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开府建制

第114章 开府建制

军队是明郑的核心,明郑的所有部署和计划,也都是紧紧围绕着军队进行的。这个从征虏大将军府的体制由中军提督甘辉宣读,以及会场之中,民政,商事,海贸的参会主官与军队代表的人数对比就能看得出来——军队将领占据了大半个会场,而且是坐在了会场的左边。

王秀奇,黄廷,周全斌,余新,张名振,林察,周鹤芝,黄山,杨世德,陈启德等军方高官依次坐在会场第一排,身后是乌泱泱一片的军帽。而他们的右边,则是郑泰,卢若腾,王忠孝,张煌言,郑鸿逵,张恢,林义等民政,商事和海贸的主管官员。

这一次“招讨大将军府”升级为“征虏大将军府”,最核心的就是“五军署”的设立和五军建制的调整。这一调整几乎涉及到了明郑所有的兵马,曾经从各镇中抽调到虎卫镇的精兵,相当一部分又回到了各个营头中担任基层军官。

那些新兵在惠州完成了基本的军阵队列和战斗技法训练之后,便会按照兵种,随机分配到各个营头,他们还需要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兵传授战场经验,以及带着完成军旅生涯至关重要的第一战。

黄山在“东山大战”中受了重伤,腿部和手臂都落下了残疾,等他休养结束,重新回到军队的时候,广东大战都已经结束了,整个明郑已然大变天。zusi.org 狐狸小说网

且不说其他,这个时候,明郑单单是地盘,就已经从二岛到扩张到了三府,海南,崇明,舟山,太湖等地也已经被明郑,或者附属于明郑的力量实际控制,五军更是成为军队的实际编制。原本在他之下的黄廷,周全斌,余新等人,也都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军提督。

但郑成功还记得他这个老提督,他将在新设立的参谋部中担任参谋总长,在军中的地位并不低于提督。在这次军政大会召开之前,黄山已经被郑成功多次召见,参与完成了参谋部各项重要职能的规划。

所以,此时坐在第一排的黄山十分镇静,他知道参谋部并非闲置机构,他的参谋总长之位,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直属于征虏大将军国姓,这是中军提督甘辉之外,军队中的其他人无法比拟的。

当然,郑成功还为他要来了永历皇帝的爵位封赏诏书,他如今也是个伯爵,但他知道这在明郑中只是个荣耀象征,没有实际上的用处,更多的只是因为郑成功出于平衡军中府中各方势力的考虑,安抚人心用的。

黄山想到这里的时候,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传闻中另外几个也受封了爵位的军中大将,黄廷,周全斌和余新三人就在其中,后两个都是新晋的一军提督,不过麾下兵马编制并不满,特别是余新的前军,只有一个满编营,另外两个营都是只有一个千总部的架子部队。

不过,就算如此,能成为提督,麾下掌管三个营伍,已经是位高权重了,随着明郑的进一步壮大,满编是迟早的事情。而且架子部队更容易改编整合,这也是隐藏的机会。换言之,余新的前途依旧不可限量。

他作为参谋总长,知道一些还没宣布的任命,各个营头的最终编制虽然还没有对外宣布,但涉及其中的将领,都已经清楚,至于那些中层将领,虽然没有接到正式的命令,也还不够郑成功亲自召见,但也听到了不少风声。

广东大战之后,明郑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各军将领都得到了实惠,手下的精锐兵马不同程度增加,周全斌等新锐更是平步青云,这让所有人对未来都充满了希望,他们渴望着新的征战,然后新一轮的扩军。

当然,也有人因为期待太高,不服气的。黄山如今身处其中,又身在其外,对这些看得十分清楚,便是他的麾下,也有人因为从军中调来参谋部而有怨气。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目光长远,政治嗅觉敏锐,看得透郑成功背后的布局,接受得了新的东西。

从周全斌那里收回目光之后,黄山又瞥向了张名振,这也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崇明-舟山-太湖的位置决定了他的重要性。

“征虏大将军府下辖五军署,民政署,商事署,直辖中军内务司,讲武堂,军情司。”甘辉洪亮的声音在会场中回响,便是一直东张西望的黄山,听到此处的时候,也将目光集中到了甘辉的身上。

甘辉枯燥的开场之后,军政大会随之进入了最为重要的议程,所有人此时都屏住了呼吸,生怕错过任何一点信息。而讲武堂这个新机构和冯澄世主管的军情司并列,也侧面说明了其重要性,不过具体有多重要,还得看主管官员是谁。

