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咱大明终于名正言顺啦!

中都凤阳。

朱允熥站在凤阳城的城门外,眺望着这座本不该出现的城市,脑子里只有四个字——富丽堂皇。

为什么说这座城市本不该出现呢

因为这完全是朱元璋个人不顾朝臣反对,一意孤行建设出来的一座城市。

从洪武二年开始建造,一直兴建到洪武八年,其中调用了数以万计的民夫和工匠。

后来工匠和民夫不堪其苦,在宫殿的下方行诅咒之事,朱元璋一气之下将几万人杀得只剩不到一千人。

不过在那之后,朱元璋也停止了中都凤阳的建设,只是将其当成一个陪都使用。

朱允熥骑马走在凤阳城内,看着两旁鳞次栉比的房屋,整齐的街道,以及富丽堂皇的宫殿,有些明白为何当时选封地之时,皇爷爷非得让他选凤阳了。

就占地规模来说,凤阳城不论城池,还是宫殿的规模,都要比南京城更加宏伟壮观。

傅友德见朱允熥不住地左顾右盼,不由笑着问道。

「三皇孙是不是后悔了」

「凤阳府可比松江府富庶多了,三皇孙却将其拱手让人,当真是可惜哟!」

朱允熥闻言无所谓的笑笑道。

「不后悔!」

「此地虽好,但却不是干事业的地方,显得太过于狭隘了,伸不开手脚!」

傅友德闻言由衷赞叹道。

「三皇孙所言甚是!」tiqi.org 草莓小说网

「虽说皇爷当年是以劳民伤财的理由停工的,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这地方根本就不适合做国都。」

「其理由跟三皇孙说的一样,太狭窄了,装不下京师的数百万之众,不足为天下都城!」

「也就地理位置比金陵城好点,四面是山,易守难攻,有一定的防御价值。」

傅友德说到这儿,就跟打开了话匣子似的,开始跟朱允熥臧否大明的各个都城。

「金陵其实也不适合当国都,城墙都快修到长江里了,成个什么样子」

「自古以来大江大河的边上,就没有当国都的。」

朱允熥闻言杠了一句。

「开封城不就在黄河边上吗」

傅友德闻言,没好气地回怼了一句。

「所以徽钦二帝被金人给抓去了呀!」

朱允熥听到这话无奈地耸耸肩,半抬杠地问了一句。

「那依颖国公之见,大明何处可为都城」

「这个嘛……」

傅友德沉吟半晌,随即无奈地摇了摇头。

「实话说,各地都有优劣,没有啥太好的地方。」

朱允熥闻言白了傅友德一眼。

「那你说个什么劲」

朱允熥怼完傅友德,就打马进了中都皇宫。

中都皇宫是仿照南京紫禁城的形制修建的,只是在规模和占地上更加宏大。

现在整个中都城,朱允熥的爵位最高,他理所当然地住进了乾清宫里。

至于傅友德和随行的将士们,则只能在中都的军营里驻扎。….

哪怕皇宫里有的是多余的房子,他们也不敢住,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朱允熥在中都休整了一晚,第二天就去城南十里外的祖陵拜谒。

