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沈秋分起的很早,早早就在院子里等着父亲,父亲就要返回北境了,这一别,不知道又是何时能再见。
即使他对父亲有些不满,但无论怎么如何,那也是他父亲,沈秋分懂得满足,不会因为父亲是忠孝王就觉得自己应该过哪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反倒是在小镇,生活惬意,挺好。
沈秋分想着,等明年开春,就去临安城游览一番。来到这边还没去过那座城,但临安城已是如雷贯耳。
临安城与启封城是大胤最著名的两座城池,一南一北,北边是京城,而临安则有可能成为陪都。
护从很快牵来马匹,母亲拉着父亲依依不舍,嘴里碎碎念着不舍的话,两人言语完后。
沈攸决上马,苏婧为他马匹,沈秋分也跟了上去,一步一步送到小镇外。
苏婧停步,沈攸决逐渐远去,一步一回头,步步是相思。苏婧遥遥挥手大喊:“沈郎,我与儿子等你回来,一定要回来。”
苏婧隐约猜到,这一去,凶多吉少。
等到沈攸决彻底没了人影,苏婧这才放下手,回头示意沈秋分可以回了。
沈秋分好奇母亲为何如此担心,跟上母亲问道:“父亲如今是八境合道武夫,母亲为何还如此担心,您不是说过,如今大胤的高品武夫屈指可数吗?”
苏婧边走边说:“你父亲的敌人并不一定只在明面上,他要太平,就有人想要乱世,有人为了修为,也有人为了扩张领土,大胤重文抑武,这是举世皆知的事,皇室中自然也有人不希望看见一位八境武夫。”
沈秋分追问:“难道皇室也有人希望父亲陨落?父亲陨落了,那谁替他们守北境国门?那不等同卖国吗?”
她停下脚步:“当今圣人幼时,有一群很要好的朋友,可以说是穿一条裤子长大,你父亲就是其中一个。这群孩子有不同的志向,有人习武守卫一方,有人想做江湖儿女,快意恩仇,有人想和心爱男主生生世世,白头偕老,有人只想安安心心做学问,读哪圣贤书。”
沈秋分惊讶,原来还有这一层关系在其中。
女人有说道:“所以你父亲七境武夫时,或多或少是圣人念及旧情,才做到封王裂土,反观京兆姜氏家主,同为七境武夫,却不得重用,丢到了永兴军路京兆府,这才在京兆开枝散叶,有了如今的京兆姜氏,但当今圣人龙体抱恙,朝廷中有些人肯定会安耐不住,说甚至已经在谋划了。”
“那父亲如今更是晋升八境,岂不是反而更让人忌惮?”沈秋分担心问道。
苏婧没有正面回答沈秋分继续说道:“当初就是因为怕皇室忌惮,所以我们母子,这些年只能在小镇生活,小镇偏僻,来往的商人也不多,消息闭塞,是藏身的好地方,我们母子安安稳稳,你父亲才无后患。”
“反之,我们如果出事,你父亲肯定分神,在你父亲那个位置,他一旦松懈,轻则北燕南下,重则大胤灭国,不可谓不位高权重。”
母亲说这话,是在暗示我,让我做个不显山不露水的普通人,不然会引来麻烦,父亲一旦分神,天下大势就会改变。
沈秋分不傻,比起前世,如今有个家,已经很幸运了,从此,他就打消了关于身体不能吸纳天地灵气的疑问。
内心感叹:“害~做个普通人也挺好啊。”
不在有疑问,沈秋分与母亲讲述当日父亲在湖心亭破境的景象。
苏婧只是很骄傲地说:“我苏婧的男人,理当如此。”
二人缓缓走回小镇。
——————————————————
临安城外小镇天生异象一事,仅仅不到两个月,已经传遍了大胤,甚至靠近大胤边境的北燕王朝百姓,也听说了这个传闻。
有说江南天生祥瑞,不久后便会出一位大儒;也有说肯定是有大人物转世出生;还有更离谱的,说隐藏在民间的隐士高人破境飞升成那天仙了。
各种消息传出,百姓茶余饭后,又多了许多谈资。
吃瓜凑热闹是人类的本质,谁会不喜欢做吃瓜群众呢。
大胤京都,启封城。
这座雄城盘踞于黄河之畔,城内百姓安居乐业,人人生活富足,常驻人口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三百万户。
大胤立国时便取消了宵禁,夜生活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峰,即使夜晚,街道上也有随处可见的摊贩,勾栏夜夜笙歌。
接近五更十分,官员们陆陆续续到来,都等在午门外。
大胤朝会五更上朝,辰时散朝。(五更就是凌晨三道五点左右,辰时就是上午七点到九点。)官员们会在五更天提前起床,在启封城街道吃完早食,然后在午门外集合,直到辰时才散朝回家,或者与好友吃午膳,或是官场应酬。
午门终于打开,百官晋见。
金銮殿内,淳化帝高坐龙椅。
如今已是入冬时节,淳化帝一身红衣,身披一件黑色狐裘披风,尽管身体病态,脸色煞白,但还是给人不怒自威的压迫感。
殿内百官左右各列一排,一文一武。
“吾皇万岁!”
