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今年冬天的雪下的特别大。
八一戴着雷锋帽,围着围巾,背着书包艰难地走在上学路上。
海滨城市到了冬天总爱起风。积雪被风刮得到处翻滚,冒着一层层“雪烟”。
路上的行人被风刮得里倒歪斜,小孩子要是没有大人牵着,走在路上就会被风裹挟着奔出好远。
朴顺子不放心,非要送八一去上学。八一暗暗庆幸,多亏有了她来送,不然自己也被风不知道刮到哪里去了,谁叫自己现在变得这么瘦呢,“地盘”一点儿都不稳。
“这要是在老家,就不用去上学了,这里可倒好,抓的这么紧。”八一抓着朴顺子的胳膊闷着头往前走,嘴里不停地吐槽着。
“所以人家的教学质量就比咱们那里好啊。”朴顺子回道。
“大可不必嘛,小学生搞成这个样子,还有早自习。一大早六点就得起床,七点之前必须到校,真烦死个人。”八一非常不满,这要是高中,你这样子抓紧可以,小学生大可不必。
可是大连这里所有的学校都是这样子的,小学生起的比上班的都要早,也不知道是谁整得这个破规矩,对于爱睡懒觉的八一来说是无比的痛苦,感觉每天都睡不够似的。
尤其是这样冷的冬天,到了学校后,教室里即使生着炉子也跟冰窖一样,学生们大多手脚都起了冻疮。tiqi.org 草莓小说网
八一还好啦,姥姥姜桂兰不知道从哪里掏弄回来一个暖手炉,暖手炉是铜制的外壳,在里面装上点着烧好去掉明火的木碳,再盖上盖子,外面包上厚厚的布套子,每天都给她带着,特别的暖和,把同学们都羡慕死了。
最辛苦的莫过于小学老师了,他们要比学生提早到学校里去,把教室里的炉子升起来。
八一无数次地感叹,这个时候当老师可真不容易啊。
还真像那句诗写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已经上学够够的了,真不想去学校······”八一嘟囔着。
“你可别耽误课,像我们那时候想要上学都没机会的。”朴顺子怅然地说,“上学是多幸福的一件事儿啊,可惜我只上了两年学。”
“顺子姨,你比我妈妈还惨啊,我妈妈念了四年书呢。”八一忍不住同情起朴顺子来。
不过又很佩服她,只上了两年学,算账特别快,一般的生活常用字也都认识。
“我这还算是幸运的呢,当年工作组上门动员,爸爸才让我上了两年学,姐姐一天学都没有上过。我们村子只有男孩子才有资格上学。”朴顺子低声说,声音有些飘忽,风又很大,八一勉强才能听清楚。
八一默然,原来鲜族人更加重男轻女,在家里女人一点地位都没有,生下来就是“工具人”,每天的任务就是干活,再干活。在娘家是这样,出嫁了也是这样。
她记得上辈子上初中时有个好朋友是鲜族人,曾经去鲜族屯里玩过。那个同学进了家门就开始点火做饭,喂鸡喂鸭,一刻也不闲着,而比她大了许多的哥哥只坐在一边看书、闭目养神,完全不帮着做一点儿家务。
据说鲜族人就是这样的习俗,男人是不干任何家务的。
可是,在八一看来,地里的活他们也没有干多少,基本都是靠女人。
鲜族人还有一个习俗,绝对不允许本族女子嫁到汉族人家里去,如果那个女子要是嫁给当地的汉族人,那么家里就会和她断绝关系。
朴顺子即使是一个人,出来这么久了也坚守着他们鲜族人的习俗,说什么都不肯嫁给汉族人,虽然有挺多人看好她。
真是个顽固的民族呢。
······
时间在漫漫风雪中走进了新的一年。
大姐庆文革来信了,信里说放寒假他们就会过来,今年要到这里过年,他们先来,到了年底老爸庆连山也会过来。
“哈哈哈,太好了,姥姥,我们全家人都要来这里过年了。”八一看着信无比高兴,在屋子里转圈跳着。
过年时,当然是在这里最好的了,可比在村子里过年有意思多了。
城里不但能看到各个单位扭的大秧歌,而且还能去俱乐部里看歌舞表演,还有什么皮影戏、太平鼓舞、放海灯等等,又能看最新的电影,吃各种美食。
总之,市里的新年活动太多了,想想一家人在一起去看、去玩儿就很美好。
姥姥姜桂兰也咧嘴笑着,看起来比八一还要高兴:“有两年没有见到我的大外孙女和大外孙儿了,现在一定出息了,长老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