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排除大法

九月初三,撒开欢的姬静结束了自己的欢乐之旅。

本来还在蓝田大夫的三陪(陪吃陪玩陪逛)之下,四处溜达的正欢实,别说虽说这年头的交通条件差一点,但各种飞禽走兽还真挺多。

姬静对这些后是看不到的珍稀动物,还是很感兴趣的,无论是感官还是口感。

能管住自己的人,要么不在,要么都在忙着正事,于是自己这个小屁孩变成了吃货小霸王。

自在啊!

蓝田大夫,蓝田司马可没有京城那些大爷们刚正不阿的风格,对于太子爷的要求一律满足,见太子对那些飞禽走兽感兴趣后,大喜过望。

特意挑了30名弓箭手(这可算是特种兵了),陪着姬静四处游猎:

“去把那只兔子给我捉过来,

去把那个鸟窝给我掏了,我要煮鸡蛋。

去河里打条鱼,我要吃鱼生……”

可惜这种愉悦的日子没过多久,便被共和打断了,本来正忙着和骊山戎族商议盟约之事的共和,急急忙忙带着诏令火速找到了,正在城外烤鸟肉的姬静。

姬静本来还有点小尴尬的,因为说真的,他对古代很多习惯都比较反感,比如蓄长发,(话说那么长的头发真的不累吗?),又比如饭桌礼仪。

但不好意思,这可是西周,人而无礼,不死何为呀?!tiqi.org 草莓小说网

而共和这老爷子找到姬静时,姬静算是把从小受到的粥里教育一股脑全扔到了河里喂鱼。

姬静披头散发好似野人一般,大咧咧的靠在河边桑树之下,盘踞而坐,两只小手抓着一只烤兔,啃得正香。

在他一旁的北宫,则低眉顺眼弯腰服侍,殷勤地倒着果汁,并时不时的看着面前三个满头大汗,正在烤肉的厨子随时准备为太子递上新的佳肴。

见到共和的马车到了之后,明显慌了的北宫本来想要上前收拾,但却被吃的正香的姬静伸出油腻的小手拦下。

啃着烤肉的姬静含糊地说道:不必如此,无非就是失礼受罚罢了,何必隐隐藏藏,好似做了亏心事一般。”

北宫略微尴尬的将头低的更低,站在姬静的身侧,取出干净的白布,轻轻地为姬静擦拭油腻,整理衣着。

至于共和?很有默契的,在十丈之处下车,而后步行,三丈止步,肃然而立。

直到姬静勉强整理好了仪态后,共和方才阴着脸缓缓上前。

见这师徒二人又要展开日常教育后,本来在两丈内护卫的侍卫,也都知趣的跑到了20丈以外继续警戒。

自知礼亏,姬静讨好着笑道:“秋日山珍膘壮,河鲜肥美,太傅可要尝尝。”

但共和不为所动,依旧板着脸。

无奈,姬静只得正色告罪:“小子仁孟浪失礼,愿受罚”。

见姬静认错,共和脸色方才好些,可嘴上却不留情,:“太子可还记得当年纣王象箸之祸!”

姬静还能怎么样呢?苦笑着低着头像只小鸡仔一样,任由共和教育呗!

不过,所幸共和也知分寸,为此,只是不轻不淡的劝劝了几句,两句后,便将目光扫向了在一旁头快要低到裤裆里,伸着瑟瑟发抖的北宫。

看着这个猥琐的阉人,共和可就没什么好脾气了,极为厌恶的斥责道:“念为初犯,回去之后自领20鞭子,若再有蛊惑太子之行,老夫便借天子之刃,取尔人头!

好啦,滚吧!”

北宫这才得了赦一般,赶忙行礼后,连滚带爬的离开了。只是他低着腰的眼神中,那抹凶光,却让姬静看到了。

这让姬静的心中略微感到不安,想要劝劝共和,但想想算了吧,估计自己要是劝共和善待阉人,接下来共和就真该以蛊惑储君,颠倒贵贱的罪名,把北宫给剁成肉酱了!

没办法,阉人自古没人权呐!

其实真要说太监,不过就是一种职业而已,就都一定是坏的吗?

也不尽然吧,承认,历史上有名的太监基本都是以不干好事而闻名。

但话说,请问历史上那些饱学之士,有几个是好官呢?

只不过他们有笔杆子,有人为他们说话,而且他们的吃相优雅罢了。正所谓苦一苦百姓吗?

在祸国殃民这一方面,明朝的东林党,东汉的党人可都是先进模范代表!

