典非常惊讶,他原本以为德国一定开出了一些条件,比如说加入同盟国之后德国才会将青岛交还中国,但是实际上,这份外交备忘录上根本就没有提任何条件,显然,德国人很聪明,他们知道该怎样博取中国人的好感。

伍廷芳坐在办公桌后,面带笑容,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位僵在沙发上的英国公使,对于公使先生现在的反应,他非常满意。

自从清末以来,“割地赔款”这个词已经成了国人心中屈辱的代名词,胶州湾和青岛是在1898年“租借”给德国的,而德国也以青岛为据点,将整个山东纳入德国势力范围,山东就是现在的化外之地,青岛就是现在的国中之国,国家主权的沦丧,以此为最。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德国政府居然主动提出将胶州湾租借地交还给中国,恢复中国在这里的主权,唯一的要求仅仅只是保障德国在这一地区的商业利益,如果此事得以顺利进行的话,不仅可以立即收回山东全部主权,而且还能以此为契机,对其它国家进行游说,尽快废除中外不平等条约,如果能够做到这一步的话,不仅可以维护国家权益,更重要的是,主持此事的人也能名垂青史。

作为一个已经有心激流勇退的政客,伍廷芳庆幸德国公使在自己下野之前提出交还青岛的建议,他决定趁热打铁,由自己亲自主持此事,一旦办成交接,那么,将来的史书上就会留下他的名字,流芳百世。

所以,当德国驻华公使雷克斯将这份交还胶州湾和青岛的外交备忘录递交外务部之后,伍廷芳在第一时间亲自将这份外交备忘录呈与总统,虽然当时的总统是一副波澜不惊的从容,但是伍廷芳可管不了那么多,当总统批准就此事与德国方面进行磋商之后,伍廷芳立即组建了接收小组,就等德国国会正式批准相关的政府动议了。

英国公使的反应不出伍廷芳意料,确实,德国政府的决定很突然,这显然会进一步使远东局势复杂化,如果德国将胶州湾租借地交还给中国,那么其它国家又该如何行事呢?威海卫现在可是英国的租借地啊,威海卫租借地的存在就是为了监视德国租借地胶州湾,如果胶州湾租借地的德国军事力量消失,那么,英国政府还有什么借口赖在威海卫呢?既然德国政府可以提前交还胶州湾,那么英国政府为什么就不能提前交还威海卫呢?难道英国就不是文明国家么?

“伍先生,您知道德国政府为什么会突然作出交还胶州湾的决定么?”

朱尔典站了起来,询问伍廷芳。

“这个,可能与德国政府的政策调整有关系,现在欧洲局势紧张,德国海军力量太过分散,或许德国政府是想将远东地区的海军力量都抽调回德国国内吧。”

伍廷芳倒也没藏拙,一本正经的分析了一番,不过这个道理却不是德国公使说的,而是总统先生分析的,德国人的借口是“加强两国友谊”,但是对于总统而言,任何国际关系的变化都是因为利益的变化,这一点,伍廷芳深表赞同,所以此时他引用了总统的观点。

听了伍廷芳的话,朱尔典有些诧异,他惊讶于中国人的冷静,显然,中国人也不会相信德国政府交还胶州湾是为了什么“国际友谊”,这种过于现实的观点显然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条件,而现在,中国人显然具备了这种条件。

“如果方便的话,我想请伍先生带我去觐见贵国的总统先生,我想就目前的国际问题发表一下英国的观点。”朱尔典很快做出了决定。

“恐怕今天不行。因为就在中午,总统先生已经决定,在总统府招待京津地区学生代表,他明确告诉我,在今天之前,他将不会见任何外国客人。希望公使先生能够体谅。”伍廷芳婉拒了英国公使的要求。

“招待学生代表?”

朱尔典立刻想起了在路上看见的那些青年学生,考虑到那位总统先生的一贯作风,朱尔典相信,这绝不仅仅只是一次狂欢活动,至于总统先生到底想干什么,这就不是他可以猜想得出的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