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社县钟氏

第三百八十六章社县钟氏

天亮后,七千余人的队伍在一处小河边,停了下来。

手持环首刀,肩披红色披风的禁军,听到虎贲军将士叫苦叫累,气得他们都想打人。

他们身为天子禁军都没有坐骑,虎贲军作为步兵,能有矮脚马骑这是多大的福分?

禁军们骂道:“昨晚步行了半夜,一一个个鬼哭狼嚎的,也不知你们有什么脸喊腿疼。”

被夺了坐骑的虎贲军反驳道:“你们懂个屁!我们这是腿疼吗?这是心疼!”

他们跟在禁军屁股后面慢腾腾走着,立功的事,那是不用想了……

骑着矮脚马三两天,就能赶到社县。

步行过去怎么说也要五六天,到时黄花菜都凉了。

贾文独自坐在御辇上,低头看着手里的书籍,对士兵们的抱怨声充耳不闻。

大军被叛军围困在阳城时,她没有给刘辨添麻烦,只是躲在房间内看书。

昨晚颠簸了一夜,醒来后,她还是看书。

书不是普通的经史子集,而是刘辨编著的新学。

手里的书卷,就是她和刘辨最亲密的联系。

在她眼中,金钱、权势和荣誉不过是转眼便逝的东西,唯有知识和思想可以永存于世,代代传承。

一辈子读透一万卷书籍,就是她最大的心愿。

马云禄背后喊她书呆子,她听得一清二楚。

只不过她觉得自己,比马云禄年长几个月,不愿意和她计较。

真想整治她,办法多得是呢。

贾文脑子里思绪突然乱得很,无论怎么集中精力,都无济于事。

她放下书卷,悠悠叹了口气:“哎——,也不知道云禄和陛下,现在到了什么地方?”

与此同时,阳关城内也有人念叨着刘辨的去向。

张凝儿站在城楼上,望着刘辨所在的大营,看着空荡荡的大营内,连个人影都没有。

她出身问道:“昨夜联军大营有什么动静?”

周仓说道:“末将睁着眼睛盯了一夜,亲眼看到有不少人手持火把朝北而去。”

“北方?”张凝儿双眉低了下来,“传我的命令,让廖化领兵一万增援社县。”

在她看来,只有社县距离阳关最近,朝廷的大军的目标应该就是那里。

社县城池高大,城池中还有一万郡兵防守,朝廷大军想要短期内攻克,并非易事。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她觉得还是谨慎些好。

谁知道那个诡计多端的皇帝,想出了什么馊点子。

另外增加社县兵力,也可以震慑当地世家大族,令他们不敢生出异心。

廖化听到圣女的命令,不敢拖延,当天就火速朝社县赶了过去。

张凝儿派遣廖化应对朝廷的大军,已经足够重视眼前突发的变故。

廖化作为黄巾军旧部,如今正值壮年,实力不容小觑。

当然,比起当年那三十六名渠帅,统兵能力还是差了许多。

大将纪宁和桥蕤,被她留在了阳关,随时可以应对接下来的变局。

处理完眼前的事情,她领着六十四名童男童女再次走下城池。

只要有大事发生,她都会亲自前来查看,为了应对联军,可谓是尽心尽力。

张凝儿走后。

城头上的守军,有人小声嘀咕道:“我早就说联军不堪一击,还没开战下面的军营就会走得一干二净,现在让我说中了吧?”

周围的袍泽赞道:“还真是!二十五万联军,半月不到,只剩下了十万人,再过几天估计就变成五万了,哈哈哈。”

城下的荆州军和兖州军,自从朝廷的大军走后,他们操练军阵时,明显士气低落了一大截。

匠作营建造攻城塔的速度也更慢了。

局势似乎正在朝豫州军有利的方向转变,但在社县却有人发出了不同的意见。

钟氏祠堂内,一众族人聚在一起,对颍川未来的局势,大胆发言。

在场众人都富有学识,并非愚鲁之辈,不少人还担任过朝廷的重要职位。

坐在祠堂前方的族人,白发斑斑。

后方的族人一头青丝,不过二十出头。

八十多号人代表了社县钟氏,最强大的力量。

站起来发言的族人,名叫钟繇。

年龄四十出头,脸如圆盘,鼻如悬胆,两耳阔大,双目有神,曾经还担任过从二品的黄门侍郎。

由于做过天子近臣,因此他对天下大势看得比其他族人,更加清楚。

钟繇说了半天,嗓子都快干了。

说完自己的观点,他跪坐了下去,等着长辈决断。

坐在上方的钟氏族长,老态龙钟,双眼凹陷在眼窝中,总给人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

其实他一直在听着钟繇的解释,而且每句话他都琢磨个三五遍。

听到能让他认可的话,他将眼睛睁大些,对于自己不能理解的观点,他也不出言询问。

见钟繇正望着自己,钟氏族长说道:“元常脸有贵相,逢难化吉。他既然主张让我钟氏族人顺应大势,反击袁术。”

“老朽以为,此事或许可行。”

一众族人听了老族长的话,连连点头。

刘表治理荆州,通过婚姻关系拉拢了黄氏、蔡氏两大士族。

可袁术是向豫州每个大族全部索要美女,这口恶气他们已经忍了很久了。

更加气人的是,袁术称帝后封的皇后,根本就不是他们颍川人!

老族长今天终于拿定了决心,众人起身道:“我等这就回去准备兵器,只等老族长发话,我钟氏族人五百男丁,三千奴仆,便一起举事。”

颍川大族相互联姻,一方搞出来大动作,其他大族很大概率也会积极响应。

社县虽然以他们钟氏为第一大族,但也有其他氏族可以联系,反击袁术的事还要策划一番,今天只是初步拿定了主意。

众人散去后,第二天就听到了天子领兵杀到城下的消息。

整个社县的世家大族,私底下都暗潮涌动了起来。

可是他们加起来人数虽多,但多是诗书之家,就连社县第一大族,子弟们学的也是经史子集。

泼墨挥毫,吟诗作赋他们擅长,让他们真刀真枪和守军作战,他们心里也打鼓。

社县守将乃是袁术心腹,城头上的守军久习战阵,兵器锋锐。

二三十户大族凑在一起,刀剑仅有千余把,其中还有不少,中看不中用的仪剑。

仆人们的兵器更是随意,木棒、菜刀、铁叉,反正能做武器的,他们已经在家族中搜刮干净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