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安抚人心

第四十四章安抚人心

何夕正想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安庆公主的时候,安庆公主忽然好像想通了一般,流下泪来,说道:定然是朱允炆做了什么手段,定然是的。

何夕说道:南京那边没有传来什么证据,魏国公也去瞻仰遗容了,如果有什么事情,魏国公不会不说的。

那遗诏怎么说?安庆公主说道:这定然是朱允炆的手笔,朱允炆你这个畜生。

何夕心想:或许一开始就没有遗诏?何夕并不觉得朱允炆真下手杀了朱元璋,因为没有必要,朱元璋临终之前,几乎已经默认了朱允炆的储位。这种情况下朱允炆何必杀朱元璋啊?

为了提前登基吗?

但是何夕转念一想,有些事情,真不好说,特别是宫闱之中的事情,谋于暗室,成于瞬息,很难查不出来的。很多不可能的事情,或许是可能的。

朱元璋真是正常死亡吗?

何夕也不敢百分百确定。

更重要的是,一来这个论断对何夕有利,二来,而今的安全公主明显是陷入情绪之中了。

何夕能感觉,安庆公主内心之中很自责。

何夕揣摩。安庆公主自责的地方,有两处,如果不是她将朱雄英养在身边,朱雄英也不会与太子妃吕氏不合,以至于吕氏支持自己的儿子夺嫡。以至于而今天下大乱,另外一处,就是何夕在这一场天下大乱的局面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而今这不光彩的角色给了朱元璋。

安庆内心深处的情绪,总要一个发泄的地方。这个时候,是讲理的时候吗?

不是。

何夕说道:你不说,我还没有想过,而今想想,其中定然是有问题的。

得到了何夕的肯定之后,安庆公主更是痛哭流涕。一阵大哭将内心之中的情绪发泄出来,之后就沉沉睡去了。何夕将安庆公主安置好之后,才传下命令,召集各路人马见面。

何夕的事情很多,可以说非常非常多。

首先要见的是杨士奇。

杨士奇见了何夕之后,直接汇报各地粮仓的情况。根本没有废话。

只是杨士奇却是知道何夕一直在往北京存粮食。

杨士奇之前觉得,这大概是以备万一,北京是大明北方的核心支柱,要养活这么多兵马,粮食是非常重要的。只是当时杨士奇就觉得不太对,那就是高丽粮食,加上辽东的粮食,其实是可以供应北京的。

历史上的北京年消耗四百万石。但是而今的北京与历史不一样,而今的北京仅仅是陪都,没有那么多兵马需要保养,更不要说而今的卫所还是比较给力的,不仅仅不需要朝廷拨粮食,还能上缴种子粮地。..

如此一来,再加上额外的辽东开发,高丽粮食,河北本地粮食,说北京有粮食缺口,那自然是有的。即便有了一些粮食产地,也不可能改变北方粮食不丰的现状。别的不说,漠南就是吃大明粮食。

这都是需求。

但是杨士奇觉得不应该屯那么多。

因为不经济。

前文说过,粮食存储是有耗损的,不谈每次晾晒的耗损,就当没有老鼠,不发霉生虫,但即便如此,几年下来,就变成陈粮,陈的年份多了,可就不能吃了。

这里面的消耗非常大。

杨士奇觉得,屯粮食自然是对的,但是也应当在一定范围之内补的。之前屯的粮食明显多了。

而今对照何夕所作所为?杨士奇如果不知道何夕是早有准备,他就不是杨士奇了。

只是事已如此,杨士奇与何夕关系如此紧密,他杨士奇根本没有第二个选择,他还

纠缠这一件事情做什么?基于已经上了贼船,最重要的是胜利,成功地将贼船转化为官船。其他的都是小节。

只是杨士奇不说,何夕却不能不说。

因为要统一思想。

虽然何夕传播了很多新学说,但是忠孝这些大节,何夕是不敢触动的。一来忠孝这个观念,已经从儒家观念,成为了大明普世价值观,何夕否定,简直是自绝于人民。

更不要说,忠孝这东西,即便千百年后,也不能否定,而今就能否定了?

同样一场战争,有没有正义性,对人心向背是很重要的,或许寻常士卒根本不在乎这些,毕竟,他们当兵打仗,无非是为了一口饭,更多的不过功名利禄。什么正义不正义的,对他们来说,根本不重要。

但是,对于杨士奇这些文官来说,却是很重要的。

何夕必须与他们统一思想,最少要让他们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

何夕与杨士奇谈完粮食之后,何夕说道:杨兄,你是不是好奇,为什么我在北方囤积这么多粮食?我是不是早有预谋?

杨士奇说道:不好奇。因为我与大人早就生死一体,不管大人做什么我都生死追随?

何夕听了哈哈大笑,说道:听起来很让人感动。但是我不需要。我需要的是同心同德,为同一个事业而奋斗的同志,而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

这里面有一些事情,不可外传,但是我却给你说明白。殿下监国的圣旨,你也验看了,真的假的?

杨士奇说道:真的。

何夕说道:我来北京之前,先帝就已经确定了储位,就是殿下,就是让我辅佐殿下,先在北京变法,然后再推行天下,甚至有迁都北京之意,这些政策,你都知道,如果没有先帝,我能推行到现在?

我储备粮食,是准备做很多大事,在北京大兴土木,预备不足而已。当然了,也我也是有所准备,毕竟我们在北京,夏王可是在南京啊?我当时就担心出了时间反应不及时。

只是没有想到,还是出事了。

何夕说道:甚至我怀疑?

杨士奇说道:大人怀疑?

何夕说道:我怀疑,陛下本来准备今年召殿下回京的。只是没有想到,出了这样的事情。

这话不用说的太明白。

杨士奇脸色都白了,越是聪明人越容易脑补。何夕话里的余味太多了。宫殿争斗,弑祖,篡位。一瞬间,这杨士奇想到了很多,甚至各自排列组合都不一样,形成了无数种可能性。

但是不敢那一种可能性,就足以让杨士奇消除心中一点的块垒。

正如杨士奇所言,他的一切早就与何夕帮在一起了。何夕硬干,他也只能跟上,不过何夕给出这个解释,杨士奇也觉得可能是真的。杨士奇觉得有些细节,何夕或许做了隐瞒,但是大体上,事实就应该是这样的。

否则很多事情无法解释。

比如,南京没有遗诏,而北京这边反而一封货真价实的监国诏书。

甚至不用何夕强调,很多人已经对这一件事情有所怀疑了。人性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大部分人不关心真心,只关心他们想看到的。

杨士奇说道:下官定然跟随大人,为天下拨乱反正。

何夕说道:不仅仅是拨乱反正,更是继承先帝的意志,将变法进行到底,我都怀疑这一件事情变法就是一个重要诱因,他们连这种事情都敢做。所以一旦,何夕叹息一声,没有说一旦什么,但似乎已经说了。他继续说道:到时候,我等尸骨无存事小,我们这些学问传承不下来,天下走向何方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让天下一直在那些老朽手中,不过三百年天下,我就是死了,也不甘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