至于阉人之所以会有那么多极端的存在,便在于本来生理上就有着与世不容的缺陷,心里难免敏感。又长期作为最卑贱者生活在冷血无情,满是算计的宫廷之内,这堪称地狱道的环境里,要是能有正常人出来,那就真见鬼了!

不过也正是因此,他们的忠心其实也来得简单,尊重!

越缺什么就越想要什么?太监他们其实最想要的不是权力丶财富,而是尊重!

姬静之所以一直都很注意给这些阉人送温暖,便在于此。

结束了这场小小的风波之后,共和便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天子即将出征,请太子速速回京监国,陈怡为太子收好行装,明日便可出发了”。

姬静有点愣神,反应过来后,皱着眉头问道:“怎么?难道太傅您?”

老臣还要留下来处理骊山之事,由申大夫护送您回去。“

共和平淡的解释了姬静的疑问。

:“我去,怎么这么快?”

姬静小声骂道,然后又赶忙问道:“是不是又出什么坏消息了?”

这年头的交通可不好,来的时候可走了七八天了,怎么都不准备一下就要回去?而且太子监国?等等。

姬静一下就猜到,估计是又出了天大的祸事。

共和迟疑了一番后,便将军报递给了姬静,脸色凝重,低声说道:“天子出征在即,太子必须速速归京,以安社稷。”

这年头,国君打仗死在外头,大家也习惯了,国君死外头不重要啊,留下个接班人就成。

看着姬静有些担心,共和又敢忙安慰道:

“不过,太子也不用太过担心,有周公丶召公二人辅佐,况且老臣也会返回京城的。…”

不过可惜已经沉浸在军报中的奇境,压根没理会太傅在说什么,而是略带吃力的看着手上的竹简。

“亲征?”

姬静好奇的看着军报,猜想到底是哪里出了事?竟然能够惊动厉王亲征。

然后本来还一脸好奇的姬静,当场就破防了!

“天子何时出征的?”

“九月初五,唉,之前准备的倒也没算浪费。

“啊太子,这是做甚呢?不必如此着急啊!”

只见姬静一个大跳,百米冲刺跑到了自己的战车上,还一边火急火燎就招呼北宫道:“还愣着干什么?快,本太子这就要回京城!”

然后,又对着有些蒙圈的共和告罪:“太傅,有些事我来不及解释了,请太傅相信小子这回吧!

北宫快点,两日内必须给我,赶回京城!”

“诺。”

北宫到是机敏,反应的很快,完全无视了共和,驾起了马车,便一路扬长而去。

共和还没有搞清楚情况,便只能望尘莫及了,说一下,他倒想过追赶,但先不说北宫那一手车技远比自己的车夫要好,单说姬静六御,可是秦人精挑细选的当世良马。

而自己的?

共和略微难堪的望了望那四匹,已经脱了毛喘着气的老马就断了念头,好马之前都被方叔军正了。

跳着脚的共和,只能赶忙对不远处正好奇打量着这里的的护卫破口大骂道:“还愣着干什么?追上去保护太值了,想要被灭族吗??!”

于是,紧接着又是一队慌张的马车扬长向北而行。

姬静匆匆向丰镐赶去,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劝说周厉王停止亲征。

军报上总共有三条消息。

一,西线崩了!

位于歧山正西,汧水丶渭水交汇处,大周最为倚重的王族诸侯,被文王视为御戎之虎的西虢国惨败,败地还很彻底。

西虢公虢石父,在秦人丶散国的掩护下,才得以率残部沿渭水退至关中。

至此,周人曾经的大本营,现在的西部长城,歧山便算暴露在了戎人兵锋之下。

“倘若申人再有异心,…”

姬静不敢多想,没有实力优势保证的主从关系,随时都可能被逆转,他已经看到:一座曾经傲视万邦的宏伟的宫殿,正在极速走向崩塌。

不过,对此,姬静还算表现稳定,毕竟无论是周人经营了数百年的歧山,还是岐山以东的周丶召丶毛诸国,也不是吃素的。

二,河东北方,燕京戎南破霍丶杨,河东北部防线失守。

河东南部,条丶奔二戎破魏国,不过据说已被晋侯与魏侯稳住。

三,厉王亲征,目标:将燕京戎赶回霍太山以北!

而那附近,有一条汾水的支流,名彘水!

周厉王的命中终结之地!

后世史记中记载,周厉王应该是在36年,被丰镐国人赶走,但问题是要体谅史家的难处啊!

比如幽王烽火戏诸侯博美人一笑。

笑死。先不说到底有没有那个美女,单说烽火台是战国才有的东西。

结局可能相同,但是过程细节难免要靠脑补。

比如鸿门宴,话说鸿门宴距离太史公的出生应该也有好几十年了吧?太史公又不能穿越,所以很多时候也只能靠脑补了。

不要在意那些细节!

