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殿密议

杨彪起身之后,看了看左右,见只有杨波一人,于是便低声对治帝道:“陛下,如今天下诸侯割据,各自为战,不服上命,陛下生活在狼群蛇窝之中,袁绍此人虽然是四世三公之后,却也是心怀叵测,居心不良,陛下每日更是如履薄冰。袁术乃袁绍之弟,此次袁术称帝,必然事先通知过袁绍,以袁绍的身份和地位,应当是以陛下的名义发诏□□袁术,但袁绍却以西征韩遂为由躲过此事,看来袁绍是想坐壁上观望,观察其他诸侯的反应。一旦其他诸侯出兵□□,袁绍必然会‘大义灭亲’,随之□□袁术,若是天下诸侯互相观望,则袁绍西征归来之后,只怕陛下性命难保也。袁本初之心路人皆知也,但以老臣之见,其他诸侯也必然不会对袁术轻易发兵,徒损实力,从此之后不知将会有几人称帝也。”

治帝一直生活在袁绍的压抑下,早有励精图治、再兴汉室之心,只是手中没有任何权力,但是时间长了,却也养成了一般明君才有的才智和风范。

治帝闻言泣语道:“爱卿之言,朕岂不知,然天下诸侯当中无人心系汉室,无人不想朕早日身死,可怜大汉朝四百多年,竟然亡在朕之手中,朕一人身死不当紧,可又如何去面对高祖皇帝和列祖列宗呀,朕将会是刘家不肖子孙。”

杨波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此刻闻言,心中不禁难过,上前道:“陛下,如今袁绍领军在外,正是陛下逃离升天的大好机会。天下诸侯,虽然无人心系汉室,然刘氏宗亲尚有会稽王刘备和成都王刘璋,陛下若能到此二处,虽不保皇位,但至少性命无忧,而且大汉江山亦不会落入外姓手中。”

杨彪生有二子,长子杨波,字德意,文武双全,次子杨修,字德祖,虽然不懂武艺,但其才华当世能比者只是寥寥数人而已。杨波受父之命,进宫保护治帝,几年下来,对天下的形势分析的尤为透彻。

杨彪听了,不住点头,对治帝道:“陛下,德意之言颇有道理,如今形势堪忧,陛下的皇位已然难以保住。倘若陛下这次真的能够趁袁绍领军在外之际,逃离此地,去江东或者益州,将皇位传给刘备或者刘璋,如此一来能够保住性命不说,陛下百年之后也可对得起列代先皇了。”

治帝从即位的第一天起,便饱受了连董卓都不如的李榷和郭汜二人的欺凌,而李郭二人也有比董卓好的地方,那便是没有后宫,后来,治帝又在长安之乱中受尽惊吓,本以为在逃离长安来到袁绍的保护之下再也不需要过那些担惊受怕的日子,没想到这个有着四世三公家世、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更是比李郭还要不耻,竟然生出了要杀死自己、取而代之的念头。

一年前的一件事情更是让治帝感到害怕,那是去年的十月份,董皇后在十月怀胎待产之际,竟然难产而亡,母子二人皆没能保住性命。在董皇后母子死后的第二个月,袁绍便将自己的女儿袁箐送入了皇宫,接替董皇后成为了皇后。

董皇后之兄董承对此深感怀疑,于是便派人暗中调查,在经过三个月的调查后,董承终于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袁绍久有废治帝而自立的野心,只是周围诸侯环视,袁绍暂时还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董皇后的怀孕却让袁绍不安起来,如果董皇后顺利产下皇子,那么袁绍只能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倘若治帝无后,那么在治帝身死之后,大汉朝便算是走到了尽头,各地诸侯会纷纷自立,袁绍更会如此。

然而,董承调查董皇后之死真相的事情很快便传到了袁绍的耳中,袁绍岂能允许董承继续调查下去,于是便在朝堂之上举荐董承为征西将军,西征韩遂。董承虽然是个忠臣,却也是个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的平庸之辈,只是靠着裙带关系才有了今日的地位,不过董承唯一有一点好处便是,此人对汉室极为忠诚。

虽然明白这是袁绍的阴谋,治帝也不得不顺着袁绍在朝堂之上便下了旨意。

董承岂能懂得作战,在与韩遂的第一场大战之中便被马超杀得大败,董承也死于马超的枪下。当然,死于马超枪下只不过是战报所云,究竟董承如何死的,虽然有人知道,却是无人该站出来议论一下。

杨彪毕竟老奸巨猾,考虑问题比杨波要周到的多,自然会想到这是不是袁绍故意设下的圈套:“陛下,袁绍领军在外,必然也会想到陛下会在其外出期间有什么举动,此事须得小心行事才行。”

治帝虽然年少精明,但常年生长于深宫大院,对于这样的勾心斗角自然没有杨彪考虑的周全,闻言不禁忧虑道:“太尉所言甚是,只是这皇宫之内几乎全部都是袁绍安插的耳目,我们一旦行动岂能躲过他们的监视?”

