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天元帝的心思

第一百二十一章天元帝的心思

天元帝与脱因帖木儿商议了很多事情。最后起身送走了脱因帖木儿,并且准备数日之后,召开大会,宣布对脱因帖木儿一切任命。

而后天元帝又召见了丞相,蛮子海牙。

天元帝对脱因帖木儿与蛮子海牙不一样。

元朝用人最重跟脚。可以这个潜规则,到了现在也没有改变。脱因帖木儿的跟脚就在汝阳王,在王保保。而蛮子海牙就大大不如了。他祖上也是官员。但是他们的名字拎出来,大多数人都不认识。

蛮子海牙虽然也有一些私兵,但是规模完全不能与脱因帖木儿比。也是因为天元帝的支持,蛮子海牙才有今天。

所以,天元帝即便暗中如何对付脱因帖木儿,但是在面对脱因帖木儿的时候,也要留几分客气。但是对蛮子海牙就不一样了。

天元帝先将他与脱因帖木儿谈话告诉了蛮子海牙,问道:“你怎么看?”

蛮子海牙心中暗道:“我能怎么看?”

脱因帖木儿有在天元帝面前说不的权力。但是蛮子海牙没有。蛮子海牙只能顺着天元帝的心思去说,他叹息一声说道:“不是老臣诋毁太师,实在是太师的方略,其实就是带着朝廷轰轰烈烈地去死,死易活难。求死谁不会啊,将而今的局面维持下去。才是最难的。不说别的。就太师的征召令,或许能得一二十万大军。但是能维持三个月就不错。到时候怎么办?”

“为大事,冲动不得。”

蛮子海牙说的有道理看吗?太有道理了。蒙古人固然能够人人皆兵。但是后勤是一个极大的问题。也是脱因帖木儿方略的毛病。脱因帖木儿是在短时间内,爆发出元廷最大的军事潜力,至于其他的。根本不在意。

在脱因帖木儿看来,大元还有没有三个月后都不好说。

天元帝说道:“哎。太师老了。有些疏漏也是很正常的。不过,而今太师统领全军,万不可诋毁,你这话,在这里说说就行了。出了门,可不能说。”

蛮子海牙说道:“老臣明白。”这个时候,蛮子海牙也弄清楚天元帝的想法了。说白了,天元帝其实不想打的。他希望用其他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只是这不是脱因帖木儿能提供的方案。

蛮子海牙说道:“老臣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讲。”天元帝说道。

蛮子海牙说道:“我朝已经到了如此处境,一唯用强,恐怕不是上策,勾践卧薪尝胆,才有越国复兴之日,而今我们要做的,就是戒急用忍,用尽一切办法,休养生息,以求再举,而不是与明人大战。臣请陛下不顾污名,用心此事。这才保全朝廷之道。”

天元帝对蛮子海牙的宠信,不是没有道理的。天元帝稍稍一暗示。蛮子海牙就将台阶送上了。天元帝说道:“大胆,朕向明人请和,传出去了,如何面对天下人?”

主要说的是,这事情传出去了,该怎么收场。而不是别的。

蛮子海牙内心之中叹息一声,知道该怎么做了。他立即跪在地面上,说道:“请陛下放心,此事如果泄露,都是老臣一人之过,与陛下无关。”

元朝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依然摆着自己的臭架子不放。不过,很多人都认清了现实,即便是最强硬的一派,如脱因帖木儿,对于如何能与明朝达成长久的和平,也是举双手双脚赞同。

但问题是,脱因帖木儿看得太清楚了。这根本不可能。

因为这关乎朝廷的正统性。

所以,他才不怎么提议和的事情。提了也没有用,不过是白白被羞辱一番,更动摇军心士气。

天元帝说道:“你觉得该怎么谈?”

蛮子海牙说道:“老臣觉得,不管怎么谈,有一条,绝对不会没有的。”

天元帝说道:“那一条。”

蛮子海牙说道:“去帝号。称臣。”

天元帝沉默了好一阵子,他抚摸着自己身边褪色的龙椅,叹息一声,说道:“罢罢罢,要虚名有何用?”

其实这虚名还是有用的。

正因为这个虚名,他才是草原共主,虽然而今并没有多少实力。不能掌控草原群雄。但是这个名分依然是一柄利器,只要有了实力,就能统一草原的利器。

当然了,这个名分也有弊端。

如果不是这个名分在,大明为什么会追着他打。那种不惜打到天涯海角的气势,就是因为大元皇帝的虚名。

一旦放弃这个名声,固然,有议和成功的可能。但同时也放弃了,对偌大草原名义上的统治,甚至从此之后,连兀良哈这样的部落,也不会听元廷的招呼了。既然都称臣。他们直接投靠大明不好吗?

为什么要一个投靠大明的元廷做中间商赚差价?

只是,对天元帝来说,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蛮子海牙说道:“那战事?”

天元帝说道:“此非你可知,你只需派人去谈便是了。战场上的事情,全部交给太师了。”

天元帝还是很清醒的。一手战事,一手言和,能战方能言和。即便和谈,军事上的行动也不能停止,甚至还要加强。

——

元廷种种变化,何夕与燕王是不知道。

燕王虽然想立即离开北平。但是事实证明。不可能的。

何夕的身份地位,与太子的关系在,有很多人想见何夕,而且何夕与开海一派勋贵的关系密切,更何况,南京解缙与丁显两人的斗争激烈,已经将很多士大夫给卷了进去了。

对于开海这一件事情,利益相关,很多勋贵也很重视。

自然要与何夕沟通。

至于其他官场上的迎来送往,更是不能少了。

最少何夕的地位还没有到,可以不给任何人面子的地步。

于是,即便何夕紧赶慢赶,花了近十日,才将在北平的事务处理完了。与燕王一起去营口。

不过五日光景。他们已经到了营口。

很多事情都是熟能生巧的。航海也是如此。而今渤海已经成为最繁华的海湾之一,从天津到营口,更是最繁忙的路线,最主要的运输原材料。棉花,麻料等等。然后从营口运输商品回去。

如棉布,麻布,豆油,纸张,木材等等。

可以说,这个时代很多原材料都是土地里种出来的。辽东农业已经严重拖了辽东工业的后腿,可偏偏农业生产,并不是一日两日就能扩充的。所以,辽东与北方之间贸易往来就非常频繁了。

虽然说,与南方比较,北方是地广人稀,物产不丰,但是不管怎么说,北方这些省份,也有一千多万人丁。大规模迁民屯耕开荒,也过去了十几年了,早就进入收货期了。

朱元璋二十年的经营,还是有一些东西的。

于是,何夕之前依靠南方海商供应原材料。但是这一段的时间,此消彼长之下,与北方的贸易反而更频繁了。

燕王并不知道其中的变化。

反正他从天津上船到营口,在船上过了两个昼夜。几乎每天都能看见船只。让他有一种,从天津到营口,船几乎都挨着船了。

这种情况,在南方一些繁忙的河流之中,其实很常见的。比如进入苏州城的几条河流,如果有幸在繁忙时节这些河流的船上,也能感受到,原来在大明,或许没有堵车。但是堵船,已经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了。

但是这种情况,在北方却是很难出现的。

燕王叹息一声,道:“何弟,要不你来帮我吧,将来你我联手,横扫西域,打下一个大大的天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