也没办法,没有录像,没有照片,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你让史家怎么把那些细节完美还原啊?

现在,距离周厉王的命中之年还有两三年的时间,但是审视一番厉王治下的大周江山。

对外,节节败退,一失再失。

对内,软禁诸侯,强行赖帐。

执政多年,乏善可陈,国势日衰,诸侯离心。

国人?

一个频频征召他们入伍,却收获寥寥的天子,换一个,只要做得干净,又有何不可?

“混成这副德性,难怪厉王这位天子成了狗不理。”

姬静很是无语的摇头感叹着厉王的“政绩”。

然后,再想想那个命中终结之地,姬静自然觉得毛骨悚然!

西周的王位传承确实要比夏商的惊涛骇浪平稳许多,但也绝不是毫无波澜。

尤其是厉王,这位历史著名的逃王,运气应该好不到哪去。

姬静可以想到。

倘若,厉王此次出征再遭失败,会遭到什么样的反噬?

楚灵王攻徐无功,国人另立平王,灵王未及归国,已是孤家寡人,只得自缢而亡。

隋炀帝一征高丽惨败,再征不顺,弘农杨氏杨玄感登高一呼,万千贵胄景从,兵锋直指洛阳,差点终结了大隋。

说一下,当隋炀帝派出军队平叛之事,出现了儿子组团造反,父亲组团平叛的滑稽场面。

自古御驾亲征,都是一件高风险与不定收益同在的事情。

厉王想要通过一次辉煌的胜利来提升自己在军队中的威望,在国人中的威信好稳固自己的权势,加强对河东诸侯的控制。

想法很不错,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要取得一场辉煌的胜利!

要是玩砸了的话,那就…

相比国人暴动,厉王被赶下台后逃至彘地,十数年不敢南归,这个略显荒谬的说法。姬静更相信,周厉王当年经历的事情,或许与楚灵王相似。

君王出征,损兵折将,威信大损,实力大减,被人偷家,无奈寄于他乡。

当然,为什么,姬静这么信心满满的认为周厉王一定会输呢?

天子出征,明明应该是黄金配置,优势在我吗?

姬静只会对这种人翻个白眼,军报上说的清清楚楚:毛公被调到了岐西,方叔镇守泾洛。

手下两个金牌打手不在,就这还想赢?

周厉王这相当于什么?丶这相当于汉武帝不要卫青霍去病,自己去打匈奴,这是作死的节奏啊!

至于其余人,倒不是姬静看不起他们,话说天子五官名义上都是有资格亲自率军打仗的。

可是,宗伯周公打仗走路都挺难\

召公?姬静可没怎么听说他领兵打仗?

至于荣公????后世对他的记载,除了专利外,就没什么词了吧?

想到这些,姬静顾不得颠簸的屁股,焦灼不安的对着驾车的北宫难得叫道:快`再快一些!

他只希望能够赶得及,不要求周厉王停下亲征,但至少好歹把两大干将拉回来一个再上场。

不过他到底还是失望了,因为北宫在快马加鞭了仅仅一天后,姬静的身子就已经受不了了,第一天晚上,在城邑中休息时,姬静就已经软的像一摊面条一样,连站都站不起来了。

北宫到底留了个心眼,虽说他从来不敢违逆太子,但是小小的改动,比如说计算一下路程,保红能让马车在天黑之前到达城邑,让这位太子爷好舒服的睡一觉,这些还是能做到的。

姬静躺在床上后,很想挣扎着起来,但是却悲哀的发现,自己的脑子已经彻底躺过去了。

呼,呼,噜噜噜。

于是,头回累散架的姬静足足在床上躺了一天!

当他再次睁眼时,发现已是夕阳无限好了,然后,从来没有发过火的姬静,愤怒的对着在一旁正笑盈盈的为自己备餐的的北宫怒吼道:

“北宫?为什么不叫醒孤?!”

啪的一声,本来正盛着一碗素米粥的北宫吓得立刻跪倒在地,碗也摔碎在地,热腾腾的小米流了一地。

北宫顾不得其它,赶忙磕头惶恐告罪:“殿丶殿下,您,您太辛苦了,奴婢怕你身子受不了啊!”