杨彪沉思了一会,对治帝道:“陛下,眼下袁绍刚刚带军离开,那些耳目的监视正紧,陛下不可此时有何动作,只是每天读书、狩猎,装作意志消沉的样子,等过了一两个月之后,我们再行动不迟。”

治帝一听还要等上一两个月,眉头不禁一皱,一脸不悦道:“还要等上一两个月,那么这两个月岂非是要白白渡过了?而且,万一袁绍突然回来,朕岂不是再也没有机会了?”

杨彪自然明白治帝的心情,闻言忙劝道:“陛下不必焦虑,这两个月也并非是白白渡过的,陛下可以考虑是西入蜀川还是南下江东,这样的话,我们便可以派人与会稽王或者成都王进行联络。至于袁绍,陛下放心,不可能会在两个月之内回来,除非有一路诸侯出兵□□袁术,到那个时候也正是陛下脱身之机。”

“西入蜀川还是南下江东?”听到杨彪的一番解释,治帝放下心来,开始考虑究竟选择投靠谁,确实很难选择,这两个认虽然都是汉室后裔,但治帝同二人从来没有接触过一次,更别说见面了。就单论实力而言,两人一个占据江东,一个虎踞西川,实力相差无几,却也都非是天下诸侯中的最强者。

治帝决定不了,于是便转首向杨彪道:“朕久居深宫,对外界之事知之甚少,太尉可为朕参谋一下,两人之中那一个可靠一些?”

杨彪皱眉思索了一会,缓缓说道:“论起忠心,应该是西川刘璋刘季玉,论实力和前途,应当是刘备刘玄德。而且西川正值大乱,张鲁为报母仇,与刘璋正打的不可开交,虽然张鲁已经渐渐不敌,但刘璋的实力也是大大受损,如今孙策入主荆州,他日会然会西进蜀川。对于刘备此人,虽然野心较大,但手下文臣武将,济济一堂,固守江东自然没有问题,听说此人与骠骑大将军杨奉关系不错,说不定日后还能一统江南。再者,只要陛下能将皇位相传,刘备必然不会加害陛下,此一举两得也。”

治帝听了,长叹不语,眼泪顺颊流下。

杨波不解,问道:“若是此次能够脱离袁绍的掌控,陛下再无性命之忧,更为大汉延续了命脉,陛下为何依然闷闷不乐?以波来看……”

杨彪乃是三朝□□,早就成了一个人精,岂能不明白治帝为何突然落泪,听到儿子的话,急忙朝杨波使眼色,让他不要再继续说下去。

杨波看到父亲的眼色,不明白父亲为何不让自己说下去,却也不敢继续向下说。

治帝长叹一声道:“朕是在想江南的这三位汉室宗亲,一个占据益州、一个占据荆州、一个占据扬州,倘若三人是真心为汉,联起手来,袁绍岂能敌得过,朕又岂能每日在此饱受袁绍的折磨和侮辱,致使董皇后母子同难。”

想到董皇后当日身死的情形,治帝不由心中大恸,忍不住又落下两行眼泪。

杨彪见状,不忍再劝,于是便扭转话题道:“倘若陛下没有什么异议,老臣回去之后便以陛下的名义与会稽王刘备取得联系,陛下以为如何?”

治帝似乎忽然感到从来没有过的疲惫,闻言淡淡道:“也罢,朕虽然年轻,却也将生死看了个通透,朕本就该早死,只是不愿看到大汉江山落入他人之手。若是能传位于会稽王,朕也不想苟活在这人世了。”

杨彪吃惊地看着治帝,这句话似乎不应该是治帝这个年龄的人所该说的话,杨彪半晌说不出话来,最后只是说了一句:“生在此乱世,非是陛下之过也,即便是高祖复出,恐怕也难以重新掌控大汉之江山,又何况是陛下如此之年轻乎。”

就在这个时候,门口的太监突然高声喊了一句:“太尉之子少府杨修求见。”

三人吃了一惊,杨修这个时候来求见,莫不是出了什么大事情不成。

果然,只见那太监的话音刚落,就见杨修急匆匆的走来,神情之间甚至激动。

来到跟前,杨修正准备给治帝见礼,却见治帝伸手阻止了就要下拜的杨修,一脸疑惑道:“爱卿不必多礼,爱卿匆忙进宫,可是有什么要事?”

杨修看了看四周,又回头看看了身后,一副高深莫测有很神秘的样子,然后从怀中掏出了一样东西,轻声道:“启禀陛下,骠骑大将军杨奉派人送来了一封书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