与此同时,海上贸易并没有专门成立一个直属于征虏大将军府的主管机构,让不少人感到意外,而商事署与民政署的并立,则足以看出明郑与其他政治势力的不同——工商业在这里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让郑泰微微有些激动,尽管他早已经知道了这一安排。

“五军署为征虏大将军府下属之军队最高指挥机构,由延平王,征虏大将军国姓爷亲统,各军,各营,各卫戍军,各屯堡之农兵,各地之预备兵,皆受其直接或间接管辖,听其军令。如遇指令冲突,以五军署军令为准。

民政署为征虏大将军府下属之民事最高管理机构,由民政总制洪旭主管,征虏大将军府治下屯堡,税务,建设,地方人事,教育等所有民生事务皆由此机构统理。

商事署为征虏大将军府下属之工商最高管理机构,由工商总制郑泰主管,征虏大将军府治下官营工坊,商社,海事贸易等商贸活动皆由此机构统理。”

甘辉每说完一段,都会稍稍停顿,而郑成功,洪旭,郑泰三人则是在这个时间里依次起身示意,台下都适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特别是延平王,藩主,国姓爷起身的那一次,掌声最为热烈。

甘辉又继续道:“中军内务司,负责征虏大将军府的内外安保,文书往来,协助征虏大将军国姓爷处理各类事务,下辖銮仪镇,鸟铳队,内务司指挥使蔡福。”

蔡福闻言,从台下起身,所有人再一次热烈鼓掌,并送上了祝贺的笑脸。

作为郑成功身边的近臣,别看蔡福官职不高,銮仪镇和鸟铳队如今也不过是各五百兵额,但所有人都知道,蔡福这个位置代表着什么,升迁是随时的事情,甚至平日里的一句话,就有可能影响一个大将的前途,威力不可谓不大。

“讲武堂,负责军官的培训,练兵方案,战术战略的研究教学,设步,骑,火器,水师四科,下辖军官预备团,讲武堂总办由延平王,征虏大将军国姓爷担任,教务总长为黄山。”

郑成功微微点头,黄山则是直接站起身来,而台下众人听罢,不少人都微微一愣,这个任命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不过,这些老油条又马上反应过来,台下瞬间就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讲武堂的重要性,延平王居然不打算把这个新机构交给任何人,而是要自己掌管。

“军情司,对外负责探查清军军情,完成抓捕清军细作,刺杀,联络等任务;对内负责监视各处,防止叛乱。下辖内务处和外情处两个部门,主官冯澄世。”

冯澄世依旧是那张讨人欢喜的笑脸,他直辖于郑成功,又手握利器,如今可谓“权势通天”。台下的的将领和官员们对这个从前说话好听,处事周到的老好人,如今显然都已经生出了几分畏惧。

军情司的其他人都没有参会,何杰正在潮州府调查堡寨,王强和陆方则已经在泉州府城城内,他们的行动都十分隐秘,只有郑成功和冯澄世两个人知道具体的内容。

如今,福建的清军主力已经北撤,郑成功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让清军继续占据泉州,威胁自己的统治核心,明郑大军早已经开始了谋划夺取泉州城的战役,如今差的,就是泉州城守备千总刘国轩的配合。

郑成功对刘国轩还是十分重视的,他知道对方的能力十分出众,只要运用得当,完全就是另外一个周全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总理一方的军政事务。

“接下来是五军署下属各司。”等到冯澄世坐下之后,甘辉又继续道:“五军署,总领征虏大将军府一切军政,下辖参谋部,军务司,后勤司,教导司,军法司,预备司。同时,下辖满编近卫营。

参谋部,负责大军军事行动的战略制定,兵马调动,并在战时负责制定军一级的作战具体方案,统筹五军署各司行动;平时根据周边局势和军情司情报,评估预判局势,制定反应预案,根据战时反馈,及时研究各军兵制战法之调整.....参谋部总长黄山,副总长黄梧,姚国泰。”

此言一出,台下顿时一阵骚动,所有人都听明白了这个参谋部就是五军署的脑袋,权力十分大,而作为讲武堂教务总长的黄山,居然还是参谋部总长,看来东山大战这个提督的拼死一搏没有白费,如今虽然因为伤势,很难亲临一线指挥了,但官职权力却一点也不比一军提督低。

想到这里,台下的文武官员们再次看向黄山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国姓爷是讲武堂总办,他是教务总长就算了,还是参谋部总长,可见讲武堂的重要性还得更高一层,国姓爷对他的信任和重用,也超乎想象。