姬静望着地上瑟瑟发抖,被米粥溅了一脸却熟视无睹,只是连连告罪的北宫,以及饭桌上看起来颇为精致的饭菜,姬静觉得很憋屈,他发不出火了。

北宫是自己的奴婢,要为自己的身子考虑,无可厚非。况且现在再说别的也晚了。

“罢了罢了,起来吧,休息完后,还要继续赶路。”

“诺。”

九月初八,精神萎靡的姬静与近百名后来追过来的虎卫,回了镐京,此时,周厉王早就率着整整两师,2万五千大军向东走远了。

之前为了准备打关中戎人的军备,这回倒也没有浪费,如果换了挨打的人罢了。

入宫见到了等待许久的王后后,母子重逢,王后紧张的上下打量,双手死死的抱住儿子,摁得姬静肩膀生疼,忍不住呲牙咧嘴。

王后回过神,忙不迭的笑着松开了双手,一把将姬静搂在了怀中,满是宠溺的道:

“静啊,你怎么回来的如此快啊?”

“这不是想母后了吗?”

…跳过一段母子对话。

陪着母后唠了半个时辰后,姬静终于憋不往了,找了个喘息的机会,开口问道:母后,太史回来了吗?我有些急事想要找他。”

“太史”?

王后皱了皱眉头摇头却道:“我也不知太史在何处?怎么?你有何事?”

“没,没什么,母后,我只是想入守藏找些东西罢了。

哦,对了,母后,我现在又累又饿。想先休息一下。”

姬静有些遮遮掩掩的回着。

王后有些狐疑的看儿子躲避的眼神,心中有些不悦,但也没有再深究,毕竟深宫里的孩子成熟的都早一些,心中难免藏着一些私事。

她也不愿再与儿子为了这些琐事纠缠,便对在一旁恭候姜云笑道:“云,带太子下去用膳,早点休息吧!”

“诺”。

随即,姜云便拉着姬静的小手向王后行礼后告辞,离开了。

望着儿子小小的身影,离去之前还满脸笑意的王后神情也有些阴沉了起来,最近这些日子,她觉得这王宫里似乎处处都露着诡异,尤其是那些熟悉可靠的人,一个个的都因种种原因调离之后。不安的感觉笼罩在她的心头。

现在,就连儿子对自己似乎也有所隐瞒,便让这位国母心中更加不安。

“守藏室,静儿刚回来,为什么就要急匆匆的找太史,入守藏室?”

王后黛眉轻锁,想要一探究竟,却又无可奈何。

西周可不是商朝,纵然贵为一国之母,王后也难以将手明目张胆的收向朝堂之上,甚至在后宫之中,也有一些禁忌所在,只有天子与太子方可一探究竟,守藏室无疑就是重中之重。

次日一早,姬静不顾奔波劳苦,起了个大早,前往王后处请安后,请召大寺孟子。

王后虽不解其意,但看着儿子难得庄重的神情,也觉得或许真有什么,便让宫人前去传召了。

孟子对于太子爷急着见自己颇有几分疑惑,于是不敢耽误,赶忙前来见驾。

姬静也不敢再浪费时间,一番客套后,便开口问道:“敢问大寺,眼下丰镐六师国人中,谁的号召力最大?”

姬静也觉得京城里应该会有人搞事,只不过与太史不同的是,太史希望顺循着蛛丝马迹抽丝剥茧找出凶手还有激进的方法就比较简单,排除法!

应试教育的必备大法。

没错,既然找不到幕后黑手,那就不妨,先确定那些有能力搞事的人,然后再加以甄别。

孟子虽对这个问题有些疑惑,也不敢怠慢,只是暂请容他下去查阅一番。

在一个时辰后,满头大汗的孟子抱着两个竹简,回禀:

启禀王后丶太子,目下宗周六师,镐四师中,左师驻守成周,右师南调,上丶下二师随天子出征。

丰二师中,右师半数已随毛公赶赴歧西。

丰左师刚与镐左师轮换完毕,军不再籍,今岁不可再征。”

孟子详细的禀告了丰镐六师的现下情形。

姬静听完后,一边分析,一边询问:“也就是说,现下,宗周最为强大的便是丰左师了,那封左师由谁统帅?”

(在战国前期相当一段时间里,国家的大多数军队并不在国君手上,而是在封君手上,如齐桓公时,齐国三军,齐桓公却只有一军直辖,另外二军分别由国丶高二卿世代掌握)

“毕伯。”

毕公高之后,《史记·魏世家》说:“武王伐纣,而高封于毕,于是毕姓。”

《集解》:“杜预曰:毕在长安西北。”《正义》《括地志》:“毕原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

即今陕西咸阳市北毕原。地貌西至兴平县东部,东抵秦咸阳城遗址,北抵泾阳县泾水南岸,南抵渭水,地面平坦,土壤肥沃,是关中平原富庶之区。

毕国封于此地,堪称得天独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