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一石击起千层浪
朝廷是什么?
是父母官,是上官,是天子。是对他们那予取予求的存在。他们可以想办法通过各种办法,让某些官员给予他们好处。但是随时要担心,被官员们翻脸吃掉。而今与朝廷做生意。简直是疯子一般的想法。
普通人都知道齐大非偶。这些人岂能不知道。
与朝廷谈生意?这个想法太疯狂了。他们怎么可能做到。
但是这里隐藏的利益,却让很多人心跳加速。
虽然很多人说,用钱能使鬼推磨,但实际上,最少在大明朝廷这里,并不是这样的。真正至高无上的是权力本身,而不是钱。
眼前这些人,大部分其实都是隐藏的官僚体系的代理人。只有少部分人才是真正白手起家的。
虽然何夕来到大明,给这个时代带来一场大世,让很多人发家。但是能抓住机会,一跃而起,成为风口浪尖的弄潮儿,都不是寻常人物。
这些人都具备资本家的基本素质,为了搞钱,不惜一切手段。
而且,很多人都品出味道了。
解纶在这些商人之中身份特殊,并不是没有解纶的生意做得很大,说到生意大,在做很多人不敢说超过了解纶,最少不次于解纶。
而解纶之所以有而今的身份与地位,一方面是他是辽东商帮的领袖。而谁都知道辽东商帮,背后是何夕。辽东商帮的佼佼者,都是何夕的徒子徒孙。
很多都是何夕在辽东经营工厂时候所用的人,要么是辽东几个学校的毕业生,说起来都是何夕的徒子徒孙的。解纶更是何夕的旧部。
同样解纶的弟弟解缙乃是皇帝身边的红人。
也就是说,解纶的意见能够代表何夕与皇帝两方面的意见。
这才是解纶为什么这么受重视了。
也就是说,解纶的发言能被视为官方的吃风。
只是这些想法,太过石破天惊了。让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一时间没有敢多说一句话。不过,这一次议员名额到是定下来了。
辽东北京河北漠北高丽日本海外,总计有三百余人。单单这些人一共募集了三千多万元的国债。
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十万元或许有压力。但是咬咬牙还是有的。他们虽然对议会这种模式还处于观望之中。但是也知道,但更担心,此刻不出血,将来被朝廷区别对待。
虽然说,而今大商贾都有后台。都有背景。总体上来说,商业竞争上,朝廷在很多事情上倾向性也是很重要的。毕竟不能什么事情都叫家长。而且你有家长,对方也未必没有。.
就好像给领导送礼,谁送了,或许没有印象,但是谁没有送,领导一定会记得的。
只是解纶这一场吹风会,影响力也是相当大的。
-----
西南会馆白先生回来之后。
立即有很多人过来拜访,这些人都很低调。但是身后的人并不低调,比如曹国公李家,武定侯郭家,以及宋国公冯家,乃至于皇太后吕家等等。
除却傅友德傅家之外,其他各家都在这里有生意。
其实傅家并非没有生意,要知道之前傅友德与何夕的关系也是不错的。只是傅友德决心站队之后,就已经将北京这边的生意全部给拿下来了。
白先生听了这么多人来拜访他。说道:在后院开一个厅,让他们都来吧。
沐家作为这些人的盟主,其实就是因为沐家远在西南,与南北两京之间并没有多少利害关系。而并不是自己的生意有多大。别人给面子,他也要给别人面子。
于是,这些人一一坐定。
对解纶之前的话,开始商讨起来。
说什么的都有。
白先生沉思了一阵子,他咳嗽了两三声,将所有议论的声音给压了下去。说道:诸位,我其实有一个想,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其中有一个人说道:白先生,我们在这里以您马首是瞻。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
白先生说道:诸位觉得,北京朝廷这番话,真是对我们说的?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觉得大有深意,有人已经想到了什么。但是有些人眸子里面还是有一些迷茫。
白先生既然开口,就已经准备将话说透了。他说道:你们想啊。这议会之中都是一些什么人。真知道,北京朝廷低头看上一眼吗?
话说到这里,该明白的人都明白了。不该明白的人,也就永远不明白了。
白先生作为沐家的家将,虽然说主持沐家在北方的生意,但本质上,他并不怎么管生意上的事情,生意上的事情自然有专门的管事去管。
他本身就是大明上层的一员,他的经验与见识,根本不能理解,而今北京发生的变化。天下根基已经从农业转移到工业上了。
在此之前,本质上谁的人多粮食多谁能赢。而现在,却是谁拥有的工业产能多,谁能赢。
北京正在进行艰难的转向,这种转向之后,北京赋税将有七八成甚至更多都从工业方面,而田赋不会减少,但是在总体赋税比例上,会下降的厉害。
他只能用原本的思维来思考现在的问题,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商人值得拉拢吗?
自然是不值得的。
即便乱世之中所谓大商贾,其实也就是一根藤蔓,难以自立,只有依托权势才能发展起来。
那么值得拉拢的人是谁?自然是大明勋贵,而他们这些人就是大明勋贵代表,这很明显是北京方面想办法,与大明勋贵进行一轮新的区别与拉拢,还有试探。
如此一来,所有人都陷入深思之中。
如果真是这样,这些事情已经不是他们这些人可以管的了。
只能回禀南京方面,得到主家的指示了。
而且即便这些人之后,意见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沐家的态度,有几分冷眼旁观的感觉,谁打赢了,就向谁臣服。将来不失富贵。历史上,开国的国公们,也就沐家最安稳渡过了靖难,虽为徐家也传承下来了,但是徐家嫡脉一场大风波,实在难以说毫发无损。
所以,白先生可以好不客气的点出来。
但是其他人就不一样了。
曹国公李家,武定侯郭家等十几年,不怎么掌权。几乎是逍遥派,虽然不敢冷眼旁观,但未必没有通过北京的拉拢在南京提高身价的意图。
毕竟,一样东西有人抬价,才会值钱。
有一些人,仅仅是来赚钱的。在即便的立场上,可没有一点动摇。比如皇太后吕家。吕家来北京赚钱,皇太后知道不知道,都是一回事。更不可能有动摇。
具体到每一家,甚至每一家每一个人的想法都有不同。
所以大家尴尬的互相看看,不敢再说什么。更不敢背着主家做出什么表态了。
于是这一场小会,就这样结束了。不过,有一点却需要注意,虽然没有说,但是几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买了十万元的国债。
毕竟,而今北京打了大胜仗。
没有窥视到北京如此用心也就罢了。既然想到了,就担心,北京对他们翻脸。毕竟处置他们用通逆的名义,完全没有问题,北京称南京为南逆,南京称北京为北贼。
处置他们根本不用多说。但是
他们都想在北京继续做生意。毕竟。北京而今市场向好,何夕想尽一切办法打通各方市场,又对河北农村进行改造。再加上打仗的消耗。
这一笔大生意足够将北京的经济给捧起来。
别的他们不知道,但是在北京做生意,是真赚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