“看来黄总长才是这次军政大会的最大赢家,咱们这些提督,营官和别人比起来,都不算一回事。”周全斌一面鼓掌,一面侧过头去和万礼道。“等到将来讲武堂真的开起来之后,中下层的军官,甚至是各部营官,都得是他的弟子,就是不知道那时候会是谁接任参谋长总长的位置。”

“黄山打仗确实厉害,而且当上提督之后,还亲自冲杀,差点连命都搭上了。没有他在中路顶住,东山大战指不定打成什么样。能得藩主重用,也是应该的。”万礼这一次到没有不服气,他平常最佩服的人中,就有黄山这种有本事,又实打实敢搏命的,而且对方和他也没有什么利益之争。

“所以说,藩主把两个都那么重要的位置给了他,既是人尽其才,也是对他忠心的一种表彰,更是对咱们的激励。”周全斌又说道,参谋总长的位置他倒是看上了,但他知道以他的资历,还差的太远了。

甘辉不管台下还有嗡嗡的声音,扯开嗓子继续宣读军务司,后勤司,教导司,军法司,预备司等各司主官和近卫营营官的任命。

总理监营出身的陈启德成为了教导司主官,此人颇具宣传头脑,而且后来还向周向财请教了一夜,融会贯通之后,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脉,颇有要将原本偏科的周向财心理学发扬光大的意思,也因此得了郑成功的重视。

而总理监营杨世德则是继续主管军法司,依旧负责监营,监纪,督阵。各部门的职能细分之后,大饷司已经被划到了后勤司。近卫营的营官则是原本卫戍五大营之一的苏茂,也是郑军中的一员猛将。

五军署各司的任命的职能宣读完毕之后,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这里的安排就没有出乎众人的预料了,这些细分部门的官员大多是原本军中的各个主事,如今升官也是实至名归。

郑成功坐在讲台之上,扫视着台下的那些部将,最终目光定在了万礼的身上,他早就知道万礼对扩军方案有意见,但并没有太早压制。这个绿林出身的大将性格就是如此,并非不可改正,但是要好好引导,所以郑成功打算再磨一磨,然后才是引导,引导成功了,才能真正委以重任。

甘辉顿了顿,咕噜一声吞着口水,然后手上又往后翻过一页,等嗓子润了之后又说道:“接下来是各军营伍编制。”

“此次扩军之后,全军分为五军三师,分别是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长江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

听到这里,不仅仅是那些将领,便是文官们,也都竖起了耳朵。明郑当前虽然分了许多部门,但实际上依旧是军政一体的先军政策为导向,这也是战时最为高效的体制。所以军中的各个提督,甚至是满编营伍的营官,都是明郑体系里面,真正的实力派。

“中军,下辖虎卫营,武卫营,骁骑营,铁骑营,亲军营。其中,虎卫营,骁骑营,亲军营满编,提督为甘辉,营官分别为万礼,陈魁,赫文兴,王起俸,郭廷,分别驻扎于漳州府城北大营,西大营,城中校场大营。”

甘辉念完,当即转身朝着郑成功敬礼,万礼,赫文兴,陈魁,王起俸,郭廷等人也齐刷刷站了起来,每一个都动作敏捷有力,看起来十分干练。郑成功坐在座位上,朝着他们微微一笑,点头示意。

这五人都是很早就已经跟着他的老人了,虽然说一开始都只是普通人,都看不出什么名将天赋,但是打仗打多了之后,也知道该如何打了。而胜仗打多了之后,譬如甘辉,已然有了足以震慑清军的威名。郑成功相信舞台的力量,只要这些将领能在一场场大战中活下来,他们就迟早会成为名将。

作为明郑的核心主力,中军五营中,有三个营满编,武卫营有一个满编千总部,铁骑营有两个满编千总部,全军总共一万两千多名士兵,不过如今并没有全部到位,部分新兵还在训练场之上。

“左军,下辖左冲营,左先锋营,宣毅左营。其中左冲营,左先锋营满编,提督为黄廷,营官为柯鹏,廖敬,肖拱宸,驻扎于同安大营,长泰大营。”

“右军,下辖右冲营,右先锋营,宣毅右营。其中右冲营,宣毅右营满编,提督为王秀奇,营官为陈俸,苏明,洪承宪,驻扎于南靖大营,程乡大营,潮州大营。”

“前军,下辖前冲营,前先锋营,宣毅前营。其中前冲营满编,提督为余新,营官为陈埙,张进,魏标,驻扎于石井-连河防线。”

“后军,下辖后冲营,后先锋营,宣毅后营。其中后冲营,后先锋营满编,提督为周全斌,营官为林胜,陈鹏,蓝登,驻扎于增城大营,南海大营,惠州大营。”

