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儶的话正在杨奉的意料之中。
朱儶因为轻敌冒进,在阳翟大败,损兵折将,所部四万余人,只剩下一万人。虽然有大将军何进力保(毕竟朱儶是何进向灵帝推荐的),并没有被灵帝立即治罪,但是朱儶现在的压力却是太大了,需要更多的战功。
如果一直跟着皇甫嵩或是杨奉,恐怕等到黄巾平定之后,朱儶也不会再有什么大的战功,所以这一次杨奉提议兵分三路,朱儶就不得不为自己考虑,而不能顾虑曹操是否愿意了,毕竟论起官位来,还是朱儶大。
果然,曹操虽然明知朱儶的动机,却又不能不装作非常高兴的样子道:“如此甚好,能够随同朱大人一同抗击黄巾军,实乃操之幸也。”皇甫嵩和杨奉对望一眼,心中都明白朱儶的想法,既然曹操都没有表示反对,两人自然更无异议。
第二天,三路大军便各自分走,皇甫嵩率军四万从北向南进攻,朱儶、曹操合兵万五进攻陈国黄巾军,只有杨奉率领浩浩荡荡的十万大军先到宛城和庞德会合,然后再从东路配合皇甫嵩进攻。
现在杨奉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十四万,其中光黄巾军的降兵就已经占了九万,而杨奉本部兵马也只有五万人,这样的比例恐怕在整个汉朝都是罕见的,俘虏竟然比自己的军队多出了近一倍的兵力。
这种形势却是十分的危险,因为一旦俘虏突然倒戈一击,杨奉军可就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
但是,杨奉就是杨奉,不但俘虏没有倒戈一击,而且这些俘虏经过杨奉进行了思想上的洗礼,早就摆脱了张角的阴影,并且宛城的三万五千降兵经过庞德的数月的训练之后,早就不再是原来的那些乌合之众的农民,成为了真正的士兵。
所以说,现在杨奉手下的士兵,真正称得上是俘虏的,也就是在长社之战之后的这四万人而已。
在宛城和庞德军会合后,杨奉将这新降的四万人交给高顺进行整编、训练,自己则和庞德、成廉二将率军五万从西路进攻汝南郡的阳安县。由于杨奉是先绕道宛城,然后又在宛城耽搁了一天,所以当杨奉率军达到阳安县的时候,皇甫嵩的大军早就已经和彭脱的大军在召陵对上了。
彭脱乃是波才的副帅,是张角手下的大将之一,能够和波才、张曼成并列,可见彭脱此人也不是泛泛之辈。没想到自己一直佩服的大帅波才竟然被杀得大败,狼狈逃到自己这里,彭脱心中的吃惊可想而知。
更让彭脱吃惊的是大败波才的竟然不是皇甫嵩,也不是朱儶,而是那个年仅十八岁的杨奉,而这个杨奉也就是在不久前在南阳大败赵弘的那个人。颖川、南阳两地的黄巾军主力都被杨奉消灭干净,只剩汝南这一个地方了,若是此地再不能守住,只怕广宗危矣。
形势已经逆转了,不再是波才围困皇甫嵩、朱儶,杨奉同赵弘对歭的情况了,现在是皇甫嵩、杨奉两路共十万大军两路夹击汝南。所以,现在摆在波才和彭脱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守汝南,等候广宗大捷的消息,毕竟善于用兵的卢植已经被换掉了。
汝南的黄巾军共有六万人,加上波才的两万败兵也只有八万人,而皇甫嵩和杨奉的大军却有十万,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士气上,黄巾军和官军都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胜败早已定下,只是看波才和彭脱能将这场战斗拖到什么时候。
所以,波才和彭脱、韩烈进行商量,由彭脱率军三万在召陵挡住皇甫嵩的大军,只守不攻,自己则和韩烈率领剩下的五万余大军驻扎在阳安县,等候杨奉的大军。同时波才命令周仓在汝南各地抓紧时间招兵,希望在短期内在招募数万军队,以增加自己军队的数量。
自从长社之战后,波才对手下这个叫做韩烈的年轻人开始刮目相看起来,此人虽然年轻,却是武艺高强,而且善于谋略,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所以到达汝南之后,善于用人的波才便将韩烈提拔成了副帅,地位仅在波才和彭脱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