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弹劾

站殿外广场上!

露天的站,四周无遮无拦,宫墙那是宫内锦衣卫站的,奉先殿屋檐下是内侍站的,至于剩下的地方直接就等着喝风吧。

不仅要喝风,反应还要迅捷,奉先殿传出一点动静,立马要表现自己也听到了,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要是慢了,和你站在一起的同伴或许就会揭发你,弹劾你。

轻点的下场罚俸,重点的下场直接回老家休息。

这就是大朝会的模式。

后世一些历史小说中,什么窝在殿中睡觉,猫冬。

讲真,真实的大朝会上,这样的操作根本无法复制,连到皇帝在大朝会上开了小差,事后都要经一波弹劾!

不认错,礼部,巡察御史之流就要兴奋了,这个时候想低头就得下罪已诏。

历史上唯一失礼的大朝会,发生于崇祯十七年元旦,距大明灭亡不足百日,那一次大朝会,上朝者唯崇祯一人,钟敲了三轮都没人上朝,最后还是王承恩带人去一个个请来的,最终结束于傍晚。

也正是通过这一点,北京城内的人方才发现,大明气数那是真的尽了。

不开玩笑的说,大朝会的规模象征着一个朝代是否鼎盛,容不得半点玩笑。

……

“允熥,你……”

蓝玉一身衮服走进奉先殿,第一眼便看到猫在火盆旁取暖的朱允熥,望了望四周,眼神中充满了询问。

“舅爷!”

朱允熥使了一个眼神,并没有多说什么。

见此,蓝玉走到朱允熥身边,轻声说道,“若是一会有人问道这件事,你就说和我一起进来的!”

入宫也有顺序。

这顺序没人去确定,但所有人皆默认,谁第一个进宫,进宫后谁第一个入殿,入殿之后站在哪里全都有说法

早年,这第一个入宫自然是汤和一票兄弟,后来变成胡惟勇,然后再变成李善长,慢慢的随着老一辈子死去,蓝玉就成了第一个人,蓝玉若是能再活一段时间,搞不好能混上马车接送的待遇。

“允熥明白!”

看了看没还有人进来的大殿,朱允熥虽然不知道蓝玉为什么能这么快进来,但还是明白蓝玉的意思。

低调,不要出头,减少影响力。

说真的,要不是一会跟着朱元璋一起出来动静更大,他是真得不想冒这个头。

“进宫的缘由,我就不问你,一会你站在我身后,我们几个老家伙把你包在里面,能不说话就别说话!”

蓝玉拉着朱允熥站到一个立柱附近,这个位置挡不住御座的目光,却可以挡住文臣的视线。

更难得是,通过身旁的柱子,可以挡住背后吹来的风。

“舅爷,你来这么早?”

站稳位置,朱允熥看着双手互相插入衣袖,一副憨态的蓝玉好奇的问道。

“年纪大了,睡得有些浅,昨晚接到汤和的信,让我今早早点过来!”蓝玉低头以一种朱允熥可以听到声量说道。

“汤公?”

眼中露出思索,朱允熥笑道,“要是没记错的话,汤公今日就会归乡?”

蓝玉默默的点了点头,“算算时间,这个时候应该已经离开,城门一开就要走,不过放心陛下必然有所照顾,倒是汤昱在你身边,若是可以,多帮帮这个孩子!”

古代城门开合都有规矩,再小一座城门,也要按照规矩来。

除开帝王之外无人可以僭越。

蓝玉曾就因为开城门的事情被弹劾,那一次亦是朱标将他保下来,不开玩笑说的,若非念及常遇春的功劳,以及蓝玉对朱标死忠,蓝玉这颗脑袋早就搬家七八回了。

不管是处于本性,还是自污,朱允熥都不得不承认,蓝玉的一生那是真的虎!

“张老既然已经选择留下汤昱,那肯定是有把握的,而且我与阁皂山的道长关系不错,南返琼州的时候,路过阁皂山的时候也可以看看,怎么着也能让汤昱留下一儿半女!”朱允熥笑道。

这种事不好说,谁也说不准,可架不住人喜欢听啊!

“如此当然是最好,但有些时候也没必要国语强求,汤公和你说都应该说了,回了凤阳多看看,怎么说也是咱的根,下次再想看可能就要过些年了!”

蓝玉意味深长的说道。

淮西勋贵,更准确应该是亳州勋贵,再精细一点则是凤阳勋贵,三个地名代表整个圈子的阶级。

从郭子兴手中走脱,独立开辟事业,跟在朱元璋身边只有二十九人,这二十九人全数都来自凤阳附近,汤和干脆就是朱元璋的同村发小。

因此对于大明来说,凤阳这个地方意义真的不一般,比之应天府这个京城都要京城,若非地理位置真得不好,凤阳就不是中都那么简单,而是直接定为首都。

包括后来朱棣迁都,都要先将凤阳丢出来当靶子,从中完全可以想象凤阳的地位。

更关键的是,到目前为止,朱允炆还没有代表朱元璋回乡祭祖过……若是没记错,历史上的朱允炆就不曾去过凤阳!

“允熥明白!”

一件事情,汤和提醒一次已是重要,如今蓝玉又郑重的说一遍,那么朱允熥就要好好思量一番了!

“这是要我占据嫡系正统之名啊!”

随着后续官员的进入,朱允熥虽然不再和蓝玉说什么,一双目光却是死死的落在蓝玉那略显佝偻的背上。

中都凤阳,大明的龙兴之地。

除开李唐一族,对自身出生关拢士族百般打压之外,汉,宋,明,清四朝,无一不是对龙兴之地百般优待,加上自古对于祖地的理解。

大明,顶级勋贵之间对于凤阳都寄托了不一样的感情。

洪武年间,朱标,朱樉,朱棣,都曾为皇族代表于凤阳居住过!

永乐年间,朱高炽也曾代朱棣祭祀过中都,跟着还有朱瞻基。

大明的前五人皇帝,除开朱允炆之,几乎都有在凤阳居住的记录。

虽然永乐迁都之后,路途遥远后世皇帝再无亲自祭祖的记录,可英国公张氏一脉却将往来祭祀的重任扛上,使之张家与历朝都有特殊的地位,哪怕清朝编修明史的时候,对于英国公一脉的评价也半无抹黑。

老朱要自己去凤阳,可能只是一种补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