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牺牲下

第661章牺牲(下)

章国栋是安徽人,他所在的部队国防军第105师中的许多官兵也是来自于安徽,这是从北洋时代流传下来的“传统”,而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清朝湘军时代,当年满清八旗兵腐化堕落,绿营兵同样不堪一战,在这种情况之下,满清朝廷不得不将镇压太平天国的希望寄托在地方团练上,而湘军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崛起的。

为了保证部队的战斗力,以及维系部队的指挥系统,湘军创始人曾国藩正式在湘军中确立了“兵为将有”制度,所有的营官均从各自家乡招募士兵,这些士兵与军官都是同乡关系,依靠这层同乡关系,营官指挥部队作战时就能做到如臂使指,这对于维持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都很有效,但是同时,也使武装部队私人化成为一种制度,为了避免导致军阀势大难制,曾国藩也制订了相应的退出机制,如果某营官阵亡或者退役,则该营官所指挥的原有部队立即遣散,新营官自行从家乡招募新士兵,一切从头开始训练。

这种预防军阀势力的做法当然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而且也为会党的军事素质提升做出了一些贡献,考虑到这些缺点,这个退出机制自然不可避免的走向没落。

从湘军开始,晚清的地方部队逐渐带有越来越浓厚的军阀色彩,曾国藩当初为了避免军阀坐大而制订的退出机制也逐渐解体,许多军官在退役之前就已经谋划着将部队的指挥权移交给自己的亲信或者子侄,而一旦军官退役,他所指挥的部队并不会随之解散,这固然可以保持战斗力,但是同时,也使部队的军阀作风日益严重,这个风气到了北洋新军时期已是无法压制,北洋军官无不在部队之中安插私人,遍置亲信,这也正是袁世凯为什么能够轻易对满清朝廷发动“兵谏”的一个重要原因。

袁世凯死后,北洋内部立刻分裂,各级军官无不想趁此机会扩张其在军队中的势力,如果不是北洋政府很快就垮台的话,军阀混战恐怕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随着联合阵线上台执政,军阀混战的危险很快被解除了,在军事制度的改革方面,联合阵线政府一向手段高明,而且决心无可动摇,经过数年整顿与裁汰,那些军事素质不合格的军官以及那些依靠裙带关系混进部队的兵痞被逐步清除出去,一大批军事素质优良、忠诚可靠的低级军官被迅速提拔上来,在这场“军事整顿风暴”中,没有哪个军官敢明目张胆的跟中枢作对,即使像段祺瑞那样的“北洋元老”,也只能在强势的中枢面前保持低调,最多勉强在部队里塞几个装点门面的亲信。

作为一名小农出身的低级军官,章国栋能够升到连长的位子上,正是得益于那场“军事整顿风暴”,他取代了那个以前的北洋兵痞,而且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掌握了基层军官,也就等于掌握了基层部队,也正是这个缘故,中枢并没有急着对105师的兵源构成进行调整,在其它部队里,同一个省的士兵不可能占据整个部队总兵力的一半,但是在105师,超过一半的士兵都是安徽人,章国栋的同乡。

即使是在章国栋的尖刀部队里,安徽士兵也超过了一百人,多数人都是同乡,就连政宣委派到部队里的那名“文化教员”也是安徽人,而且是章国栋的小老乡。

作为一名连长,章国栋并不关心中枢怎么整顿军事,他只知道,只要自己仗打得好,这职务和军衔就升得快,倒是那位“文化教员”过来之后,章国栋才在这位小老乡的开导下逐渐意识到什么叫做“军人的荣誉”、“军人的天职”,他也逐渐明白了“国家”的含义,什么是“民族国家”,什么是“现代军队”。

仅仅拥有现代化的武器是不能成为“现代军队”的,一支没有精神力量的军队最多只是一支雇佣军,这个道理,也是那位“文化教员”教给章国栋的,就像他教章国栋读书一样,作为一名文化教员,那位军官是非常称职的,而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他也同样称职,刚才的战斗中,他一直与章国栋并肩作战,直到中弹倒下。

“文化教员”就这么在章国栋的身边阵亡了,这让章国栋非常伤心,他只听清楚了战友的最后一句话,那就是“坚守阵地”。

是的,坚守阵地,这不仅是章国栋的任务,也是所有官兵的任务。

现在,章国栋的部队分别占据着一条街上的几座民居和街垒,与近在咫尺的日军进行着激烈的步枪对射,在全城枪声稀疏的情况下,只有他们的这处阵地枪声格外密集。

“还有多少子弹?”

