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英吉利全面开战,大清没有丝毫胜算?林则徐微皱了下眉头,以前这话他相信,但磨刀洋、定海接连两场大捷,尤其是定海一战,元奇团练以不过百的伤亡代价攻下定海城,俘虏英军三千余人,让他自信心大幅膨胀,对于英军的战力也有所怀疑。
恰此时下人进来奉茶,他摆手屛退下人,亲自执壶给易知足斟了杯茶,含笑道:“听闻知足喜爱大红袍,这是邓部堂托人送来的福建大红袍,知足尝尝。”
说着,他自斟了一杯,浅啜了几口,这才斟酌着道:“英吉利号称海上霸主,咱们大清素来不甚重视水师,海战,咱们非英夷之敌,但从定海一役战绩来看,陆战,英吉利不过而而,不足为惧。况且英吉利跨洋数万里远征,出兵规模不可能太大,知足为何说没有丝毫胜算?”
胜了两仗,就没将英军放在眼里了?易知足放下茶杯,缓声道:“部堂大人说的不错,英军远征,规模不可能太大,但英军拥有制海权——掌控着海洋,这意味着英军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无须太多兵力,一万到二万英军,就足以打的咱大清无还手之力。guxu.org 时光小说网
放眼大清,能够抵挡一两万英军攻击的,应该只有广州,除了广州之外,沿海任何一座城池,都无法抵抗英军的攻击,掌控着制海权的英军,灵活机动,可以随心所欲的攻打任何一座沿海城池,咱们根本无法防范,也无法救援,因为陆地的兵力集结速度远远赶不上海军。
虽说咱们大清的八旗绿营总数在七八十万,分布在沿海各省的也不少,但实际上兵力分散,就说定海,海防重镇,兵家必争之地,驻守兵力才多少?二千!面对一两万英军的进攻,如何守得住?
简而言之,一两万英军,足以横扫沿海各省重要城池,处处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大清经制之师战力本就远逊英军,再遭遇英军以多打少,如何能有胜算?一丝一毫都没有!除非英军昏了头,直接进攻广州,咱们就算不能胜,也能让英军损兵折将,大伤元气。”
这话可谓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大清海防的弱点,处处设防,实则却是处处无防!沿海水师绿营总兵力并不少,少说也在十万以上,但撒在数万里长的海防线上,也只能说是聊胜于无,根本无法抵挡英吉利海军的进攻。
默然良久,林则徐才长叹一声,道:“真知灼见。”略微一顿,他才问道:“依知足之见,海防当如何巩固?”
“大清海防与长城无异,朝廷为何放弃长城?原因很多,但在下窃以为,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大清铁骑所向无敌,无须依仗长城。”易知足侃侃言道:“长城之弊,在于处处设防,处处被动,一点突破,全线崩溃,毫无战略纵深可言,大清海防何尝不是如此?
要想彻底改变海防处处被动,有等于无的局面,最好的法子就是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建立大清海军,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英吉利拥有强大的海军舰队,他根本就无须建设海防防线。”
林则徐苦笑着摇了摇头,道:“朝廷哪里有银子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
听的这话,易知足看着他,沉声道:“部堂大人是朝廷柱石,当上书直言,大清海岸线长达数万里,没有海军,没有强大的舰队,就没有制海权,没有制海权,大清就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恕在下直言,大清勒紧裤腰带,也要发展海军,否则,亡国之祸不远。”
“朝廷有朝廷的难处......。”林则徐不想继续这个话题,说着话头一转,道:“知足希望本部堂向朝廷保举成为团练大臣,是期望能够长期保存元奇团练?”