百官齐声。
淳化帝咳嗽道:“众卿平身。”
缓了缓他又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户部侍郎李省踏出一步:“启禀陛下,近日临安流言四起,说天有异象……”
淳化帝摆了摆手打断:“不必派人前往查探了,确有其事。”
大堂内百官交头接耳,互相交换着各种从江湖打听得来的信息。
李省退回,眼神看了看兵部尚书姜英纵,姜英纵气定神闲,没有回应李省的眉来眼去。
淳化帝说道:“燕王在临安破境了。”
大殿内顿时安静,落针可闻。
虽然民间也有过这样的流言,但当圣人亲自说出口,百官还是震惊不已,这天下,近百年没出过八境武夫了,如今沈攸决破境,天下格局又将如何,谁也不确定。
户部侍郎姜英纵踏出一步说到:“沈攸决封地在燕云,离开封地,私自南下江南,已是大罪,更何况他是一位高品武夫,临安城乃是大胤经济文化重镇,谁知道他安了什么心,燕王私自离开封地,请陛下治罪。”
大胤朝堂格局极有意思,成气候的党派大概分为两波,其中姜英纵为首的姜党,又称太子党,另一波则是跟随太宗皇帝开国的那一波开国老臣,多半都已年过半百,用不了多久就全到了退休年纪,其余中立官员大多数是墙头草,不站队,也不结党。
按理说淳化帝退位后,自然而然就轮到太子殿下上位,而圣人只有太子殿下一个儿子,所以姜党早早的就林立山头,露出锋芒,表明支持太子,如此操之过急,圣人这才不放心,不然也不至于病危还要拖着身子坚持朝政,久久不肯让位。
太子党们纷纷出列齐声附和:“请陛下治罪。”
淳化帝不言语,等道殿内声音平息他说道:“燕王岂会毁了朕一手建立的临安城,众卿危言耸听了。”
话锋急转他声音拔高说道:“朕亲封的燕王南下探亲,还需要上表朝廷,得到你们的许可才能通行?”
