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马虎不得!

不知道是荀氏的基因缺陷,还是他们的居住环境或饮食问题,总之就是一般寿命不长。

当然了,所谓的寿命不长是跟同为当代的贵族阶层相比较,并不是取所有阶级的平均值。

春秋时代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岁左右。

注意,是平均寿命,取的就是平均值,不单独算某人。

论长寿的话,春秋时期并不缺长寿的人。比如卫国的蘧氏就是一个有长寿基因的家族,该家族有史记载的最长寿者蘧瑗活了一百零二岁,家族平均寿命达到八十岁。

那可是在春秋中期活了一百零二岁,家族平均寿命八十岁。这样的平均寿命,到现代都显得极为特殊。

春秋的贵族阶层,平均寿命到底是多少,讲实话就是楼令并不知道。

只不过,楼令见多了六十来岁还在政坛活跃的同僚,可见贵族的平均寿命和黎庶不是同一回事。

黎庶的生活环境和水平怎么跟贵族比呢?完全比不过的。

当前多得是风餐露宿的黎庶,平时也别想吃饱穿暖,所生活的卫生环境极差,动不动就会得皮肤病,寿命怎么可能长呢?

是的,古时候得皮肤病是很寻常的事情,死于皮肤病的人更是多不胜数。

有人就会问了,勤洗澡可以解决大部分皮肤病问题。

可是,要是能够勤洗澡,谁不愿意。tiqi.org 草莓小说网

要知道一点,并不是所有人想洗澡就有条件,天气炎热还可以去水潭或溪水、河流里面洗一洗;轮到天气变冷,得了感冒就会要人小命的年代,谁敢在寒冷气候下洗冷水澡。

至于说起火烧水?能捡来干柴烧火,可是没有盛水的工具啊。

真以为想要有陶罐就有,陶缸更是人手一个啊?即便是到了近现代,别说是铁锅,陶缸都做不到一家一个。

所以了,改革开放之前,或者说经济好了之前,天朝这边也不是大多数人有条件能够天天洗澡。

在没有天然气,无法使用电器的时代,柴火属于必须的资源。

人人有需求之下,真不是漫山遍野都是柴火,并且在封建时代,山林要么属于君主,不然就是属于贵族,并不是谁都能够随便去收集。

恰好生在好时代的人,他们连天朝八十年代的生活条件都无法想象,从一些影视作品看到,搞不懂怎么能够那么落后。哪怕工业时代之前的科技水平几乎一成不变,依旧很难想象生活条件能够艰苦到什么程度。

在各种化工产品出现之前,全世界的人都面临着卫生问题,不光是极容易得皮肤病,身上有毛的地方爬满虱子都属于正常,几乎人人体内有寄生虫。

卫生条件极为差劲,哪怕是没有时不时生病,其实各种营养是处在过度消耗的状态之下,无时无刻不是在燃烧生命。这样的情况下,寿命哪能够有多长?

不说是到了现代,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天朝人们的平均寿命,应该是春秋中期贵族的平均寿命水平。

要是论生活水平,二十一世纪之后的人们,只要家庭条件不是过分恶劣的话,可能会比封建时代的贵族更优越。

当然,不能算极个别的例子,比如拿一个月三千工资的人去跟皇帝的生活水平相比。

要是论娱乐项目的话,一个月三千工资的人可娱乐项目一定比皇帝多。这是社会整体水平所决定了的基础底线。

如果排比当前各个家族的生活水平的话,事实就是楼氏最好。

那是楼令的各种“发明”带动生产力提升,也对平时生活起到很大的提升。

铁质农具的普及让生产效率增高,同时因为工具便利减少了劳动所消耗的时间,可以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它事情。

其它的发明,几乎每一种都可以产生新的影响。例如说锯子的出现,人们伐木不再需要拿着斧头或其它玩意劈砍半天,不止是减少了体力的付出,效率也上来了。

再拿楼氏可以批量制作木板来说,起码房屋可以修建得更好了。

要说影响最大的事情,莫过于水利系统的建立。即便不是家家通了自来水,聚集点拥有公共自来水这一点,每家每户不用再外出太远挑水。

话说,不是能打井吗?楼氏的水利系统就包括打井业务啊。

一些不好打井的地方,楼氏则是有技术从溪水或河流引水。这些技术其他家族没有。

生活越加便利,不止会更加节省时间,还提高了各种效率,生活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所以了,只要不是遭遇入侵,封地被战火摧毁,乃至于家族被灭,随着时间继续往后推移,楼氏在总体实力上超越各个家族是迟早的事情。

