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颗以一“师”之“帅”的身份纳赋,带来一百乘战车和七千五百战兵。
在得到任务之后,魏颗并不止带走自家的一个“师”,另有来自其他中小家族的部队随行,麾下兵力为一个“师”和两个“旅”,满编状态便是一万名战兵。
当然了,出征之后会出现各种状况,比如生病或是受伤、失踪、战死,越大的编制越难以保持满编状态。
有很多相关的史料作为依据。
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之下,十万大军出征后,范围超过一千里以上,没有与敌军发生交战,情况好的减员都会过千;换作是仓促之间出征,再加上天气恶劣,地形险峻等等,没有抵达战场却是损失更多,完全是就是正常的情况。
因此,出征的军队产生损员,真不一定是损失在交战之中,其中会传染的疾病才是各支军队的大敌。
“楚军先锋约是三千,他们距离我们不到十里;后面跟随近六万楚军。”魏绛看着魏颗,问道:“我们怎么做?”
魏绛是魏悼子的嫡长子。
而魏悼子就是魏口,春秋时代的大夫在逝世后,能够有谥号。
因此是,当前的谥号并非诸侯或天子独有。tiqi.org 草莓小说网
另外一点,在魏口病逝之后,本来该是由魏绛变成魏氏之主,碍于魏氏面临特殊情况,并且魏颗与楼令的交情更好,结果接任家主之位的人成了魏颗。
原版历史上,魏颗别为令狐氏。
在有楼令的这个版本,魏绛反而别为令狐氏了。
这种事情要说特殊自然是很特殊,只是与家族的存亡与未来相比起来,更换家主反而不是什么大事,类似的事情在各国的家族常有发生。
“我们没有拿下‘函氏’,能够确认的事情是‘函氏’城内并没有多少守军。”魏颗沉吟了一下下,说道:“得到的命令是挡住后撤的楚军,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只有迎上去交战。”
驻扎在原地?以为公子罢是傻子。
楚军现在是要逃命,明知道前方有晋军,不可能一头撞上去。
“你去对付楚军先锋,我直接追击楚军主力。”魏颗拿定主意,召唤来各级军官,下达了明确的指令。
他们进行了分兵。
魏绛带走一个“旅”的部队。
魏颗率领其余部队。
晋国的一个“旅”为二十乘战车以及包括车组成员在内一共一千五百名战兵,对付比己方多两倍的三千楚军,有问题吗?
如果楚军是精锐,只能说有得打。
然而,那一支是公子罢派出的先锋部队。
很多人以为一支大军的先锋一定是精锐,其实这种印象大多数时候错误。
真正的先锋只有一个责任,也就是遇水搭桥逢林开路,干得是工兵的活。他们比起杀人,更加擅长搞各种工程。
只有极少数的时候,军队的先锋才是精锐。这是明确知道敌军在哪里,发起突击的性质。
当地的地形要说复杂,树林实在是太多;不复杂的地方在于,没有多少山峰。
以大区域来看,有一条名叫泜的水系贯通整个区域,左右两边地势比较高,中间也就形成一条宽度很大的谷地。
这个宽度达到二十里以上,足够的宽度之下,两边的地势只是海拔高,并非是陡峭的地形,想要拦截要熟知当地的地形,再猜到敌军到底会偏向哪个方位行军。
“他们想要龟缩回到‘方城’后方是可以确认的事情。现在只猜测他们会从‘叶’还是‘许6’的方向逃窜了。”魏颗知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记载在《易》上面的话,用在当前正合适。
那个“许”加个“6”是什么鬼?着实是许人太会迁徙,一直换地方栖息。他们待过的地方就需要标注上1、2、3……等等,用来进行区分,不然看地图有太多叫“许”的地名。
魏相能够就看出魏颗在犹豫,说道:“很难依赖斥候的侦查,只能赌了。”
楚军的先锋之前与他们相距不到十里,主力通常会在先锋部队的后面十里左右。
因为公子罢是想率军撤回“方城”后方,一定会避免被纠缠上,等发现先锋部队遭遇到晋军,肯定要立刻更改行军的路线。
楚国修筑的“方城”太长,足足超过三百五十公里,公子罢实在是有太多可以选择的路线能走了。
有一个疑问,晋国高层就没有想过趁“方城”防卫空虚,抓住机会夺取“方城”吗?
