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是要把我们奶茶店做成宋家的家族企业呢。”戴珍斗志昂扬地说道。
用几个月的时间接受了自己的儿子用一年的时间创办了一家大型企业,戴珍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自己儿子的创业历程,与此同时她也给自己定下了宏远的目标。
原先只是想着开一家小规模的饮品店,在消遣时间的同时,为家里贴补一些生活费。
但是没想到阿珍奶茶店一路顺顺利利地经营了一年多的时光,中途宋家的顶梁柱宋德柱因为公司前景不行选择辞职,阿珍奶茶店的生意一下子成为了宋家收入的唯一来源。
原先还是小打小闹,就算奶茶店的生意不挣钱还有老公稳定的工资收入。而现在全家生活费的担子一下子压在自己的肩上,戴珍好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她又一次领会到自己男人在外工作时的那份不容易。
不过好在宋家运气不错,抢先在xn市一中这个黄金位置开了第一家饮品店,大受欢迎的同时渡过了前面的难关。而在后面竞争者接连入场之后,此时宋家也有一定的积累再加上其他人的帮忙将店铺买了下来。
现在xn市一中正对面的这一块黄金店铺正式归属于宋家,阿珍奶茶店从今以后再也不需要支付给别人高昂的租金,同时也不需要担心会出现房东增加租金或者不再续租的风险。
减去了房租这个包袱,阿珍奶茶店得以轻装上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显得游刃有余。
而在阿珍奶茶店旁边新开的那两家连锁品牌的奶茶店也因为连续的亏损逐渐经营不下去了,其中一家已经贴上了旺铺转租的公告,另一家也就是强撑着,想着少一个竞争对手后日子会好过点。
一条步行街上永远少不了服装店和奶茶店。
但是倒闭最快的也是服装店和奶茶店。
这家奶茶店失败退场,但是又有新的饮品店准备挤进来和大家斗一斗。
阿珍奶茶店也受到了这些竞争者的影响,生意不像之前那么红火,无法再像之前那样拿盆捡钱,只不过因为运营的成本低,沦落不到亏本经营的程度罢了。
奶茶店的生意不像之前那样忙碌,但是宋刚毅的两位至亲可不愿意闲下来。
正如宋刚毅大年三十时跟自己的叔叔和姑姑家说的那样,宋德柱和戴珍两人已经开始筹划开一家新店。
有着成功运营阿珍奶茶店的经验,两夫妇也是胸有成竹。
暑假期间买下了店铺之后,没过半年又拿着开店结余下来的钱以及宋刚毅给家里的贴补到另一个人流量大的地方盘下了一家店铺。
而在xn市一中和那两家大型的奶茶品牌连锁店搏斗的过程中,戴珍也意识到自己要将奶茶店做大做强就得将奶茶店做成一个自己的品牌。
像别人都是什么“一点点”、“益禾堂”等这种看不懂但是让人觉得很高大上的名字,而“阿珍奶茶店”看起来就很低格调。
这个名字在xn市一中这还能有不少受众,毕竟戴珍在这一块也经营了两年多了。
从阿珍水果摊到阿珍奶茶店,不少xn市一中的学生见证了戴珍的创业历程,而新入学的学生也习惯了有这么一家名字虽然很土但是卖的奶茶和水果质量高价格不贵的奶茶店。
但是离开这一片阿珍奶茶店这个招牌就不吃香了,别的地区谁会知道戴珍是哪一号人物。而且如果真如戴珍的梦想那样将奶茶店做到像儿子那个公司那般巨大,那么奶茶店的招牌就确实需要换一个有档次的名字了。
两个文化水平不高的中年父母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在给自己儿子取名字的那段时间。两人翻遍词典,定下了几十个名字,经过反复地筛选之后总算定下了“确幸奶茶”这一个名字。
而宋刚毅知道之后一下子就把这一个名字和重生前一家快消饮料大品牌联系了起来,带着恶趣味,宋刚毅建议父母将“奶茶”更改为“咖啡”。
毕竟这个时候奶茶听起来就只是面向中低消费者的,而那些高消费层次的商业精英们更中意咖啡这一种饮料。
把名字一换,一下子就能扩大不少目标消费者群体,何乐而不为?
宋刚毅现在在家里的话语权极重,两夫妇虽然有着远大的梦想,但是现在还是十分重视儿子的意见。
于是阿珍奶茶店就就在一个吉利的日子里拆下了自家门面的招牌,更换为“确幸咖啡”这一个更有格调一点的名字。
虽然说打着咖啡的名字,但是确幸咖啡店里面还是阿珍奶茶店的内核。
原先阿珍奶茶店卖的啥东西,确幸咖啡继续接着卖,只不过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品种的咖啡饮料。
顾客进来一看就会觉得很奇怪,这家咖啡店就像杂货店一般。奶茶、咖啡、果汁等饮品一应俱全,同时还能在店里面买到新鲜去皮的水果。
作为创始人的戴珍还是本着自己的经验将确幸咖啡开成了阿珍奶茶店的模样,同时还因为经营小生意带来的习惯将自己能卖的东西都铺上去。
而且因为吸取了在xn市一中和别人竞争之后留下的经验教训,戴珍坚定地走性价比之路。
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不动产品的质量,将店铺运营的成本降到极致。
只有做过这行生意的人才知道这些饮品有多么暴利,一杯奶茶敢卖七八块,但是成本可能不到五毛钱。但是为什么一堆饮品店经营不下去,最大的原因就是其他的开支太大了。
那些加盟的品牌可不是好心地教你创业赚钱的,人家品牌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从加盟商身上吸血,将低价的原材料以高出市场价三倍的价格卖给加盟商,而且要求必须通过公司总部的渠道,否则就算违约等不讲理的条件不胜枚举。
戴珍自己经营的店就没有这些狗屁倒灶的事。
同时她还本着步步为营的做法,前一家店铺买下来之后才想着去开新的分店,将店铺经营的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