野蛮战胜文明时有发生,楼氏当然有被灭的可能性,不是楼氏各种领先就绝对安全。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多让朔到‘太原’居住吧。”楼令看到智罃变了脸色,大概能够猜出智罃为什么突然变脸:“论居住环境和医疗水平,你知道‘太原’的情况。”

为什么智罃会变脸?要知道智朔是智氏的世子,哪有自家世子长期在其他家族生活的道理,哪怕阿娇是智朔的姑姑都不行。

等楼令提到“太原”的环境和医疗,一下子让智罃反应过来。

“朔多病,是需要好好调养。”智罃略略迟疑地说道:“只是那样的话……”

智朔是智氏的世子,智氏是荀氏的小宗,一定要让中行偃多想了。

中行偃怎么可能不多想?那可是智氏的世子长久在楼氏的“都”居住,很难免会猜测楼氏有什么目的。

仅是智氏与楼氏表现出来的亲密度就很让中行偃忌惮,再发生楼氏帮智氏培养世子,不是逼中行偃了断智氏吗?

因此,楼令讲出那个提议,其实是让楼氏和智氏共同承担起了非常大的风险。

“那毕竟是我的舅侄。”楼令知道会让中行偃忌惮。

在这一件事情上,楼令当然是出于好心,里面也有相关的政治考量。

无论怎么说,楼令娶了阿娇,跟智氏的关系扯不断,可谓是打碎骨头连着筋。

不是那样子的话,好几次智罃头脑不清醒,早该让楼令翻脸了。

让楼令选择忍耐与劝导,不单单是因为阿娇的关系,可以互相依靠的原因占多数。

直白说就是,哪怕现在没有灭九族的说法,仅是家宅不宁对楼氏没有好处,一旦智氏出了大歹事,一定会让楼氏受到波及。

同样的,因为阿娇的存在,中行偃多么想灭了智氏都要忍住。

荀氏发生内战,由于中行偃还兼任小宗之主,变成不是大宗之主再清理门户,也能视作小宗的竞争。

哪怕是大宗要处理小宗,有姻亲的关系存在,一样会让楼氏有介入的理由。

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发生不少,道理就是建立在剑锋之上,再大的道理总要活着,死人无法开口说话。

智罃沉默了好一会,说道:“在‘智’地按照你家的标准修建宅子,需要耗费多少?”

很显然,智罃知道中行偃一定会采取动作,不敢去承担相应的风险。

“那是一系列基础工程带来的便利……”楼令说到一半停下来,转而说道:“这样,向君上在城外求一块地,修建一座庄园。”

智氏的“智”城没有楼氏“太原”城的配套,光是改建家宅,所需耗费超乎想象,显得极其不值得。

如果智罃想要改善“智”城家宅的居住环境,那么不如引进全套配置改造“智”城呢。

以智罃现在持有的资源,显然办不到对“智”城进行改造。

“你想干什么?”智罃觉得楼令又在下一盘大棋。

智罃去找晋君周提出那样的请求,一旦晋君周同意下来,其他卿大夫绝对会效仿。

干什么?楼令只是在对智罃玩“破窗理论”而已。

“我也会找君上提出相同的请求。我提了,其他同僚也会提。届时,在‘新田’城外修建庄园会成为潮流。”楼令说得笑呵呵,顿了顿才往下继续讲道:“尽管‘新田’筑成不到二十年,居住环境已经变得不怎么样,城外修筑庄园给各家继承人居住,我们也能住啊。”

他们不能说自己觉得城内环境太差,用这样的理由讨块地去修庄园,用继承人的名义就挺不错。

“为什么要我先提啊?”智罃很不想当出头鸟。

楼令收敛笑容,说道:“因为朔有哮喘病。”

关于智朔有哮喘病这一点,随着楼氏善于医治人的名声变大,智罃肯定是要求医于楼氏。

楼氏的医匠对智朔进行检查,因为楼令有提过相关的病理,他们对智朔的判断就是有哮喘病。

诊断出什么病,不代表就能够治得好。这点现象在任何时代都会存在。

“换个环境就能治好哮喘病?”智罃带着极大的期盼。

楼令摇头说道:“这是一个尝试。你应该观察过了,不同的环境之下,朔的病状出现改变。”

智罃肯定有根据楼氏医匠的诊断,做出所能想得到的尝试,多少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根据智罃的观察,随着居住环境的不同,确实是会让智朔的病情出现不同的变化。