这个……,其实不应该有疑问的。
那个“方城”并不是一座城池,它是由很长的城墙形成防御链,可能相隔一段距离会有要塞或营盘,但是防御链真的很长很长。
目前的晋国不是对楚国实施灭国战争,夺取“方城”的某个城墙段或要塞、营盘,只能说用处真的不大。
要说能够起到什么用处,以当前的情况只能是,作用体现在拦住不让公子罢所部退到“方城”后方,或是设局埋伏公子罢所部。
夺取之后再长期占领?真的这么干,楚国君臣不会如丧考妣,反而会让楚国君臣欣喜若狂。
不是因为别的,晋军占领也支撑不起后勤,占领“方城”某段区域的晋军却有可能被楚国实施包围歼灭。
至于说,当前阶段夺取“方城”的某个位置,它实在是太长太长了,公子罢不一定会去哪个位置;即便是晋国高层猜到,公子罢发现某个区域被晋军占领,完全可以实施脱离。
什么埋伏之类?
知道六万大军是什么规模吗?
或者说,知道六万大军的行军状态,队伍会被拉得多长吗?
所以了,成规模的大军被埋伏,顶多也就是前导部队陷进去,不可能说一下子整支军队被埋伏。
遭遇埋伏又被全歼的军队,完全是主将不认输,也不肯舍弃一部分部队,以为能够逆风翻盘,头铁非要硬顶上去。
历史上的“马陵之战”就是那么回事,孙膑熟知庞涓的性格,有针对性的一次次诱使与刺激,才最终歼灭魏军且让庞涓羞愧自杀。
真正史实的战役,遭遇埋伏又被当场尽数歼灭的军队,讲事实就是少之又少。
遭遇埋伏之后,撤军期间被衔尾追杀导致全军覆没的例子更多。
只不过,哪怕是上面那种情况,所谓的“全军覆没”并不是全死了或被俘,意为:不再作为一支有实际价值的军队。
最后能够逃出生天,得以活命的败兵,其实是数量不少的。
魏颗敢统率不到一万的兵力主动迎击,有阻击的任务是其一,再来就是相信己方主力可以很快抵达战场。
事实是什么?驻扎在“棫林”的晋军主力发现楚军撤退,相隔两个时辰就行动了起来。
人走过必留下痕迹,别说是成规模的部队行军。
行动起来的晋军主力完全可以沿着楚军走过的痕迹追,哪怕楚军主动分兵制造假象,不可能沿途制造出大部队行军的痕迹。
所以,撤退中的楚军不能停下来,一旦停下来就会被晋军主力咬上。
有鉴于这一点,魏颗真不怕以少打多,哪怕是己方主力来得比较迟,怎么也不可能拖延三天以上。
而用一个“师”又一个“旅”的兵力跟六万楚军交锋,魏颗有绝对的把握坚持三天以上。
三天是魏颗做最坏的打算,他认为不出一天,己方主力就会赶到。
唯一让魏颗需要担忧的事情仅是公子罢会留下部队进行拖延,带上更多的楚军继续撤退。
只能说魏氏非常幸运,他们赌楚军会朝“许6”的方向行军,真的被猜到了。
当时的情况是,魏颗率军刚要从林中通道走出树林,迎面撞上了抵达的楚军。
在看到对方之后,两边的将士都被惊到,反应过来是一边展开冲锋,另一边大呼小叫的同时进行迎战。
发起冲锋的是晋军,他们本就是为了阻击楚军而来,事先的心理建设更充足。
楚军会大呼小叫,自然是觉得太过意外,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控制好情绪,有一个人出声叫嚷,必定会有人效仿,还是前队的贵族反应及时才发起反冲锋。
突然发生了遭遇,导致情况实在是太过于仓促,晋军肯定是没有时间来做战前祈祷,甚至连箭矢都没有射出。
楚军同样没有使用远程武器,乃至于有些人冲锋,也有人傻站在原地。
“必须做出改变了!”魏颗其实是被吓了一大跳,所说的改变是效仿楼氏每战必有斥候巡弋在侧。
魏相知道魏颗在担忧什么,说道:“看楚军的反应,不像是设伏该有的样子。”
是的,魏颗十分怀疑己方是不是一头撞进楚军的埋伏圈,频频地在张望四周。
有那种担心是魏颗具备一军主将的资格。
换作遭遇到当前情况,该思考的事情不去想,一次两次可以说是侥幸,迟早有一天会吃大亏。
因为是突然遭遇到的状况,也就是无论晋军或是楚军都是行军的姿态,两边先期投入交战的部队数量不多,并且没有阵型可言。
交战地点是在树林边沿,注定没有战车施展的空间,双方就看前队士兵的个人素质了。
在比拼单兵素质上面,魏氏从来不怵跟任何一个家族较量,认定哪怕是郤氏都不比本家族素质高。