姜英纵连忙补充说道:“陛下,大胤百姓皆知,燕王并未纳妃,何来的南下探亲,陛下不要被他迷惑了啊。”
“咳咳。”一位一身浩然气的老官员咳嗽两声。
大儒苏祁,翰林院学士,从二品,此人与苏婧出自一个家族,眉州苏氏,真要论辈分,燕王都得叫他一声二叔。
众官员纷纷投来目光,才想起,当年陛下曾为燕王赐婚,就是出自眉州苏氏。
只是当年苏婧嫁的并不风光,近十几年一点消息都没传出,被遗忘也是人之常情。
姜英纵瞥了眼苏祁又说道:“众所周知,燕王无心男女情爱,要不是陛下赐婚,他甚至不愿纳妾,而且婚后与妾室从未培养出感情,可能都无子嗣。探亲?陛下觉得说得过去吗?此獠定对临安城心怀不轨。”
国子监祭酒王承文大踏步出列,大喊:“请陛下斩了此獠。”
一众太子党又附和:“请陛下斩了此獠。”
“糊涂!北境厉兵秣马,准备南下,你们在此时发难,莫不是要将我大胤江山拱手让人?没了燕王,你们如何在这庙堂指指点点?靠你们的嘴皮子能挡住北燕铁蹄吗?虽然高品武夫难以驾驭,但眼下,只有他能震慑北燕。”户部老侍郎呵斥道。
我是来通知你们的,不是来让你们给燕王穿小鞋的,淳化帝说道:“安静,此事到这里就行了,礼部这两日赶紧拟文,昭告天下,与民同乐。”
大殿无声。
大殿有进入了沉寂,池州巡抚弯着腰说到;“陛下,年初,池州有一伙匪寇占山为王,地方官府多次出兵清剿,可那伙人占据一处易守难攻地势,其头目是一位四境武夫,出兵几次都难以悉数剿灭。”
“后地方衙门上表州府,州府出兵,虽是打散了匪寇,也火烧了贼寇山寨,但不出月余,分散的匪寇又从新聚拢,成天劫掠附近百姓,如此循环,已经有一年时间了,州府再出兵只会损失更多兵力,池州都转运使让我带他上表朝中,请朝廷断绝。”
男人有些紧张,自家辖内,一伙山匪都解决不了,州府出兵竟还损失惨重,甚至还要请陛下决断。
燕王一事已经让淳化帝有些怒意,听完此事后,淳化帝看着池州巡抚,语气缓和道:“地方匪寇也要拿到大殿来议吗?”
池州巡抚普通跪倒在地,匍匐身躯,头上很快冒出许多汗珠,颤抖着声音说道:“陛下恕罪,只因匪寇中有许多武夫,头目更是四境,不得已才……”
没等他说完,淳化帝的声音响起:“众位爱卿,你们可有良策?”
兵部尚书姜英纵走出一步,沉声道:“陛下,此事确实不能全怪池州巡抚,朝中兵卒毕竟大多数是普通人,一伙武夫落草为寇,确实难对付。”
池州巡抚向姜英纵投去感激的目光。
淳化帝还是平静说道:“罢了,既然对方有武夫,那你便在当地招揽江湖游侠,在派出地方官员协同,可破匪患,朕要的是一个读书人可以安心读书的天下,不是要读书人只会读书的天下,吃着朝廷的俸禄,却不为朝廷分忧,凡事多动动脑子。”
池州巡抚缓缓起身,开口道:“谢陛下不杀。”
淳化帝懒得看他,正了正坐姿,询问:“可还有事上报。”
河东路晋州巡抚刘宜修抬手擦拭额头的汗水,颤颤巍巍道:“陛下,罪臣有事禀报。”
“河东路最近也凝聚起一股匪患,起初我没当回事,也没派兵镇压,可最近越闹越大,那伙势力已经有万余人。”
那位高坐龙椅的男人终于忍不住,一字一句说道:“你好大的胆!你管这叫匪患?那不是匪患,是谋反,大胤养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来人,将这刘宜修压入大理寺,给朕查,好好的查,查他是否有参与或是包庇此事。”
也许是气血上涌,淳化帝在龙椅之上剧烈的咳嗽。
晋州巡抚跪地不起:“陛下饶命,都怪我一时疏忽,请陛下再给我一次机会。”
大殿无人言语。
片刻后淳化帝沙哑道:“河东路临近燕云,此事可以让燕王派兵前往,众位爱卿怎么看。”
兵部尚书姜英纵高声:“北燕大军如今就驻扎在边境,燕王一走,北燕必然南下,陛下不可。”
“不如就让我大哥姜恒带兵前往,延安府也临近河东路,这样一来,北境有燕王坐镇,叛军有姜恒出马,实为最稳妥的办法,请陛下定夺。”
淳化帝点点头:“可。”
随后宣布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