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筹备环球航行
何夕说道:“汤叔叔,有些想知道,尽管问。小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汤和说道:“先说与我关,我此去东南,就是为你保驾护航。御倭是原因之一。但是也仅仅是原因之一而已。前番倭寇侵犯山东,杀人数百。这事情虽然不小。但还不至于让朝廷大动干戈,做如此重大的调整。”
“你可明白。”
何夕说道:“小侄明白。”
而今大明倭寇的程度并不大。最少还没有严重到需要汤和如此重臣,放弃西北军务来东南镇守的地步。历史上倭寇闹起来,却是数年之后的事情了。
不管是北方战事,还是云南的战事,其重要性都在东南沿海之上。
即便是朝廷衡量大事的轻重缓急而论,也轮不到东南沿海。
汤和说道:“你到底想做什么?总要给我交给底,让我也有所准备?”
这个问题,让何夕有些为难。
何夕在东南沿海大抵要做这几件事情,第一,推动建立纺织业革-命。第二,加强海运能力,建立起强大的海运体系,为未来东北战事做准备,第三将靖江王送到台湾就藩。第四,观察海外情况,制定符合大明的外海战略。等等。
但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何夕而今还没有去东南,不知道那里到底是什么样子。
他得了朱元璋的教训,已经万万不敢想当然耳了。不敢轻易将历史印象之中东南,与现实之中的局面画上等号。
所以,在此之前,何夕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一定需要汤和帮忙的。
何夕想了想,说道:“汤叔叔,其实千言万语,也就一个要求,大明东南水师,能不能打?”
汤和听了,哈哈一笑,说道:“当年,我从海道攻福建,一战破陈友定。你说能不能打?”
何夕说道:“汤叔叔,您可能误会了。我说的不是沿海。”
汤和眼睛一眯,胖乎乎的脸上肥肉一挤,眼睛几乎被埋进肥肉之中,只留下一道余光。却让何夕一凛。有一种如有实质的压迫感。
汤和说道:“你想在外海作战?与谁啊?陛下同意了?”
何夕说道:“汤叔叔请放心,我不会做什么的。只是靖江王的事情,汤叔叔也知道,今后大明藩王不封在国内,那么海外,也大有可为了。”
汤和说道:“你这就有一点难倒我了。说实话,我也十几年没有来东南了。当年在我麾下的臭小子现在做得什么样子,我还真不敢打包票。我只能保证,如果真在沿海打上一仗,天下间没有能打败大明水师的存在。倭寇闹得凶,其实是海岸线太长,纵然放在百万雄兵,这么长的海岸线也不可能一点漏洞都没有。”
“不能说大明水师就不能打了。”
“如果,放在外海就很不好说了。这不仅仅是战斗力的问题,还有敌人是谁?在什么地方?这都是问题。”
何夕说道:“汤叔叔,您的意思我明白。不过,陛下只要下定决心了。很多事情,都不可能改变了。”
汤和点点头,说道:“我知道了,多谢你了。不是你提醒。今日之事,我还真参悟不明白。我本来以为到了东南,修缮各地卫所,多加些城池,保护海疆就行了。而今看来,要建立大量船队才行。”
何夕说道:“正是如此,小侄很多事情,都要一支能够远洋航行,并且战之能胜的水师。”
汤和说道:“明白。我到任之后,就摸摸底。看看下面能做到什么样子。给你个信。”
何夕说道;“多谢汤叔叔。”
汤和说道:“照顾你,不是应该的。”说到这里,汤和眼神之中,忽然有些黯然。
何夕不明就里,他并不知道,汤和的长子,死于云南之战。并不是战死,而是病死的。这对汤和也是一个大打击。或许,汤和内心之中淡然,没有野心。甚至有些无欲无求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长子的死。
汤和的子嗣不顺,其实这才是开始。
历史上汤和的信国公爵位,没有传下来。并不是因为汤和卷入洪武年间的政治纷争,也不是因为汤家在靖难之战中与成祖作对。而是汤和嫡传一脉,每一代都早死,几乎绝嗣。还没有等继承爵位,继承者就不在了,一连数代。最后信国公的爵位,不了了之后,后来换成灵璧侯。倒是与明同始终了。
何夕心中忽然想起一件事情。说道:“汤叔叔,有一件事情恐怕也要你帮忙。”
汤和说道:“说来听听。”
何夕说道:“我需要一支,不,数支船队。人数与船只数量不用太多。但是要装上数年的食物,让他们远洋航行。”
汤和说道:“远洋航行?去哪里?”
何夕说道:“汤叔叔,你可知道宣夜说。”
汤和说道:“宣夜说?”
何夕说道:“宣夜说就是指大地与鸡子,悬浮于虚空之中。也就是说地球是圆的。如果向一个方向一直航行。是可以回到原地的。”
汤和一愣,说道:“这------”
汤和本想说是无稽之谈。但是他虽然没有听过宣夜说。但也不是一点天文也不懂。毕竟行军打仗也少不了懂得天文的人才。大地是圆的这一点,他也是听人说过的。
毕竟朱熹也秉承这样的说法。
或许,寻常百姓,还以为天圆地方。但是汤和这种,时代的英杰,见识不会如此浅薄。但问题是,地球是圆的。汤和可以接受。但是从地球上向一个方向一直走,最后会回到原地,这结论,汤和完全无法接受。
觉得,太反直觉了。
何夕说道:“我想试试。证明这一切。或者证明是错的。”
汤和摇摇头说道:“按你的说法,这样的船队,最少四五条大船,再加上几条小船,一千多人都打不住。船还罢了,但是一个千户的人马。而且你还要几支船队。将一个卫所的兵马,扔到如此毫无意义的行动之中,除非陛下答应你了。否则我决计不会允许的。”
大明做事,就是比西方人大气。
西方很多航海家,也就两艘船三艘船,就满世界地跑。但是在汤和看来,这样的行动,少说要一千多人。汤和也是坐过船的。虽然仅仅是近海航行,但也知道海上是什么样子的。
在未知的海域航行,会遇见太多的问题。一两百人太少了。很多事情都无法应对,但是一千多人就不一样了。大明地一个成编制的千户。即便真遇见了什么问题,也不是一些小国可以一口气吃下来的。
何夕说道:“有汤叔叔这一句话就够了。”
何夕并不觉得朱元璋会不允许。朱元璋对美洲的高产作物,可以垂涎三尺。环球航行朱元璋绝对支持。
何夕心中暗道:“我之前怎么没有想到。这其实才是第一件事情啊?”
很多人以为高产作物到了中国,就直接能用的。其实不然。各种高产作物在明代传入,在清代才成为主流,固然是因为明代没有专门培育,但也有高产作物的本土化需要时间。
特别是农业,很多时候都是在与时间做朋友。根本快不了。
现在将高产作物弄过来,在中国精心培养,在几十年后,能在中国遍地开花,那已经是快的了。
何夕一想到这一点,心中越发着急。起身向汤和行礼。急急忙忙去做事了。
汤和见何夕走了。有些奇怪道:“我还没有答应的。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