看看正在进行厮杀的情况,同样不存在阵型,有也是小队配合,晋军不断向前推进,很快将楚军赶出了树林。
交战爆发得十分突然,结束也是相当快速。
这里必须认清一个事实。
从士兵到高层的素质,无疑是楚军输给了晋军。
公子罢或是哪个楚国贵族能力强,楚军只要将晋军堵在树林,有无数的办法来进行针对。
可是,公子罢没有第一时间发出将晋军堵回树林的命令。
同时,没有楚国贵族做出那样的行动。
“稍微整队,组成阵列再出树林。”魏颗让人爬上树看情况,得到的汇报是外面的楚军正在对整体部队进行调整。
这个情报让魏颗得出不是遭遇埋伏的结论,担忧出口会被楚军堵上,乃至于楚军对树林纵火,肯定是要用最快的速度出树林了。
至于为什么要整队?不整队的乱哄哄出去,楚军高层反应慢,又不代表真的没有能人。真那样出去陷入乱战,处在数量劣势的晋军不是被赶进树林,便是在混战中被纯粹的拼消耗了。
而所谓的整队,包括后方的士兵将武器拿到手上,该披甲的人赶进穿上,再恢复作战单位的建制。
事实的情况便是这般,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在行军状态会一直甲胄在身,同时真不是每一名士兵都手持武器或不开小差。
身披甲胄行军?以为是不会消耗体力的机器人么。
行军状态下的士兵,甲胄或武器一般是会就近放到车辆上,真不是一直时刻不离。
至于说开小差,哪怕士兵不乱走动,军官也会在队伍中巡视。没有军官的士兵,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哪怕士兵知道应该怎么做,下达指示又有多少人会听从?
魏颗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反应。
楚军那一边。
公子罢知道己方的后面有晋军,只是真的没有料到会在这里遭遇。
事情发生得过于突然,本来有极大心理压力的公子罢,他必须承认自己反应不及时,没有第一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然后,公子罢现在只想将外派的斥候全部处死。
只要提到树林的面积超过二十平方里,里面的通道不止一条,能够理解公子罢为什么事先不知道树林里有晋军了。
那是公子罢有派出斥候,可能斥候发现了晋军来不及回去禀告,可能是楚军的斥候并未发现在树林里面的晋军,反正以发生的事情做结论,公子罢就是真的不知道。
“偃,除了你的本部,我再给你五千人马,务必阻击当前之敌。等主力拉开距离,再分散撤离。”公子罢没有忘记主要任务,选择了分兵。
得到命令的许偃脸色再不好看,没有胆子拒绝,只能应道:“诺!”
想要分兵的楚军,碍于事发突然的关系,行动上不会有多么快,他们的调动也很快被魏颗看在眼里。
当前没有军旗,公子罢也没有大纛,直接让魏颗一时半会判断不出会留下或想离开的楚军是哪些组成部分。
这一支从“方城”后面出来的楚军,他们大多来自当地,少量从其它区域集结过来。
许偃便是当地人。
正是出于那个理由,公子罢选择许偃留下拖住晋军。
毕竟,许偃是当地人,麾下也是来自当地,他们熟知该地的地形,化整为零撤退的风险比较小。
窥知到楚军想做什么的魏颗,他为公子罢的果断在心里赞赏。
还能赞赏?纯粹就是晋国与楚国的战争不带恩怨上的情绪,两国进行的是一种带着荣誉性质的竞技。
这种品德在除了秦国之外的列国都有,并非只有少数贵族有那种观念。
“公子罢太果断,我们无法全部拦住!”魏相建功立业的心思更重。
有一个坑儿子的爹,魏相需要用更大的努力消除后续影响,一天影响不被消除,他永远不可能站在更高的舞台。
这一次,魏相会在这一支部队之中,是他恳求楼令进行允许。
魏颗当然知道拦不住,只是还会进行尝试,说道:“相,你带一半兵力留下作战,抓紧时间击溃当面之敌,再来跟我会合。”
这话说得很清楚,魏颗要再次分兵,尝试咬住楚军主力。
魏相倒是不认为四千左右的兵力与七八千楚军交战有什么不对,会担心的事情是魏颗只有不到五千兵力,风险是不是太大。
“被留下的楚军没有拼命的意志。你留一个‘旅’给我,其余带走。”魏相说道。
魏颗一咬牙,说道:“好!”
