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朱元璋的最后时光

第五章朱元璋的最后时光

南京乾清宫中。

朱元璋深深地陷入软塌之中。

戴神医带着十几个太医,在为朱元璋诊治。

朱允炆就在朱元璋身边,小心翼翼地伺候。

只是,这个时候,房间之中有一种压抑的死寂。

朱元璋咳嗽两声,此刻的朱元璋,似乎连咳嗽都不能太大声了。因为没有力气。

朱元璋一摆手,说道:不想干的人都出去吧。

随着朱元璋一声令下,房间里的人都出去了。只剩下戴神医,朱允炆,还有朱元璋。

朱元璋淡然说道:戴神医,你在我身边有十几年了吧?

戴神医说道:有十三年了。

朱元璋说道:十三年君臣,给我说句实话吧。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戴神医说道:这------

朱元璋说道:我年轻的时候,火气大,虽然迁怒太医之举,不过这些年,早就不做这样的事情,生死命也。你该说就说吧。

戴神医犹豫了一会儿,说道:微臣本以为,去年冬天,陛下的生死大限。熬过之后,能有一年命数,只是而今看来,臣以为无能为力了。只能想办法维持了。多则三月,少则一月。陛下------

朱元璋咳嗽两声,吐了一口痰,说道:看来,是朕杀孽太重,折了寿数。

朱允炆说道:皇爷爷说什么话?皇爷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再造神州,这是天大的功德,怎么会因为折损寿数,戴神医医术虽然高超,但到底是老了,而今太医院有很多新进名医,孙儿可以召他们过来,定然是有办法的。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轻轻摇头,他没有多解释。

因为朱元璋所说的杀孽,不是朱元璋开国以来的诸多战事,已经诛杀官员大臣。在这朱元璋看来,根本不算事情,原因很简单,这些人都是取思有道。

朱元璋从来不觉杀这些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只是有一件事情,朱元璋有些惭愧。

那就是他对身后事的安排。

他固然觉得,自己做得对,长痛不如短痛。这几年,朱元璋做过很多次推演,他当然知道,一场波及天下大战,会有多大的伤亡,特别是对百姓的伤害,乱离人不及太平犬。

但是朱元璋越是思考,越是想明白一件事情。

他不这样做,不管朱允炆,朱雄英,朱棣他们三个人谁上台,变法都会画上句号。须知,朱棣虽然强势,但是他之所以迁都,就是觉得他在南京根基不稳。

如果朱棣支持变法的话,江南,乃至南方不稳定,不必朱棣入主南京之后有多大的差别。

朱元璋从不后悔自己的决断,但是他不能不面对因此造成的杀戮。感到惭愧。

决心一下,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义无反顾,这是朱元璋的秉性,但是对底层百姓,抱有深刻的同情,也同样是朱元璋的本心。

当然了,其中一丝惭愧,还是给朱允炆的。

朱允炆在政治上能力如何?但是有一点,让朱元璋不得不承认,朱允炆做到了极点,那就是孝顺。

这两三年,朱允炆在侍疾上做到了极致。

只要朱元璋病了,朱允炆就昼夜不停地伺候在身边,可以说,但凡朱元璋病了,朱允炆就要瘦上一大圈。刚刚开始,朱元璋还觉得,朱允炆是为了夺嫡采取的手段。

但时间长了。

朱元璋不得不承认,即便朱允炆装出来,能一连装上几年,侍奉周全,朱元璋也认了。

毕竟,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个时候,就不

要太追究孩子内心深处在想什么了。

而朱元璋给朱允炆安排的剧本是什么?朱元璋对朱允炆也是有一些惭愧的。

朱元璋也将这个算在杀孽之中。

当然了,惭愧归惭愧。朱元璋不会因为这一点点惭愧,而动摇大计的。说不客气的话,他朱元璋这辈子对不起的人太多了,别的不说,李善长他对得起?刘伯温他对得起?

能成大事,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负我,有些绝对的。但是,对于那些自己对不起的人,并不多挂在心上,否则单单这些惭愧,都足以将人给压死了。

不过,这妨碍朱元璋在最后的时光多教授朱允炆一些东西。

是真东西。

朱元璋不知道历史上的自己,最后教了朱允炆一些什么。但是他知道,与而今教一定不一样的。

因为期望不一样。

历史上的自己,大抵是希望朱允炆能成为太子朱标一样的仁君。而今他却想教出一个枭雄。因为只有枭雄,唯利是图,不被仁义道德束缚的君主,才能会在战争的压力下寻找对自己最好的办法。那就是推进工业革命。

只是朱允炆战胜何夕的唯二两个机会。

第一个机会,就是朱允炆在他死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北京,诛杀朱雄英。朱元璋不觉得,朱允炆能做到。如果太子在,大概能做到的。而朱允炆却不行了。

何夕更是准备了两三年了,如果还能被朱允炆如此拿下,那就是傻子了。

第二个机会,就是推行工业革命,以南京的体量优势,人力,物力,将领等各方面的优势,平推了北京。前提是,朱允炆能独立思考,不为方孝孺等人的仁义道德所束缚。

这一点上,就是朱元璋一直教他的。

朱元璋也看出了,朱允炆内心深处的阴狠。但是却不够。朱元璋觉得,如何朱允炆什么时候下定决心杀他。反而说明,朱允炆有可能胜过何夕。

装仁义,装得不够,内里阴狠,却又不够阴狠,更重要的是,因为装得仁义,却以为自己真仁义,反而不知道怎么下狠手。比如,历史上的朱允炆下令前线,勿杀我叔父。结果,就是他这一道命令,让燕王数次险死还生。

在朱元璋的教导之下,朱允炆大有长进。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依旧是这个毛病。

装仁义这一点,不如张士诚,阴狠毒辣,不及陈友谅。至于行军用兵之道,知人善用之法,心胸豪气,推赤心入腹中,都不行。

朱元璋说道:戴神医,朕走后,你去告老还乡吧。允文。

朱允炆说道:孙儿在。

朱元璋说道:这一件事情,就是你来办吧。我死之后,不要怪这些太医。

朱允炆泫然垂泣,说道:孙儿明白。

朱元璋说道:哭什么哭?去送送戴神医。

朱允炆收拾心情,将戴神医送出去了。

片刻之后,朱允炆就回来了。

朱元璋修养片刻,似乎有了一些力气,淡然说道:吩咐了没有?

朱允炆一愣,说道:已经吩咐了,戴神医一定会守口如瓶的。

朱元璋说道:你明白就好。朱元璋说道:元史修好了没有?

朱允炆说道:苏伯衡已经呈上样本。

朱元璋说道:拿来我看。

朱允炆说道:皇爷爷,您的身体------?

朱元璋说道:这是我在世上最挂念的一件事情。我做好,我死不瞑目。

朱允炆听朱元璋说到这份上了,还能说什么。只能答应一

声,叫人抬来两箱子书稿,这就是元史。

或者说新元史。

这一部元史,由苏伯衡主笔,在原本的史料之上,增删修改,对宋濂版元史简直是开膛破肚,没有多少相同的。

其实,就苏伯衡来说,这一部元史,远远称不上完善。原因很简单,元代的史料不够,而且还有大量的蒙古文。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