大明的祖陵在老朱当皇帝之前就开始修建,一直修建到洪武十二年才竣工。

在这个祖陵里埋着老朱的父母,后来老朱觉得太荒凉了,又把三位兄长和嫂子,以及两个侄儿的坟墓都迁了过来,并正式改称皇陵。

皇陵有内、中、外三层,最里边称为皇城,青砖砌筑,高二丈,占地

约一千平方米。第二层也是砖墙,占地相比皇城要大得多。最外层是夯土城墙,其占地面积比之一般的府城都要壮丽几分。

朱允熥沿着皇陵中间的神道,经过红桥、棂星门、砖城北明楼、神道、御桥、皇城金门,然后来到皇陵的享殿。

原则上说,他此次祭奠的终点就是这儿了。至于后边的坟丘、明楼等处,非必要就不用去了。

事实上,朱允熥也是听了傅友德的建议,这才想起来祭奠一下皇陵内的先祖的。

按照傅友德的说法,出征的时候事情紧急,没过来拜祭一下也就算了。现在出征归来,大获全胜,再不来祖陵拜祭一下,会被天下人戳脊梁骨的。

朱允熥在路过御制皇陵碑之时,驻足观看良久。

本来他只是想过来点个卯,奉上三牲祭品,做做样子就走。

然而,当他看了老朱写的「御制皇陵碑」上的碑文,顿时被老朱艰难的创业之旅给感动。

正常来说,历朝历代的皇家碑文,都是由朝廷的大儒写成。

然而,老朱怕那些文人写得太文雅,后世子孙看不出创业的艰辛,干脆自己用大白话写了一遍。

昔我父皇,寓居是方。

农业艰辛,朝夕旁徨。

俄尔天灾流行,眷属罹殃。

皇考终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

孟兄先死,合家守丧。

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

既不与得,邻里惆怅。

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

殡无棺椁,被体恶裳。

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

御制皇陵碑的文字质朴,朴实无华,但其中所蕴含的凄凉和无助,却让人闻之落泪,看之心酸。

朱允熥看着老朱亲手所书的碑文,只感觉自己好像有点懂这个老头了。

皇爷爷的一生太艰辛,太不容易了。

皇爷爷之所以如此勤政,不是因为他贪恋权势,只是他知道自己的一切来之不易,太害怕失去,不敢轻易放手罢了……

朱允熥在御制皇陵碑前驻足良久,直至将所有碑文背诵下来,这才带着沉重的心情走进享殿,认真地履行祭奠的仪式。

「来人,拿纸笔,孤要亲自撰写祭文!」

傅友德一直在观察朱允熥的表情,刚刚看到朱允熥在陛下的皇陵碑前动容,他就觉得这个建议提对了。….

现在听到朱允熥要亲自撰写祭文,傅友德开心地赶忙接过笔墨纸砚,亲自给朱允熥磨墨。

朱允熥略微沉思一会儿,饱饱地蘸了墨汁,然后提笔在纸上写起来。

在朱允熥挥毫泼墨之时,他身旁的锦衣卫,早就拿出一个小本本抄写起来。

朱允熥这边写完最后一个字,锦衣卫那边也将祭文发了出去。

中都距离金陵城很近,朱允熥这边刚举行完祭祀仪式,锦衣卫的小报告也送了出去。

徐六子本能地觉得,皇爷看到少主亲自撰写的祭文,一定会非常欣慰。

因此,自作主张,直接用八百里加急的形式,将祭文送回京城。

老朱在打发走张邋遢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一来是高兴大孙的寿数绵长,二来则是忧心自己早年杀得太多了,会不会影响了大孙的寿数,影响大明的国运

在这之前他是不怎么信这些的,但今天听到张邋遢也这样说,就由不得他不信了。

再加上他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也让他对自己产生了些许怀疑。

因为怀揣着这个心事,老朱连午膳都没吃,把

自己一个人关在宫殿里,认真地反思了自己的一生。

然而,一直思索到半夜,老朱也没思索明白。

不过,他只知道一点,那就是上天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依然会杀杀杀……

只是会尽量少杀一点。

比如说,修建中都的工匠,自己当年为何一怒之下杀了那么多呢

他们也是徭役繁重,不堪忍受罢了,跟自己当年造反没什么两样……

老朱以此为基点,反思了自己这些年执政的种种措施,越想越没有自信,越想精神越崩溃。

正在他烦躁得恨不得一把火把皇宫烧了之时,门外传来二虎急切的声音。

「皇爷,有少主的密报!」

老朱没好气地道。

「那逆孙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不是!」

「是少主在中都祭拜皇陵,亲自撰写了祭文。」

「那逆孙亲自撰写祭文」

老朱听到这话,眉毛拧成个川字,心想锦衣卫这么晚巴巴地送进宫,准保那逆孙又出什么狂言妄语了。

因此,他气冲冲地走出寝宫,朝着二虎大手一挥。

「拿来!」

「哎!」

二虎恭敬的双手奉上,老朱蛮横的一把抢过。

老朱本来都做好被逆孙气个半死的准备了,然而当他打开锦衣卫抄写的祭文,只感觉眼眶湿润,仿佛找到了知己一般。

「昔我皇考,寓居是方。」

「年不及立,流落他乡。」

「寄身寺院,又逢断粮。」

「百纳穿结,宿露餐霜。」

老朱看到这儿的时候,仿佛又回到小时候凄凉无助,举目无亲的惨淡境地。

当他想到父母死的时候,别说没有棺材了,就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更是悲从中来,直接坐在皇宫的门槛上呜呜地哭起来。….

「俄而红巾四起,皇考东躲又西藏。」

「愤而从之抗元,征战血染于袍裳。」

「自古帝业之有成者,未有皇考之凄惶。」

老朱看到这儿,当即瞪起两只龙眼,看着纸上的文字骂道。

「谁都躲西藏哩!」

「咱是真命天子,咱就在元军眼皮底下,他们都抓不到咱!」

老朱为自己辩解几句就继续看下去,只见下边都是写自己开创大明如何艰辛,如何不易,看得他老怀欣慰,恨不得把大孙拎过来狠狠地亲上几口。

还是自家乖孙懂事,知道咱建立大明不容易!