正面有留下的楚军在阻击,魏颗只能让部队转进其它方向。
离开一段距离之后,魏颗被提醒转头看去,看到之前的交战地点在冒浓烟,惊得“啊呀呀”喊出声。
肯定是起火才会冒烟。
烟足够浓,那是植物太过湿润,无法一被点就着火。
真的是一点就着,反而不会有太多烟。
魏颗不知道是不是楚军放火,知道的用处也不会多大,咬牙继续率军追赶楚军的主力。
这追着追着,公子罢可能是被提醒,安排人在后面纵火,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拦住追击的晋军。
魏颗的兵力只剩下不到六千。
公子罢手里有五万左右的兵力。
怎么公子罢不尝试停下来消灭魏颗所部?那是因为不止有魏颗这一支晋军,晋军的主力随时会追上来啊!
纵火烧树林这种事情很凶残,一旦成了火势再蔓延开去,不知道会波及到多少范围。
只是,楚人哪里管那么多,最主要的事情是主力脱离成功。
魏颗当然看到前方被纵火,脑子里面的知识支撑,明确知道能够冲过去。
那样一来,魏颗需要考虑的事情变成冲过去,身后不是一片火海,便是浓烟弥漫,将会失去退路,楚军有可能调头攻击,他们有覆灭的风险。
“冲!”
魏颗不需要富贵险中求,想扭转众人对魏氏的印象,该拼命的时候却是不能存在犹豫。
魏锜可不是只坑了魏氏一次。
第一次直接让魏氏就上了晋景公必除的名单,只是排名落后于先氏和赵氏而已。
如果晋景公没有掉进茅坑溺毙?在赵氏之后,该是操作让魏氏消失了。
后面那一次?坑魏氏整个家族更严重,不是晋国发生更大的事情,没有国君清算魏氏,其余家族也要扑上去撕咬魏氏。
原本历史上,魏锜射瞎楚君审之后,上战场去送给养由基杀,算是一种赎罪,一样让魏氏不得不进行蛰伏,并且直接让魏相消失在高端的政治舞台。
在这个历史版本,魏氏更幸运一些,起码楼氏愿意拉一把。
魏氏能不能用更快的速度消除影响,乃至于实现长久的愿望,则是要看魏氏众人的努力了。
需要立功的魏颗,怎么可能一点风险不冒呢?
楚军的纵火是突然间起意,并非事先做好一系列的部署,很难短时间波及到太广的区域。
晋军面临的风大危险是产生的浓烟,没有及时脱离浓烟笼罩的区域会被呛死。
“留下三千人,其余人继续撤退!”公子罢再一次下令分兵,留下的部队仍旧是当地人。
这样的行为,公子罢做了两次,逃出十里左右,以为能够松口气的时候,有人提醒说晋军追了上来,第三次进行分兵。
如果是正常的战役,公子罢的统兵能力无疑是一团糟。
正在进行的却是突围之战,公子罢要将楚军主力带回“方城”后方,以这样的性质却是显得极其果断。
魏颗让魏绛去迎战楚军先锋是第一次分兵,留下魏相是第二次分兵,再一次留下三个“卒”应对三千楚军是第三次分兵。
搞到魏颗再一次追上楚军主力,手头的兵力已经不足四千。
按照原计划,公子罢是想率军从“许6”撤到“方城”后方,遭到阻击拐了方向。
一追一逃下来,楚军的撤退方向变成了朝“叶”靠近。
公子罢进行了第四次分兵,分出去的部队纠缠魏颗所部,楚军主力也剩下四万左右。
他们靠近“叶”二十里,公子罢得到汇报,说是正前方有晋军正在逼近。
“难道是天要亡我?”公子罢得到消息,一时间深受打击。
从“叶”逼向楚军主力的晋军,除了有祁午统率的一个“师”之外,还有不到半刻钟之前赶到的楼氏一个“师”。
带着部队急赶的人是楼武,另有郤氏的家臣郑丘缓随行。
“下军佐料事如神啊!”郑丘缓说道。
楼武脸上充满骄傲,说道:“这是自然。”
立功心切的祁午对楼武发出邀请,问道:“一同出击?”
他们前方的楚军已经停下,看着队伍歪七扭八,正是发起突击的好机会。
真要论起来,魏氏挺倒霉!
魏颗率军堵住并迫使楚军主力更改撤退路线,结果祁午、楼武再一次堵住楚军主力。
这样一来,哪怕是能够消灭楚军,头功到底算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