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申请了一百万资金,最后也只剩下了十几万,因为开局的攻城镜头,都是真材实料的,火烧鬼子,也是真烧了一个临时搭建的戏班子。
随着情节的深入,勋勋宝宝开始变得沉默,弹幕也变少了。
直到最后火烧了鬼子,勋勋宝宝终于忍不住不嚎一声,直接趴地上,做了一百个俯卧撑,虽然都不怎么标准。
李光辉找到宗北薇让她在微博上帮忙转发一下,却迎来宗大小姐的白眼。
“我的歌呢?”宗大小姐朝李光辉伸出手。
“什么歌?”
“我一下场比赛的歌啊!”有点抓狂,她感觉从成立公司后,李光辉就有点飘了整天不务正业的。
“噢噢!你说这个啊。”李光辉恍然大悟,“过两天给你。”
宗大小姐才满意的朝他挥了挥手,等李光辉出了办公室后,她才拿起手机,发了微博。
推荐工作室小姐姐的作品《赤伶》,特别好听哦!邓何君。……点击链接转到…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发表,搞定。
她还让邓何君给她发了自拍,前面三张是邓何君的生活照,后三张是穿上戏服后的照片,粉面、红唇、娥眉、凤眼、云鬓,第一眼看去就让人特别惊艳。
闫丹霍是著名的京剧名家,工旦角,宗赵派,师承著名的大师赵燕侠。
今天中午他邀请了自己的好友,徐祥——曾经的华夏戏曲学院院长,来到家中小酌,两人此时已经喝得满脸通红。
“妮儿,音乐声音开小点声。”闫丹霍似乎是被自己孙女放的歌影响到兴致,扯着嗓子往楼上大喊,然后又跟好友侃了起来,还时不时来上一段小曲儿。
突然,一阵娓娓动听的戏腔传入两人耳朵,让两人停止了交流。
“浓情悔认真。”
“回头皆幻景。”
“对面是和人。”
念白伴随着很有现代感的旋律,听得两人来了兴趣,闫丹霍更是冲楼上喊道:
“孙女!妮儿哟!下来!”
没一会,一个穿着清凉居家服的少女从楼梯上走了下来。
“干嘛呀爷爷!”少女说着话,还用小手扇了扇鼻子面前的空气,似乎很不喜欢酒的气味。
两个老家伙见到少女这副样子,相视一笑。
“妮儿,你刚才放的是什么曲儿啊?也放来给爷爷听听。”闫丹霍抬手搜了搜少女的脑袋,满是溺爱。
“你是说《赤伶》吗?这是我偶像唱的歌,可好听了!这就给你们放上。”少女说着话,同时投屏到了电视上。
邓何君也就刚发布了一首作品,什么时候有粉丝了?
不不不,当少女听到《赤伶》,看完了MV后,已经宣布邓何君是自己的偶像了,脑残粉那种。
电视上播放着《赤伶》的MV,看到了当年鬼子侵犯华夏的镜头,两个老家伙都有点触景生情,因为他们都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
当鬼子攻破城门后,《赤伶》也开始唱起,穿着水袖的邓何君在戏台子上唱着,跟鬼子烧杀劫掠的画面来回切换。
“戏一折水袖起落。”
“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忧国。”
“哪怕无人知我。”
“台下人走过不见久颜色。”
“好!”
戏腔部分一响起,两个老家伙纷纷叫好,因为邓何君看起来也就二十多岁,再加上现在戏曲越来越小众了,这么年轻能有这等功力,实在是太少有了。
“你方唱罢我登场。”
“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
“也曾问青黄。”
“也曾铿锵唱兴亡。”
“道无情,道有情,怎思量。”
“道无情,道有情,费思量。”
一曲唱罢,两个老家伙都呆呆看着电视,直到十五多分钟的MV放完后,也没回过神来,少女在一旁问好不好听,也没得到回应,气得少女直接跑上楼了。
“真是好啊!”剩下的两人过了好久才回过神来,这首《赤伶》着实惊艳到他们了,戏曲跟现代音乐的相遇,竟然起了化学反应。
而且词也让两个老家伙赞不绝口,《赤伶》歌词表达出了这样一层意思,戏子无情似有心,做人要有民族的气节。故事的主角虽然是假的,是虚构的,但是在那个年代肯定也真实存在这样的爱国之士,只不过他们没有名垂青史罢了。
两人又一边继续喝着小酒,偶尔伸手捻起一颗花生米,一边讨论着《赤伶》这首歌。
晚上徐祥回到家后,立马拨通了如今华戏现任院长的电话。
“老师,您找我有什么事吗?”电话那边传来了一阵沉稳的男声,他是徐祥带出来的学生,徐祥退下来的时候,在徐祥的极力推荐下,才让他当上了华戏的院长,所以他对这位老师特别尊敬。
随后,老院长跟他说明了《赤伶》这首歌的出现,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特别值得推荐,希望他能发扬一下云云。
恭恭敬敬的结束了跟徐祥的通话后,他立马发了一条微博。
随着戏曲的小众化,华夏古老的文化艺术也逐渐走向衰弱,这将是后来人严重的损失……
《赤伶》的出现,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艺术,我决定将《赤伶》,列入华戏教材,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华夏戏曲。
微博刚发出没多久,就有好多人转发,毕竟是华戏院长,面子还是很宽的。
特别是以华戏出身的明星,更是为《赤伶》带来了极大的热度,比如陶虹、章子依、孙红磊等。
第二天,《赤伶》已经登上了热搜第一,好多村里刚通网的吃瓜群众一脸蒙蔽,随即点进去准备吃瓜,哪知道居然是一首歌,而且好像还很不错的样子,也参与进了为《赤伶》贡献热度的队伍当中。
越来越多人听到了这首歌,《赤伶》的火已经变成现象级的了,一些戏曲大家,也都纷纷为《赤伶》站台。
不是他们收了谁的好处,而是为了蹭热度,当第一个在戏曲上排不是名号的小人物,因为夸了一句《赤伶》而涨了几十万的粉丝,很多戏曲从业者的边缘人物,纷纷像鲨鱼闻到了血腥味,都凑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