“我知道《伤寒杂病论》里面有治疗哮喘病的办法,似乎治疗方法还挺多。可是我不知道办法和药方啊!”楼令心里叹息。

毕竟,楼令学得不是中医专业,能知道张仲景所着《伤寒杂病论》一书中能够治疗哮喘病。他还是看小说才知道,后面查资料进行证实。

任何病都会因为居住的环境不同而减轻或加剧。例如有哮喘病的人不能生活在空气质量极差的地方,其中包括居住环境的空气太潮湿或太干燥。

楼令恰好知道减缓哮喘病加剧的相关常识,同时认为卿位家族的二代需要多接触,趁着这个机会让智罃冲锋一波。

要是几个卿位家族的二代可以多接触,对所有卿位家族都有好处,起码他们及早增进彼此的了解,能够交上朋友最好,出现矛盾也不全然是坏事。

“先打完这一战吧。”智罃需要时间进行思考。

这一战对于晋国来说已经不存在输的可能性,只是到底会赢得多么漂亮而已。

因为大家都知道赢定了,所以每一个家族都进入到争夺功劳的时刻。

卿位家族中的荀氏和范氏最为积极,反倒郤氏和楼氏显得老神在在。

知道有好处就冲锋的公族封君,他们摇身一变成为疯狗。面对强者或是同等对手唯唯诺诺,对上远比自己弱的对象重拳出击,他们就是晋国公族封君家族。

魏氏、狐氏、张氏、解氏等等中等家族,他们同样闻到了味,取得靠山的允许之后,每一个家族都在拼尽全力。

楼氏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人口和资源,对占取城池的兴趣不大。

当然,能够占领更多的城池和村庄,可以在后面高层磋商期间掌握更多的筹码,楼氏当然一样会争功。

六万晋军进入郑国南部,原先已经决定归附的郑国贵族不在晋国各个家族的争抢范围。这个功劳已经被楼氏先获得了。

多数家族能够发挥的空间只剩下没有归附也拒不投降的郑国家族,看就看哪个家族攻下的城池和村庄最多。

“能不能借出攻城器械?”中行偃某天找到楼令,很突然提出这个请求。

楼氏打造了一批攻城器械的事情,身份足够高的人全部知晓。

关于楼氏在造物上的领先,很多人已经从楼氏的一些工具上有清醒的认知。

攻城器械的概念也是今年才进入一些人的视野。此前哪怕知道攻城需要梯子等器械,碍于城池攻防战极少发生,真没有出现攻城器械的概念。

那并不是愚昧的人太多,受到时代的局限性关系更大,与所处的阶层和社会环境也有关系。

到了信息发达的时代,天朝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空间站,结果不知道的人还是不知道。

拿中行偃之所以知道楼氏有攻城器械来说,他要不是晋国的卿大夫,哪里有途径去获知呢?

同样是晋人,多得是不知道楼氏有攻城器械的人。

“可以借出部队。”楼令答道。

只是借出器械,倒不是怕被贪了或是技术泄密,完全就是不占“股份”了。

借出操作器械的部队,哪怕不直接参与厮杀,等于是占了“股份”。

有实力的家族都想要抢功劳。

楼氏的功劳已经足够大,自然不能吃相太难看。

现在,中行偃主动提出需要帮助,不好让楼令直接拒绝,倒是给楼令开了一个口子。

有占一定的“股份”,战后肯定能够得到一些分润,别说是得到帮助的家族要承情这一点了。

中行偃深深地看了楼令一眼,点头应道:“那多谢下军将了。”

楼令会以真诚的笑容。

有了相关构思的中行偃,他即便是面对楼令提出过分要求,只要不是太过于离谱,一样会选择答应。

因为二战前英法对德三的绥靖政策没有玩好,搞砸了之后让绥靖政策被理解为就是坏的。

所谓的绥靖政策,用天朝人更好理解的方式,可以视作能伸能屈。

关于能伸能屈的玩法,天朝历代有不少人玩得极好,得到了正面的反馈。

所以就是策略好不好,其实是看什么人在玩。

中行偃至少知道楼氏不是只愿意站在郤氏这一棵树上,愿意跟荀氏进行合作。

这一点信息对中行偃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到后面,范氏、魏氏等等家族也前来请求楼氏的帮助,全部被楼令答应下来。