老朱看完大孙对自己的吹捧,就看到大孙的自我反思。

「余生而为皇孙,自小厌食膏粱。」

「今观皇考之艰辛,方知往日之无状也。」

「今以此文祭之,以明吾心之志也。」

「自此当以父祖为范,勤于政事,不负皇考之望,不负天下臣民之望……」

老朱看罢最后一段,开心得手舞足蹈起来。

大孙祭奠皇陵所写的祭文,不仅心中的郁闷一扫而空,反而觉得从未有过的清爽。

咱残忍嗜杀又如何

咱就算杀错了又如何

咱有个好大孙,将来咱大孙能替咱遮掩回来,哈哈哈……

「二虎,你瞅瞅咱大孙写的祭文!」

二虎赶忙接过去认真翻看,然后连声地称赞着。

「好!」

「真好!」

「真是太好了!」

「你是不是除了说好,就不会说点别的了」

「我……」

「别杵在这儿碍眼,去把齐泰、袁泰、陈宗理给咱叫过来!」

「要说拍马屁这活,还得是这群文官拍得舒坦!」

「诺!」

老朱打发走二虎后,坐在门槛上翻来覆去地看着大孙写的祭文,越看越觉得舒心。

「咱大孙长大了,知道心疼咱这个爷爷喽!」

「真想立刻见到你个小逆孙哟!」

……

三日后。

朱允熥的车驾刚一绕过山川坛,就看到老朱的銮驾停在正阳门外,在其銮驾的两侧,则站满了前来迎接自己的文武百官。

老朱在看到大孙的马车,当即从龙撵上走下来,满脸期待地等着和大孙重逢。

朱允熥看到老朱出了马车,也从马车里钻出来,站在车辕上朝着老朱招手示意。

老朱看到大孙在车辕上又蹦又跳,气得他破口大骂。

「这逆孙就不能让人省点心!」

老朱骂完大孙,脸上再次洋溢起幸福的微笑。从他的视角远远看过去,好像大孙又长高了一点,快成个大孩子喽!

在朱允熥的再三催促下,马车开出了三百里加急的速度。眼看着马车距离龙撵还有不到十步距离,朱允熥不等马车停稳,就从马车上跳了下去,然后跟一只胖麻雀似的,朝着老朱飞奔而去。

老朱见状赶忙伸开双臂,将大孙稳稳地接住。….

然而,就在他想像往常那般将大孙抱起来时,却不料自己的身子先腾空了。

正当老朱不知所措之时,只听到大孙开心地大喊大叫。

「皇爷爷,我能抱动你啦!」

老朱听到这话,气恼地拍打了几下大孙的脑袋,威严地呵斥道。

「赶紧把咱放下来!」

「这么多人看着呢,成何体统!」

朱允熥闻言这才将老朱放下来,不过脸上依然挂着得意的笑容。

「皇爷爷,孙儿要不了多久,就能背着你到处跑啦,啦啦啦!」

老朱听到这话,顿时想起去年背着大孙的情景,脸上露出一丝甜蜜的回甘。

这小逆孙,竟然还惦记着这事呢!

老朱宠溺地揉了揉大孙的小脑袋,故意气哼哼地说道。

「咱听说你本事大了,还能上阵杀敌了」

「还杀了两百个」

朱允熥一听这话,赶忙尴尬地解释道。

「皇爷爷,那都是舅老爷瞎编的,为了给孙儿脸上贴金,实际上孙儿只杀了俩……」

「俩……」

「那也了不得喽!」

「你说你立了这么大功,咱是不是得赏你点啥」

「板子还是鞭子」

「哼哼!」

老朱见逆孙小脸都吓白了,也就不再逗弄他了,拉着他的小手就上了龙撵。

「先跟咱回宫,咱准备了你最爱吃的熊掌,嘿嘿嘿!」

老朱领着大孙走了,但文武百官们却不能走。

在朝廷的官方文书里,此次支援大同的主将乃是傅友德,朱允熥不过是个添头而已。

因此,该有的凯旋仪式得走完,容不得有半点马虎。

老朱命礼部准备的凯旋仪式很隆重,不仅有奏乐,还有教坊司进献的歌舞表演等,把一众出征的小兵看得鼻血直流。

只是这些注定跟朱允熥无缘了,他正被老朱在马车上使劲地问话呢。

「有没有伤到」

「没有!」

「孙儿有皇天护佑,区区箭矢伤不到

我!」

「而且孙儿惜命得很,只要是出门,身上必定穿着软甲!」

朱允熥说着的时候解开衣服,露出里边的软甲。

老朱看到大孙这般重视防护,悬着的心这才稍稍放下。可一想到这逆孙,让自己担惊受怕了这么久,老头心里就一阵发狠,想着一会儿回宫非得好好收拾他一顿。

「你舅老爷的请功折子咱看过了!」

「哦哦……」

朱允熥听到这话顿时心虚地低下头,脸上更是有些发烧。

「皇爷爷,孙儿冒功了……」

「其实孙儿就是骑马出去溜达一圈,真没他们说的那么好……」

老朱看着自家傻乎乎的大孙子,开心地将其搂在怀里解释道。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不管是蓝玉,还是咱在大同府里的密探,都把你夸成一朵花,说你有圣君之相!」

「密探」….