易知足不加掩饰的道:“元奇团练实则是一个尝试,在下确实是希望元奇团练能够长期合法的存在,更希望朝廷能将元奇团练纳为经制之师。”
一个尝试?什么尝试?编练新军的尝试?这小子总算是透露出一点心思来了,林则徐一时间有些无语,对方身份不过一行商,做的却是朝廷大臣也不敢做的事情,很显然,定海大捷,让这小子也多了几分底气。
不过,眼下提出编练新军,还是不合时宜,原因很简单,国库空虚,朝廷没银子,再则,编练新军也就意味着裁汰八旗绿营,不到逼不得已,朝廷不会下如此大的决心,当今圣上可不是坚毅果决之君,没那份魄力。
略微沉吟,他才缓声道:“元奇团练开支浩大,规模小,于事无补,规模大,朝廷负担不起如此大的开支,不解决这个问题,元奇团练别说是成为经制之师,就是长期保存,也是奢望,知足争取团练大臣之职,想来不是权宜之计罢?”
“如此大事,自然要从长远考虑。”易知足不加思索的道:“元奇团练开支大,主要在于配备的火枪和消耗的弹药,若是大清能够自行制造生产足以媲美花旗国的新款火枪,这开支就能缩减四成,弹药若能够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还能缩减一二成.....。”
不待他话说完,林则徐就惊喜的道:“元奇有这能力?”
“元奇哪怕是倾其所有,也要力争实现火器自产。”易知足沉声道:“大清不能没有自己的兵工厂,一国之军工,岂能长期依赖他国?”
“说的好!”林则徐兴奋的道:“若是元奇能够制造出不逊色于花旗国新款的火枪,大幅缩减开支,元奇团练必然有望成为朝廷的新军。”
“部堂大人且别急着高兴。”易知足赶紧给他浇一瓢冷水,“火器制造,有两大难关,一是研制,二是工业基础。西洋火器新品种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淘汰很快,研制需要庞大的技术人才团队。
更为重要的是工业基础,没有强大的机器生产能力,即便能够研制出好火器,也无法大量生产,而且,现在的火枪都需要高度统一的规格,所有的枪支零件要能够互换,这不是手工制造能做到的。
而不论是研制还是奠定工业基础,都需要时间,而且是不短的时间,即便有花旗国的大力支援,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林则徐急切的问道:“究竟需要多长时间,知足心里总该有个底罢。”
“五至十年。”易知足沉声道:“十年之内,大清必须实现军工自给,为此,元奇可以不择手段。”
五至十年,这时间并不长,林则徐有些纳闷,为何易知足的语气中却是充满了紧迫感,连不择手段的话都说出来了,略微沉吟,他神情严肃的道:“知足如此急迫,可是十年之后,将有大的变故或是战事?”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欧洲各国如今都在大力发展工业,一俟他们奠定了工业基础,实现大规模的机器作业,就都会象英吉利一样,极力对外扩张,因为欧洲各国人口少,面积小,必须要极力对外扩张,才能满足大规模机器生产之需要。
咱们大清,人口众多,疆域辽阔,又甚是富庶,是欧洲各国对外扩张的最佳目标,十年,咱们只有十年时间,十年之内,若是不能建立自己军工体系,欧洲各国就会掀起一波瓜分大清的热潮。届时,不仅有亡国之危,还有灭种之险!”