郤氏从头到尾却没有动静,他们甚至没有着急抢功劳的迹象。

“还能缺了我家的好处?”郤至说得太直白。

仅仅郤锜坐在中军将的位置上,郤氏就有权因为获得胜利进行分润。

要不怎么说权位?权位也能理解为权威,有权威哪怕什么都没有干,一样能够坐地分金。

楼令因为郤至说得太直白,反倒是不好说点什么。

有问题的地方在于,郤氏要是吃相太难看,等他们虚弱的时候,遭到的反扑将会很恐怖。

“听说智罃谒见君上,请求城外给予土地,有你的主意吧?”郤至问起这一件事情。

楼令就说了智朔的事情,又提到各个家族的二代需要更多交际的机会。

“你的想法很对。”郤至必须承认各个家族的继承人是应该多接触。

郤至有其它的理解,说道:“最大的原因是你不想看到爆发内战。”

这样说很对。

随着荀氏和范氏将结盟摆在明面,等于是在逼迫郤氏必须有所应对。郤氏要是什么事情都不干,反倒是最大的反常。

其实,郤氏在得知荀氏和范氏进行联合之后,不少族人就认为应该做点什么了。

提议做点什么的郤氏族人,他们秉承郤氏族人该有的性格,提议采取的手段都比较莽,直接就是想要使用武力。

幸亏郤锜存在理智,没有将那些人的话听进去。

只不过,郤锜也在想着怎么来应对荀氏和范氏的联合,一定会采取一些行动。

“他们感受到极大的压力,怎么可能不寻求自保?”楼令笑着往下说道:“主要是我们太强,他们则是很多利益与我们不一致。”

郤至说道:“是荀氏主动勾搭范氏吧?”

范氏也在寻求对外扩张,只不过是盯上了各种狄人。

论持续打击狄人,范氏是认真的。

他们从力主征讨赤狄开始,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一直跟各种狄人过不去。

没有范氏持之以恒地针对各种狄人,好多土地上的狄人不会消失,哪天诸夏苗裔虚弱,轮到狄人讲“自古以来”了。

其实,范氏的做法也是继承于先民,其他国家或是家族多少也在做范氏类似的事情,只是没有范氏做得那么明显,时间又维持那种长度。

说到底还是范氏无法短时间内将在针对的各种狄人打死,他们要是可以短时间消灭,历史片段的占比肯定就少了。

华夏文明就是这样子,轻易战胜的对手不会多在意,任何一次失败都将铭记教训。

那叫什么?叫:所有的辉煌都可以一笔带过,哪怕一次的耻辱也必须大书特书。

诸夏文明的源头在黄河流域,随着时间的流逝,东亚大陆成为诸夏文明的栖息地。

以为生活的土地是怎么来的呢?肯定不是土地长脚,自己跑来成为诸夏文明的栖息地。

楼令只是晋国进行大扩张的支持者,并非倡导者。

第一个倡导进行大扩张的家族是范氏的士燮。

姬周王朝第一位倡导并执行大扩张政策的人是周旦。

以文明的高度,查看每一个时期的栖息地扩张面积,也能找到相关的伟大人物。

晋军对郑国南部的攻略非常顺利。这是因为郑国南部各个家族的私军被中枢几乎抽干,当地真的征召不出多少用以抵抗的人手了。

郑国庙堂得知晋军攻打南部,他们比谁都着急,第一时间就派出使者。

晋君周并未马上接见郑国的使者,等几乎扫平整个郑国南部才进行接见。

与此同时,得知己方归于晋国管理的陈国、蔡国,他们同样第一时间派使者北上,很恰好跟郑国使者前后脚抵达晋君周所在的营盘。

“怎么处理郑国、陈国、蔡国呢?”晋君周知道自己当前的处境,有想法也不敢专断独行。

一众卿大夫先眼神对视,暂时没有人开口讲话。

要是以前的话,怎么去处理很简单。

这不是时代已经变了嘛。

陈国和蔡国好安排,收取一定的上贡,再针对桥头堡的布置行事也便是了。

晋国已经实际控制了郑国的北部、西部、南部,大量的贵族等着进行相关分配,不可能说打下来再归还给郑国。

想要实施吞并,可不能直接将想法讲出来,确确实实是应该有相关的步骤,少不得要有恰当的理由。

“不着急,我们可以慢慢找理由。”楼令见所有人都不说话,大概理解以他们的道德观暂时找不到理由,提出慢慢来的建议。

对于晋国来说,郑国只是第一个兼并的对象,一定还有下一个国家成为目标。

这样一来,当代的晋国君臣可不能马虎,他们确实是不能在兼并郑国的事项上干得太粗糙了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