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御驾亲临

第四十一章

御驾亲临

天气晴朗,惠风和顺。

数千锦衣卫将国子监团团围住,国子监翰林院,乃至太子,诸皇子一并在列,跟随朱元璋来到国子监。

虽然说,何夕想在明鉴堂接待朱元璋,奈何,明鉴堂根本无法与国子监相比,明鉴堂是一个破院子,而国子监是修建了一年多的大明重点工程,想要让明鉴堂有足够接待御驾的资格,需要大面积修缮,而且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于是,最后决定,朱元璋御驾亲临之地,正是彝伦堂。

此刻彝伦堂正中设御座。乃是朱元璋的座位,两侧所有的位置按照朝廷上的位置各自落座。

朱元璋让太子坐在身侧,这是理所当然之礼。但是何夕却在朱元璋身后侍立,却让很多大臣嫉妒之极。越发确定这一点。何夕是在御前红得发紫的人物。

其实,朱元璋本想让何夕坐在身侧,与太子对应。但是何夕而今也知道朝廷的规矩了。朝廷的规矩,何夕坐在朱元璋身边,其实是对很多朝臣的冒犯。在中国政治文化之中,坐在哪里。排第几,是非常非常之讲究的。即便后世新闻联播播报之中,国家-领导人的顺序,都是万万不能更改的。如果要更改,那是要出大事的。

何夕之前没有这个意思也就罢了。而今混了几年官场,知晓其中意义。就不能顺便这么做了。

他如果一直想在朱元璋身边做一个弄臣,也就罢了。

但凡他想做一些事情,就不能太破坏规矩,这会坏人缘的。所以,何夕竭力推辞,最后在朱元璋身后侍立。于是空出来一个位置。

朱元璋见状也不强求,他说道;“蜀王在吗?让他过来吧。”

徐正说道:“奴婢这就去找。”

其实何夕站在朱元璋身后,是抢占了徐正的位置。徐正只能往后面站了。

------

彝伦堂外面。

几乎整个国子监的学生都在这里围着。毕竟能够见皇帝的机会并不是太多的。虽然说,朱元璋勤政之极。几乎每天都会召见朝臣,还要上朝。似乎想见朱元璋很容易。

但是要让朱元璋单独召见,没有侍郎一级根本不可能。至于上朝,黑压压数百人。很多小官,根本看不见朱元璋长什么样子,也听不到朱元璋的身影。或者只能听见太监公鸭嗓子喊出来的话。

更不要说,而今这些国子监的学生了,他们虽然都是预备官员。但是等他们当官,能见到朱元璋,少说数年,多说十几年都不一定。

此刻他们疯狂地嫉妒明鉴堂。

无他,经过这一次,已经确定了明鉴堂乃是国子监第一堂。彝伦堂虽然是国子监最大厅堂。但是毕竟不是专门教授学生所在。而明鉴堂稍稍有一些动作,就引得御驾亲临。

这不让这些国子监生嫉妒是不可能的。

一个个都在后悔,当初明鉴堂招生的时候,自己为什么不拼命挤一挤。

而此刻,明鉴堂这里几十个学生围在一起。也是紧张无比的。即便包括黄子澄,练子宁,丁显等几个学识最好的学生,也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作业会让朱元璋来听。

当然了,几十个学生,如果一个个上台给朱元璋讲解的话,一两天都不够。但是朱元璋哪里有这个时间。

所以仅仅选了几个学生代表而已。

黄子澄说道:“练兄,等一会儿,你是第一个。你紧张吗?”

练子宁依旧是板着脸,面无表情地说道;“紧张什么?我有什么好紧张的。”

丁显冷笑一声,说道:“你的腿如果不抖的话,我就相信你了。”

丁显与练,黄两个人性格完全不一样,练黄两个人虽然性格上有所区别的。但是都算得上少年老成。但是丁显却有一些张扬。少年有才,意气风发,固然是不错,但是在中国古代,更青睐那种少年老成的人才。

这也是为什么丁显在两人之下的原因之一。

练子宁听了丁显的话,这才发现自己的腿一直在抖。

这种抖是练子宁自己察觉不到的,练子宁深吸一口气,闭目养神。开始打坐。

从程朱理学之中,都有讲静思打坐之法,而此刻用来平心静气是最合适不过了。

只是练子宁外面表现得再平静,他内心之中,还是不平静的。

忽然听到外面有动静,不知道谁说了一句道:“来了,来了。来了。”

本来在打坐的练子宁,忽然跳了起来,急切地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却见一个太监走了过来。练子宁猛地站起来。激动溢于言表,正等这个太监说话。这个太监正是徐正。

徐正有些奇怪地看了眼前的年轻人,然后与练子宁擦肩而过,来到一边,小声说道:“蜀王殿下,陛下有请。”

蜀王一愣,立即起身,与自己身边的同学告别之后,就径直往里面走去。

蜀王走后,所有的目光看向练子宁,练子宁脸色变幻无端,恨不得用脚趾头在地面上挖一个洞钻进去。

不过,似乎是各种难堪的情绪到了极点,一瞬间练子宁反而不紧张了。似乎是那一种,反正我已经死了,就不怕再死一次了。

------

蜀王被叫到了朱元璋面前,说道:“父皇。”

朱元璋说道:“你的作业怎么样?让我看看。”

蜀王将一叠文书双手呈上来,说道:“请父皇过目。”

朱元璋打开一看,眉头一挑,说道:“这个题目是你做的?”

蜀王说道:“不是我一个人,有很多同学帮助我。”

何夕心中暗道:“何止是很多同学,蜀王这一份作业,根本是整个勋贵班的集体智慧。”

蜀王在勋贵班中,不算领袖。是因为蜀王年纪小,比最大几个,小了将近十岁。即便是皇子,这么大的年龄差距,也是比不上李景隆的。但是不代表蜀王就会被区别对待,恰恰相反,蜀王在这群勋贵之中,是被宠着捧着的存在。

不过,蜀王有一个蜀秀才的外号。

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外号。整个勋贵班之中,也就是蜀王非常好学,常常蹭课听。而且这一次作业,勋贵班里面没有几个正经去做。他们的学识也不够。

唯独蜀王认真去做了。

只是蜀王到底年纪小了一点,很多事情都不是太懂。不过,这不重要。蜀王到底是蜀王,他真想知道什么。可以去问,很难有人不真心指点蜀王。而且不包括国子监。

就有了蜀王这一份作业。

写的不是别的,乃是《漠北草原道路考》。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晋王在草原上迷路所刺激的。

很多人以为草原上苍茫一片,似乎哪里都能走,这一点,对于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来说,不能算错,一般除却一些绝地,比如大戈壁之类,都是能通行的。但是对于大军来说,却不一样,最少一路上要考虑水源。

从这一点上来说,草原上并不是哪里都能去的。甚至可以说,苍茫草原根本没有几条路。

蜀王这份作业,问过很多勋贵的家丁。要知道大明与蒙古打过很多仗。明军几次挺进漠北,更不要说招降了很多从漠北逃回来的将领。别的不是,燕王的左膀右臂张玉,就是从漠北逃回来的。

这些人对草原上的道路很是清楚。再加上蜀王将一些汉与匈奴,唐与突厥,蒙古内部战争的行军道路一一考证,最后得出了这一份作业。

让朱元璋惊喜非常,简直不能相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