朱允熥不解地看向老朱。

「皇爷爷,您在大同府还有密探」

老朱哈哈大笑道。

「那是自然!」

「咱可是把十万大军都撒出去了,不派几个人盯着怎么能成」

「你以后也给咱记住了,不管领兵大将是你多信任的人,都要在军中多埋几根眼线,让他们时刻向你汇报军中的动静,以免领兵大将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哦哦……」

「孙儿懂了,就像皇爷爷在孙儿身边埋钉子,盯着我似的,就是生怕我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老朱听到这话气得脸都绿了,当即将朱允熥翻过来,对着他屁股一阵拍打。

「闭嘴!」

「那能一样吗」

「咱派人盯着你,是怕你瞎胡闹!」

「再者说,你不是都反过咱一次了吗」

朱允熥见老朱揭他的老底,只能尴尬地嘿嘿傻笑。

老朱也只是假装打几下,然后继续跟大孙解释道。

「咱说你这次做得很好,是因为你没有干涉军中的部署,做好了自己该做的本分。」

「咱跟你说,当皇帝可以不会带兵,也可以不会打仗,但必须得会用人……」

马车行驶了一路,老朱拉着大孙说了一路。

两人在回到皇宫后,老朱把大孙扔到浴桶里好生洗刷了一番,这才带着他去用膳。

用过膳后,老朱又献宝似的把重新写好的册封诏书拿给大孙看。

「咱又重新写了一份册封诏书!」

「这次你冒了这么大的风险去大同府,救治了大同府的将士,又打了大胜仗,这要是不写到诏书里可就亏大发了,哈哈哈!」

此时的老朱就跟普通乡下老头没啥区别,恨不得拿着大喇叭四处张扬,让别人知道自家大孙的优秀。

朱允熥拿过圣旨一看,果然见自己的功劳簿又厚了一层,被老朱加了好几条功绩。

什么拯救大同于水火,俘虏瓦剌数万之众。上阵杀敌,斩敌酋于马下。追击千里,救斯民于万难之类。

总之自家这亲爷爷,跟蓝玉那舅老爷一样,吹起牛来都不知害臊,使劲地往自己脸上贴金。

朱允熥看罢圣旨,指着上边的玉玺说道。

「皇爷爷,您这圣旨写得挺好,就是这方玉玺不咋地,要不试试孙儿带回来的这个」

「你带回来的」

「是啊!」

「孙儿在草原上捡到一方玉玺,看上去比您这个好点。」

在老朱将信将疑的目光中,朱允熥噔噔噔跑出殿

外,从王德手里接过一个盒子,然后颠颠地跑到老朱面前献宝。

「皇爷爷,您看看这个如何」

老朱在听到玉玺两个字的时候,心里就生出一丝期待。

他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夺回属于华夏的传国玉玺。

秦始皇用和氏璧刻下传国印玺,并未延续大秦的国祚。….

然而,在秦始皇死后,传国玉玺却成为历朝历代的至尊神物。

谁拥有传国玉玺,谁就是天命之子。

汉朝如是、唐朝如是、宋朝如是、元朝亦如是。

唯有大明立国以来,费尽千辛万苦,却始终寻觅不到传国玉玺之踪迹。

因此,老朱总觉得自己这个皇帝不正统,死后也无颜面对华夏历朝历代的先皇。

老朱也努力寻找过,可就算打下捕鱼儿海那般的大胜,依然没能寻到传国玉玺。

久而久之,老朱都觉得自己时运不济,恐怕有生之年都看不到了。

老朱想到此处,对于即将到来的玉玺,也就没了刚刚的那份期待。

然而,当他打开盒子,看到玉玺上镶嵌着黄金的一角时,呼吸瞬间停止,两只龙眼也瞪得圆滚滚,仿佛随时都能从眼眶里飞出来一般。

「这……」

「这是传国玉玺」

老朱小心地双手捧起玉玺,翻过来倒过去地仔细查验。然后小心地涂上印泥,在纸上「啪啪」地印着。

当他看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硕大的篆文出现在纸上时,激动地捧着玉玺泪流满面。

「咱终于在有生之年见到传国玉玺啦!」

「这就是天意呀!」

「咱苦寻二十几年而不得,你个逆孙头一次去草原,就将此物给寻来了!」

「自今日起!」

「咱大明终于名正言顺啦!」

「呜呜呜!」

。.

火红的鸡枞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