章国栋冒着弹雨冲进了一座民居,向据守于此的官兵询问弹药情况。

“不多了,每人还有二十多颗,手雷也只剩下两颗了。”一名负责在这里指挥的排长大声说道。

章国栋拍了拍排长的肩膀,指指排长手里的那两颗手雷,说道:“这东西,留到最后关头用。看样子,咱们是无法突围了。”

排长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点了点头,然后摸了摸脖子上挂着的那片身份识别牌。

这个动作落在章国栋眼里,他也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脖子上的那片身份识别牌,有些自嘲的笑了笑。

“放心,咱们就算是死在这里,也会有人给咱们收尸的,咱们的部队肯定会占领全城,到时候,就算是咱们被炸得粉身碎骨了,只要这些身份牌还在,咱们就不会做孤魂野鬼,会有人送咱们归乡的。”

章国栋将手伸进军装口袋,又摸出半片身份识别牌,这是他从“文化教员”的脖子上掰下来的,一整片身份识别牌是椭圆形,中间有一条棱,上头打着孔,一旦阵亡,指挥官将掰下一半,另一半留在阵亡者的脖子上。

现在,章国栋手里的这半片身份识别牌上沾满鲜血,在战友咽气之前,章国栋大声喊着对方的名字,而且还扯着嗓子保证,只要他能活着杀出去,那么,他一定回来寻找战友的遗体,火化之后亲自送回战友的家乡,让战友风光大葬,让战友魂归故里。

刚才他已经将战友的遗体掩埋在了砖瓦堆里,他坚信,第一军最终会攻克岫岩,只要部队攻克了岫岩,战友就能魂归故里,即使他也阵亡了,但是只要这些身份识别牌在,那么部队就能将他们所有人送回故里。

可是,部队送终究没有老乡送稳妥啊,章国栋很想亲自送战友回故乡,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奢望有些不现实。

就在章国栋感慨的时候,突然听到街上传来一阵日语叫嚷,他急忙提着冲锋枪冲到窗户那边,推开一名步枪兵,向街上张望。

那边,一群日军士兵正从一间民居里被赶出来,但是刚冲上街道,就被一处街垒那边打过来的子弹扫翻在地,然后,一团火焰就从那座民居的窗户和门里冲上了街,紧接着,整座民居轰然倒塌,一阵烟雾弥漫中,一个庞然大物就“轰隆隆”的碾过民居的废墟,拐上了街道。

“装甲车!我们的装甲车!”

一名士兵抢着喊了起来,章国栋也笑了起来,没错,将那群日军士兵赶出民居的就是一辆中国陆军的“黄狗”装甲车,而且从刚才的那团火焰来看,装甲车上显然装备了喷火器。

“好家伙!挥旗!咱们跟着装甲车冲出去!”

章国栋当机立断,下达了突围命令,于是士兵们迅速抬起伤员,挥舞战旗,向装甲车那边靠拢过去。

等章国栋冲到那辆“黄狗”式装甲车边时,他才发现一侧的车门已经被乘员从里头打开,一名军官正向这边张望。

“这是什么地方?是这里么?”

装甲车指挥官拿着一张地图,指着上头的一个地方,大声的询问章国栋。

章国栋这才明白这辆装甲车为什么会冲到这里,原来这名军官迷失了方向,误打误撞的冲进了这个包围圈。

“应该是这里。”

章国栋指了指地图上另外一个地方,然后又指了指身后那些部下。

“我们被困在这里了,幸亏你们过来了,咱们最好马上撤退。”

“那好,你们跟在我们后头,掩护装甲车,我们带着你们冲出去。”

装甲车指挥官也不敢在这里多做逗留,与章国栋商议了一下协同战术之后,便立即关上车门,指挥装甲车原地打了个圈,调头又往回走,而就在这工夫,日军部队已经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中国步兵们不得不趴在地上,以步枪射击,掩护自己撤退,同时也掩护装甲车调头。

等装甲车调过头来,车上的那几挺机关枪终于可以开火了,在这些机关枪的掩护下,中国步兵迅速撤离了这片几乎快成为废墟的街区,跟着装甲车边打边撤,人员的伤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每当有人倒下,只要还有一口气,章国栋绝不会放弃战友。

勇气、团结、信心、配合,缺一不可,也正是在这种精神力量的作用下,章国栋的尖刀连最终跟随装甲车撤退到了安全地区,而这时,他的部队只剩下不到二十名官兵了,而且人人带伤,就连章国栋肩膀上也吃了一颗子弹,他是躺在装甲车顶部的钢板上被送到野战医院的。

这样的战斗,只是岫岩战役中一次普通的战斗,为了完成上级布置下来的战斗任务,中国的军人确实付出了巨大牺牲,没有牺牲就没有胜利,这个道理,军人们懂的,为了这个国家的复兴,他们愿意做出牺牲,他们的牺牲也注定会载入史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