甘辉每念完一军,各个新旧提督,新旧营官们就齐齐起身敬礼,然后又齐齐坐下,郑成功每一次都点头示意,对他们给予肯定。

黄廷和王秀奇各自被调走了一个精悍的营官。不过,这一次,郑成功向他们承诺,计划中的兵马一定能得到补充,还各有五百多匹缴获自耿继茂大军的精良战马装备进各营。经过战争的锻炼之后,两人手下的士兵都已经今非昔比,兵员看似减少了,但战斗力却高了不少。

自此,五军的架子便是搭建起来了,左右两军都是两个满编营,一个架子营,前军则是一个满编营,两个架子营,而周全斌的后军因为驻守惠州,虽然也是一个满编营,两个架子营,但是他的架子营各有两个千总部,实力并不弱。

同样的,这四军的兵马也并没有全部到位,他们的兵额相比起中军,缺口要更大,等到补全的时候,恐怕得是半年之后了。而若是要全军数万人马都形成中军一样的战斗力,恐怕就得等到至少一年之后了。

甘辉读完步骑军的编制情况之后,看着最后的水师,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五军的总兵力加起来已经接近三万五千,而且都将是实打实的战兵,这还不包括驻守在三府的三千余卫戍兵,各个屯堡中按要求,各自编练的农兵。

“长江水师,下辖崇明镇,舟山镇,太湖镇,水师提督为张名振,崇明镇镇将陈六御,舟山镇镇将由提督张名振兼任,太湖镇镇将钱达。

福建水师,下辖金门镇,南澳镇,水师提督周鹤芝......南洋水师,下辖新安镇,琼州镇,水师提督林察,琼州镇镇将周瑞......”

水师各部的编制这要简单得多,便是直面清军的长江水师,也只有三个镇,崇明镇和舟山镇兵额满编,为两千五百余人,钱达所部虽然号称数千兵马,但真正可堪一战的兵马,只有千余,而这六千多正经兵马的装备和实力,其实并不能和五军相比,但清军水师疲弱,在海上并不是他们的对手。

福建水师则是主要用来配合市舶司缉私和策应台湾的,南洋水师在防范广州清军的同时,对付的也主要是南洋的荷兰人和西班牙人,这两支水师是明郑海上贸易和海关收入的保证,他们虽然也需要花钱维持,但是赚得更多。

与此同时,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的正式成立,郑鸿逵重掌大权,也都预示着台湾和南洋在明郑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甘辉念完了军队的编制之后,洪旭再度起身,走上了前方的讲台,朝着郑成功行礼之后,他随即开始宣读民政署和商事署的人事任命和职能划分。

民政署和商事署的职能在甘辉介绍征虏大将军府体制的时候,已经基本提到,洪旭此番则是将每一个司和其下属机构的具体职能和主管官员一一叙述了一遍,其中较为重要的,则是一些关键部门的人事任命。

洪旭和郑泰两人自然是主管各自部门的一切,同时也兼任着一些关键部门的主管官职。

民政方面,洪旭亲领督察司,张煌言依旧主管屯堡建设,不过被调到了潮州和惠州,那里才是他施展才干的真正舞台,卢若腾还是当前明郑地方文官系统的一把手,而王忠孝则是搞起了教育,陈永华作为参谋辅助,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重点人群的扫盲。

作为难得经世之才,郑成功自然是要重用陈永华的,但对方这个时候还太过年轻,此时只能是历练为主,而且因为和郑经的关系,暂时还不合适让他掌握实权,因此只是作为教育司的参谋,协助王忠孝办事。

商事署下辖三个新机构,安排也早已经明确,郑泰听洪旭宣读完之后,带着自己的老部下们齐齐起身,郑成功依旧是在位置上点头示意,以资鼓励。

最后,则是主管郑氏海贸的郑鸿逵,他并没有带来什么人,又因为脱离明郑权力中心太久,现场的表现显得有些冷淡。不过,堂堂四老爷,正在想着和红毛在海上大干一场,把南洋的生意也全都占了,这个时候并不在乎这些冷眼。

而且,他又何尝不明白,这些冷眼是必须要有的,若是所有人都热情如初,他才是真的要担心郑成功给他的这些权势还能不能保住了。

等到洪旭宣读完任命,整个明郑的权力体系也就豁然开朗了,原本的六部职能被会场之内的各军各营各部各司主官执行,他们便是明郑体系得以高效运行的关键,每一个人的利益也和明郑高度绑定,随着明郑即将迈入更大的舞台,彻底改变历史车轮的方向,他们的前途也将更加光明和远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