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双雄会
雪山摩天,黄沙漫地。
数千骑兵在沙漠之中进军。
燕王在其中艰难跋涉。浑身沙土,嘴唇龟裂,与寻常士卒并没有什么区别。
经过了一年的酝酿。
燕王与帖木儿战事正式打响。
帖木儿数十万骑兵与燕王十几万步骑,沿着天山南北激战。
只是西域的特殊情况,让他们的战斗与中原的战斗不一样了。
几十万大军展开鏖战,根本不可能,因为后勤根本补给不了。几十万大军,最少需要同等数量的民夫才能上战场。而在西域,这么多兵马根本不可能聚集。
于是,即便再多兵马,也只能分成数路,或镇守后路,或者管理地方。总之能聚集起来交战的大军,不过数万而已。
燕王是这样,帖木儿也是这样。
只是总体上来说。
燕王还是问题更多。因为燕王在西域立足的时间太短了。看似狂飙突进的扩张。奈何西域草原,不是中原,中原地区,即便是无险可守。很多地方也是有城池的。
但是西域上却不一样。
进攻的时候,可以狂飙突进。但别人进攻你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易攻难守之地。
燕王还好。他重建了庭州城。虽然这庭州城,在规模上不过一县城,甚至比汉唐时期的城池都要小一些。但是将大军辎重全部装在其中,更是卡住了南北交通的要道。
这里在,燕王的势力还能分布在南北两疆,这里不在,南疆地区就不是燕王所有了。
哈密吐鲁番一带,估计就会纷纷投降。就好像他们投降燕王一样。
而北疆也很难站住脚跟。
燕王只能能忍受如此局面。只是与帖木儿对攻,也是燕王难以忍受的。
燕王与帖木儿交手数次,对于帖木儿骑兵实力也是很了解的。一句话形容,那就是铁骑。
他们装备的全部是锁子甲,外面再有皮甲,作战的时候,是相当的轻便。而且都是能征善战的老手,杀人不眨眼的那种。最让燕王感到棘手的事情,就是这里面还有一些非常狂热的***。
在燕王看来,这些人就是死士,打起仗来那是相当不要命的存在。
即便与燕王汉骑对冲,也能打满十几回合,死战不退。
燕王看来,他部下之中,由燕王三卫扩建出来的精锐骑兵,对阵这些人,他未必怕了。但是他不能消耗太多。这也是燕国的国情。燕王的统治核心,就是燕王与下面的燕王三卫出身的将领。外面是与他们有联姻的蒙古人。最外面就是普通蒙古人。
不要看燕王如何对蒙古人好。但是本质上,燕王信任的只有自己人。燕王三卫就是自己人。这些人死伤太多了。燕王自己不担心,只要他活着下面人就没有敢放肆。但是将来就不好说了。
是的。燕王为了获得蒙古人的支持,在很多事情对蒙古人妥协。比如燕王穿蒙古人的衣服,摔跤,家中男丁都与蒙古人联姻的。但是燕王决计没有想过让燕国成为一个蒙古人的国家,他必须是汉人国家。
所以汉人核心是不能损失太多的。
如果燕王将燕王三卫折在这里,即便打赢了帖木儿,也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
虽然后果很可能在几十年后才能显现出来。
燕王思来想去,下定了决心,他远涉沙漠。行别人不能行之地,走别人不能走的路,为的就是断帖木儿的后援。毕竟没有中亚地区远远不断的后勤支持。
帖木儿也不可能维持数万大军持续攻打庭州的。
这一件事情如此重要,以至于燕王不敢将这一件
事情交给其他人。因为这关系到燕国的生死。
燕王亲自领兵,他带着丘福等将领,这些人也算是精锐之中的精锐,全部是燕王三卫的老人。而张玉留下守庭州城。
殿下,找到了。就在五十里外,就是帖木儿的后勤大营。丘福也是满脸黄沙。几乎是从沙土之中冲出来的。
燕王一提缰绳说道:好。
他的声音沙哑之极,就好像两块铁片在摩擦。说道:诸位,与我痛饮胡虏血。
是。同样沙哑的声音回答道。
------
燕王的筹划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了。而帖木儿也觉得自己面临生平最危险的问题。ap.
帖木儿骑在战马之上,驱动战马,细细看着地面上的炮弹。随即抬起头来,看着群山背影之下,有一座城池,在天山衬托之下,看起来是如此之渺小。
帖木儿已经到了几十天了。
在这一座城池之下,死伤超过数万。
当然了,这数万人自然不是帖木儿的人。是蒙古人。
或者是瓦刺人。是当地草原各部。帖木儿到了庭州城下,第一次进攻损失惨重之后,他立即醒悟,就不再继续进攻了。而是下令将周围的百姓全部抓过来。
不管是不是蒙古人。
帖木儿虽然是蒙古人,但是他是突厥化的蒙古人。或者说,他是***。他不会将这里信奉黄教,或者说长生天的蒙古人当做同胞的。而且战时攻城,让当地百姓填沟壑,也是蒙古人的习惯。
于是,惨烈的攻城战开始了。
死了数万蒙古壮丁之后,帖木儿不得不承认,这小小一座庭州,就是一座铁城。
而让成为这一座铁城的根本,不在于城池多高大。
庭州并不高大。不过是临时修建的。甚至放在中原也未必能称作城池。而且庭州城防也并不完备。连护城河都没有,只有几道深深的壕沟而已。
真正让庭州成为一座坚城的是庭州的武器。火铳,火炮大规模使用。
让帖木儿感到十分惊奇。
特别是火炮。
说实话,蒙古人已经将火炮带到了西方,而在几十年后,西方将产出号称巨炮的拜占庭大炮。让拜占庭成为了历史。帖木儿也不是没有见过大炮。
但是而今庭州的火力密度,却让帖木儿有些惊恐。
帖木儿沉默良久说道:智慧在东方,吾当必生求索啊。今后向东进攻,才是我方向。
帖木儿东征其实并没有下多大的决心。他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多大的战事。甚至觉得今年就能结束,结束之后,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的。
比如向西征战,比如征服印度等等。
中亚作为文明的十字路口,帖木儿有太多的方向可以选择了。也正因为有太多的方向可以选择,他每一次进攻,都很难彻底打败一个对手。
只是在用尽权利扩大自己的权势。帖木儿的战争甚至有几分封建时期的征服战争一样,他所需要的不过是将对手给打服而已。让他们想自己贡献兵马钱财供自己征战。
这种的征服,自然在帖木儿身后土崩瓦解。
只是帖木儿此刻才感受到自己的前进方向。
就是东方。
一定要征服东方。
其实仗打到这里,帖木儿已经预感到这一场战事大概要败了。
真要说起来,帖木儿的确是身经百战。要比燕王厉害多了。他对战场嗅觉品读也在燕王之上,他虽然不知道燕王的行动,但是久攻不克,帖木儿已经知道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毕竟,他身后
的帝国并不是大明,他来之前,也没有想过进行一场,长达数年的围城战,故而,打到这里,他已经准备寻求体面的结束了。
毕竟,他来这里是救援察哈台汗国,是为小弟出头。本质上,并没有准备与燕王血战到底。
只是燕王怎么可能与帖木儿达成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