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霄是九月四号加入起义军的,而孙传庭在八月底已经到了陕西,任巡抚之职。
在历史记载之中,原本的陕北巡抚得报后,因怕受到朝廷怪罪,充耳不闻,致使起义队伍乘机迅速扩大。
孙传庭到了地方,确认有造反队伍之后,立刻就上报给了朝廷,同时开始集合兵力,整顿军务,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他所在的地方快速的稳定下来,但是连年大灾,粮食根本不够,不可能做到全面的赈济。
于是向朝廷请拨银两。
朱由检给了他银两三十万,并且让人带给他一封密信。
密信之中告诉他四件事:
第一,这些银两就是全部,一部分用来整顿军务,训练一支小规模的强军,另一部分用来赈济灾民。
第二,叛军也是大明百姓,皆是受天灾逼迫,无良士绅欺压而不得不反,当以招抚为主。对那些只劫掠豪强,无伤我百姓的叛军,不可轻起刀兵;对那些如同土匪杀我百姓的叛军,则除恶务尽。
第三,对叛军围堵,不可使其东进,若叛军势大不可遏制,需将其向南逼退。
第四,若出兵,卿务必跟随,不可使官兵侵扰百姓,凡事以百姓为主,剿匪之时,不可伤及无辜。
现在全国受灾,赈灾银不可能全部拨发到陕西一地,所以对第一条孙传庭可以理解。
这第二到第四条,孙传庭就有点不理解了。
怎么看,陛下都像是要保护这股叛军一样,并没有要彻底清缴的意思。
在他收到皇帝命令之后没过两天,就听闻了天道军以及“替天行道,天下为公;均田免赋,人人如龙”这十六个字反叛口号的消息。
得知其细节之后,顿时感到非常震惊。
他知道受灾严重的陕西低层百姓的穷苦生活是什么样子,这个时候,一支叛军提出“均田免赋”四个字,造成的影响不可估量。
果然,很快就收到多地上报,称遭遇贼兵洗劫,掳掠百姓和粮食。
孙传庭当即就亲自带一队人马前往其中的一个受劫掠的村庄。
到了那里,却是发现那些村民脸上竟然是挂着笑容的,而在看到官军的时候,则是脸色突变,争相跑回了家中。
这一幕,让孙传庭不由得心情有些沉重。
他下令士兵在村外修整,不得侵扰百姓,随后带着几个亲卫来到了一家农户之中。
这一家四口人,两个半大的孩子。
看到孙传庭他们进了院子,男人让妻子带着孩子到了里屋,他自己小心地走过来,说道:“几位军爷,你们想要什么就拿,还请不要伤及我的家人。这是家里最后的钱财,都给你们。”
这番话听到孙传庭的耳朵里非常的刺耳,这要比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要更加让他难堪,甚至恨不得当场找个地缝钻进去。
可是他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做,被陛下委以重任,自己需要为国家做点什么,至少要扭转这些百姓心中官军凶恶的形象。
“足下莫要惊慌,我们是官兵,不是土匪,如何会抢你的东西,伤你的家人?
我们来这里是听闻村子遭遇了反贼的劫掠,故而过来询问一下具体的情况。他们是否对你们造成了伤害?”孙传庭尽量用温和的语气说道。
“没有,王将军,啊不,反贼没有伤害我们。他们只是抢劫了那些富户和赵老爷家,杀了作恶多端的一些人,而且还把那些土地分给了我们。
军爷,这些田地本来就是我家的,是那赵老爷逼我们低价卖给他。这是他们分给小人的地契,小人愿意呈给军爷。”马三唯唯诺诺地说道。
孙传庭闻言沉默了,看着这些地契,也不多,就是三亩地,然而他清楚,多这三亩地,地主家不会有什么变化,而对这家人来说,或许就少饿死一个人。
他没有拿,说道:“地契你收好,好好活着。”
接下来,孙传庭把整个村子走访了一遍,还把那些被反贼劫掠的人家看了。
确实如同那个农民所说,这些反贼真的对普通人家秋毫无犯,而对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则是杀其成年男子,掠夺其财富,分给穷苦人家。
当然,他们也带走了一部分粮食,但土地却是实打实全部分发了下去。
这是一群纪律严明的军队,并不是普通的反贼乱民。
他们有思想,有目标,有方法,如果真的是全力围剿,孙传庭觉得自己也没有把握可以将他们全部抓获。
因为他知道,那些被他们“劫掠”过的村镇,里面的村民会维护他们,为他们遮掩,提醒,躲避官兵的追杀。
老百姓最清楚谁才是真正为他们好的人。
“这件事必须要让陛下知道严重性。”孙传庭这样想着,却是忽然想到了皇帝给他的密信。
其中有句话赫然写着“对那些只劫掠豪强,无伤我百姓的叛军,不可轻起刀兵”。
自古以来,所有皇帝对待叛军的态度都是一棍子打死,除恶务尽,只要是叛乱,就诛杀九族。
然而,这个刚登基不久,甚至还没有更改年号的少年皇帝,却是给了他那样的嘱托。
陛下知道这伙叛军的存在?或者说,这些叛军是陛下支持的?皇帝竟然是反贼头目?
这件事,细思恐极!
孙传庭不敢再往下去想了,他觉得陛下既然已经下令,那么就按照他说的去做。
对这些不伤百姓的叛军,派人去招抚便是。
关键是,不能让那些趁乱闹事,横行不法的真正土匪山贼发展起来。
最后,把这里的一切向皇帝汇报,那么自己也就做到了一个大明臣子该有的本分。
朱由检在九月八号收到了孙传庭的密奏,然后回复道:“不可使贼人东进。”
只是回复了一句话,但孙传庭明白,这里面还隐藏着一句话,那就是一切按照皇帝之前的吩咐去办。
领会皇帝意思之后,孙传庭感觉轻松了不少,因为他还真的无法对那些为民除害的义士赶尽杀绝。
这些人得到百姓的拥戴,而作为官兵却是被百姓畏之如虎,这是需要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包括他自己在内需要反思的问题。
一味地去杀戮,镇压,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于国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