亡国之危,灭种之险!林则徐被他这番话说的心里有些发毛,一瞬不瞬的盯着他,这小子断事极准,在广州不论是官场还是商场,都是有口皆碑,他也清楚这小子,不是文人习气,喜欢故做惊人之言,亡国灭种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怎不令人心惊。
易知足被他盯的有些不自在,摸出一支雪茄,也不假惺惺客气,自顾点上,他今日对林则徐说那么多,有些借题发挥的意思,以他的估计,林则徐在广州呆的时间应该不会长,极有可能调任,因为两场大捷的缘故,他只有两种可能——调任两江总督或是调回京师直接入军机。
实则,两江总督的可能不大,毕竟林则徐之前就是两江总督,而直隶总督一般不会委任汉员,调回京师入军机的可能最大,出于这个考虑,他才给林则徐灌输发展工业,自建军工体系,建立海军和舰队这些观念,指望他回京师能够影响道光以及一批大臣。
从总督府出来,易知足没有回元奇总号,出城之后,他径直乘船去了小箍围岛,如今小箍围岛上不仅驻扎着四千元奇团练,磨刀洋和定海俘虏的四千余英军战俘也都尽数关押在这岛上。
在打消了林则徐进京献俘的念头,又获得允许英军赎回战俘,这批战俘在易知足眼中也就成了白花花的银子,出兵收复定海,官府一个大子儿没掏,这回赎战俘的银子自然没人敢跟他抢,他没拿这些战俘去跟林则徐兑换赏银,已经算是很客气了。
这批战俘,易知足当初是答应了要善待的,但是善待战俘不等于是白养着不干活,四千多人吃喝拉撒,每天需要的银子都数以百计,这么白养着,还不得亏死,况且,天知道什么时候这些战俘才能被赎回去,就算英军急于赎回,他也不愿意,毕竟这批战俘都知道元奇团练的底细,这就意味着,这批战俘极有可能关押较长一段时间,这么些不要钱的劳力,当然不能浪费了。
登上小箍围岛,易知足在燕扬天、陈洪明、肖明亮等几个团级军官陪同下来到位于岛心的战俘营,英军陆军司令布尔利带着粤海英舰总司令史密斯等一众校级军官毕恭毕敬在站在营门外迎接。
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一顶设在树荫下的帐篷里,落座之后,易知足扫了众人一眼,径直问道:“按照惯例,贵国政府会付赎金将所有被俘的战俘都赎回去,是不是?”
“阁下对欧洲情况很熟悉。”布尔利回道:“女王陛下不会对尽职尽责的大英帝国的军人不闻不问,一定会交换战俘或是赎回战俘。”
“赎金是什么标准?”
“抱歉。”布尔利满脸歉意的笑了笑,道:“赎金没有标准,一般都是谈判商议。”
易知足也不清楚英军赎回战俘有没有具体的标准,但他很清楚,谈判商议显然对他没什么好处,毕竟英军要抓大清的战俘不是什么难事,到时候英军提出要交换战俘,他还能硬顶着不同意?那元奇的名声还不臭大街了。
这事得好好琢磨一下,可不能亏的太厉害,略微沉吟,易知足才道:“鉴于诸位在广州将会待较长一段时间,你们必须自食其力。”
一听这话,布尔利警惕的道:“阁下可是承诺过,会善待战俘。”
“善待战俘,只是秉着人道主义,不虐待战俘,不是让你们白吃白喝,恁事不干。”易知足撇了他一眼,道:“身为战俘,要有作为战俘的自觉,从明日起,所有战俘以连为单位,分头干活,没完成规定的任务,不提供食物。”
毫无疑问,这是要将他们当做苦力来使用,布尔利当即便道:“阁下这是对大英帝国军人的侮辱,我抗议!”
“抗议无效。”易知足站起身道:“不想饿肚子,就乖乖完成任务,另外,若是有人逃跑,逃跑一个,我杀一个战俘,从军官杀起。”说完,便扬长而去,留下一屋子目瞪口呆的英军军官。
出的战俘大营,燕扬天才道:“校长,一个连的战俘,安排多少团勇看守?”
“真担心他们逃跑?”易知足道:“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样貌怪异,放他们逃,也逃不出去,派一个班看守即可。”说着,他放缓了步子,扫了跟在身后的几人一眼,缓声道:“定海一战,打出了元奇团练的气势,大伙儿的精气神与以前有着明显的变化,这是好事。
任何一支强军都有优良的传统和辉煌的战绩,元奇团练初战,就能取得如此战绩,实是可喜可贺,不过,你们要牢记,自古以来,骄兵必败,英军若非骄横,目中无人,也不会有此惨败。”
燕扬天连忙道:“校长训诲,学生等必定铭记于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