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以盗治盗
朱元璋见到詹鼎,大吃一惊,说道:“你怎么这个样子了?”
朱元璋印象之中詹鼎,还是当年年轻名士,在大殿上侃侃而谈,一笔好文章。终于让本想杀了方国珍的他,权衡利弊之下,答应方国珍的投降。谈不上舌战群儒,但也是风采照人,但是而今詹鼎,一头白发,头发稀疏,似乎快掉光。双腿不良于行,只能跪在一块木板上,被人抬上来。脸色苍白,不见血色。好像从坟墓之中挖出来一般。朱元璋几乎认不出詹鼎原来的样子了。
唯独那一双眼睛,还带着智慧的光芒。
詹鼎说道:“臣与陛下十几年未见,沦落于此,也很正常。”
在诏狱之中,詹鼎也反省过自己的一生。
他这一生最大的错事,就是投入方国珍幕府之中。
其实他本不愿意投奔方国珍,他觉得方国珍成不了大事。只是方国珍占据台州之后,几乎是用刀剑逼得他出仕。他不得已才为方国珍所用。不过方国珍自己文化不高,但是比较崇拜读书人。虽然很多时候,不用詹鼎的计谋,但是对詹鼎也是非常好的。
人心到底是肉长的。
方国珍生死危急之时,詹鼎毅然入金陵,劝朱元璋接受方国珍的投降。
这是詹鼎一辈子的高光时刻。也是一生坎坷的开始。
要明白这一点,就首先要明白,朝廷上,究竟是谁想杀方国珍。浙西一派。
这里只需说一个人就行,刘伯温,他在投奔朱元璋之前,纠结民壮,与方国珍狠狠打了好些场,两边是有些血仇的。这也说明方国珍不行。刘伯温虽然有才华,但是在军事上的才华,并不高。但是方国珍都奈何不了。
刘伯温作为浙西一派的大佬,他的经历是一个典型,浙西很多人对将方国珍视为海贼流寇。恨之入骨。
詹鼎一力劝说朱元璋接受方国珍投降。将浙西一排得罪很好。
所以詹鼎的仕途如此不顺。明明号称有宰相之才,却只能在地方沉沦。官职上上下下。根本没有当什么高官。
按理说,詹鼎被浙西派嫌弃,他不应该投奔淮西派。奈何,整体上来说,淮西派对浙西派占据上风。更不要说,詹鼎是地地道道的浙江人。淮西派到底是以地域为核心的。
本来浙江人不应该去浙西派。但他自己不受浙西派待见。淮西派也不会在乎的。
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方国珍。詹鼎身上的始终有方国珍的标签,这个标签他洗不掉。就好像现在,朱元璋想起方国珍旧部,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方国珍的儿子方关。
是的,方关是方国珍的嗣子,为人看上去也不错,不是纨绔子弟。但是才华在朱元璋看来,也就那样了。倒是詹鼎,言辞犀利,有宰相之才。给朱元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他愿意为方国珍的厚待,前往南京的时候,他这一辈子的处境,已经确定了。
只是他后知后觉。
朱元璋自然知道,詹鼎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只是朱元璋不想多谈。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而詹鼎被现实狠狠磨砺之后,眼光要比他年轻的时候更长远了。
他知道,今天即便他再怎么说。也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他不知道,朱元璋为什么要见他。但是他知道,朱元璋不会因为他一个人而翻案的。
既然如此,说一些没有用的事情。又有什么意思。
朱元璋说道:“有一个问题,朕想不明白。想问问你。”
詹鼎说道:“陛下请讲。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元璋说道:“而今东南沿海,一直有海盗。有人建议朕,大开海防,允许百姓出洋,就能消弭海盗。否则的话,只有限制百姓出海一日,这海盗依赖远洋贸易,一日不会断绝。甚至会越发兴旺。难以剿灭。”
“你是浙东人,又跟随方国珍多年,熟悉海贸。你觉得有没有道理?”
詹鼎听了,微微一愣,说道:“臣不知道是谁,给陛下谏言。臣只能说,这个人说得对也不对。”
“他说得对,海上贸易一日不通畅。海盗倭寇就一日不绝。但是海贸兴旺。并不代表就没有海盗了?陛下欲求天下无海盗,几乎是不可能。盖因大海茫茫,数倍于陆地,其中岛屿星罗棋布。不知道有多少。一艘船,几十个人藏在的大海之中,想要找到,并不比大海捞针容易。除非有一日,能将大海上摸得清清楚楚,并有千里眼,顺风耳之能。否则海上不可能没有海盗的。”
“与海贸关系不大。”
“陛下,当做的并不是消灭海盗。而是让海盗不影响沿海百姓的生活。最合适的办法,就是以盗治盗。”
朱元璋说道:“以盗治盗?”
詹鼎说道:“正是,朝廷扶持一支海盗。让他为海上霸主。朝廷能掌控他生死,让他去约束那些小海盗,不在沿海为乱,一旦为乱。则剿灭之。官民并行不误。”
朱元璋冷笑一声。没有多说。
但是他的意见已经表明无疑了。
以朱元璋的控制欲,这个做法,简直是有辱斯文,堂堂大明朝廷,与海盗合作。太丢人了。
不过,朱元璋也看出来。海盗之所以无法剿灭。是大明朝廷对海上控制不足。而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是无法将大明的法网笼罩在海上的。
毕竟,这年头一出海,天地茫茫,自成一片天地。
朝廷是什么?怎么能管到他们。
即便后世公海之上,也是有很多邪恶的勾当的。
这也是朱元璋对海洋厌恶的原因。
海洋上,因为种种自然条件,朱元璋对海洋上的掌控,永远不可能达到如大明陆上的控制一样。对于掌控欲特别大的朱元璋来说。简直就好像一根鱼刺卡在喉咙之中。怎么都不舒服。
宁可不去管。也不愿意上下不得,难受之极。
如果不是,何夕将未来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知道海洋的重要性。朱元璋是不会在海洋上下功夫,这明显的脾气不合。朱元璋的思想,是完完全全的农耕思想,本质上,就是一个农民。
喜欢固定的预期,喜欢掌控一起。讨厌不确定性,
这就是农民的脾气,因为农耕对于时间,气候要求很高。农民们最喜欢的就是风调雨顺。不喜欢意外,不喜欢掌控之外的事情发生。因为一旦发生,就意味着减产。
而且农业需要农民合作。最古老农耕合作,其实就是军队组成。所以朱元璋喜欢,令行禁止,掌控一切。儒家这种生活关系。是与朱元璋的思想有暗合的地方。因为儒家本质上就是农耕文明的产物。
而海洋上的一切,都是冒险的,未知的。不能掌控的。收益也是无法预期,大富大贵与身败名裂。或许就在一个转身。
你让朱元璋如何喜欢这些?
以盗治盗,就是多一层过滤网。将不确定性与一些利益过滤在下一层。朝廷只需掌控背后确定性就行。只是朱元璋并不喜欢。
朱元璋心中暗道:“算了。海上的事情,让何夕去折腾吧。”
朱元璋说道:“詹鼎,朕有一件事情让你去做。”
詹鼎说道:“陛下请讲。”
朱元璋说道:“你去召集方国珍旧部,去宁波安庆驸马麾下听用。”朱元璋微微一顿,似乎想起了詹鼎的际遇,语气有一些缓和说道:“这是朕给你的一个机会,也算是给方国珍旧部的一个机会,希望你能牢牢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