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什么叫有钱人

西北战争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只是一件小事,除了军方忙碌以外,没引起多少波澜。

也就是西北的贸易被影响了,不过影响不大。

朱由校目前还是主要关注内政,这不,四川布政使又拍了电报,希望在四川建立一座钢铁厂。

朱由校正在和内阁首辅张威商量这件事。

“关于四川想筹建钢铁厂的事,你怎么看?”

张威说道,“臣觉得可以,目前我大明的钢铁产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北直隶、山东、安徽、广州等地,西南方向并没有主要的钢铁产地。现在四川、云南等地的钢铁都是从其他地方转运过去的,十分麻烦,对于四川的发展影响不小。”

朱由校点点头,张威说的他也知道,之前是因为交通原因才会布局成这样,现在看来西南也确实需要一座钢铁厂。

“那就同意了,由工部派人配合四川布政使司择地建厂。”

“是!”

“南洋孙传庭上奏说要在吕宋岛修筑铁路,你们怎么看?”

“臣之前和熊尚书谈过,他也说那里确实需要一座铁路,不仅是当地发展,而且那里还靠近离州,有铁路转运更方便!”

朱由校对于修铁路其实基本不会反对,“南洋目前土着可还充足?”

“还很多!”

“那就修,同时在爪洼也修,趁着土着充足,这些大工程该干就干,朝廷也不缺钱!”

说完这些,张威又说起一件事,“陛下,臣等商量过,目前可以进一步放松对百姓出行的管制了!”

“哦,说说你们的想法?”

“现在各地对工人需求量大,臣等觉得可以允许百姓在省内自由行动,不过出省需要报备!”

“不能直接废除限制吗?”朱由校反问道。

“目前还不行,臣等觉得需要一步步来,以免发生乱子。”

“行,朕同意了!”

解决完这些琐事,朱由校又和五军都督府众人商量各地军务。

“陛下,目前南洋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了,臣等觉得是时候派守备军防守,将平南军与征南军从防守中解放出来。”

朱由校点点头,“朕同意了,你们觉得是新组建守备军还是从其他地方抽调?”

张维贤说道,“陛下,目前大明内部一片安稳,各地守备军已经有些多了,可以从一些内部省抽调人手。”

“说说你们的想法!”

“南洋四个都指挥使司需要四个营守备军,臣等商量过,可以从河南、山西、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广西八个省各抽调两个卫,正好组建四个营。”

“那这些省就剩下一万余守备军,是否有些单薄?”

“陛下,这些省都处于包围中,基本不会有外敌,有一万守备军配合各地巡防营足够用了,重新组建新军耗费太大。不瞒陛下,臣每年找户部尚书要钱,都得被他阴阳怪气好几遍!”

张维贤颇为无奈的说道。

朱由校也知道目前大明军队够多了,光守备军就有差不多四十万,西北军十几万,平南军和征南军加起来差不多二十万,京营近二十万,十二卫亲军加上勇士营也有快六万,禁军两万,这都有上百万正规军了,再加上各地巡防营,那就更多了。

对了,还有海军差不多十几万加上一大票战舰,还有锦衣卫,每年的军费高的飞起。

也就是现在朝廷有钱,要不然早都破产了。户部尚书已经几次和他说,暂时不能扩军了。

不过这些军队目前已经够用了,朱由校也没有扩军的想法,当然裁军也不可能。

至于张维贤说周文不给她好脸色,朱由校也不在意。这老家伙故意说的,他没事就和那些内阁六部文官吵几架,不就是想表明和文官关系不好么,看破不说破。

“行,那就这样办吧!”

“陛下,今年有西北战事,加上我们商量将各地关隘修缮一遍,军费估计要超支了,您看是不是先补贴一点?”张维贤眨巴着眼睛说道。

“行,报个数上来。”

军费只要是合理用度,朱由校不会卡着的。

“是,那臣告退!”

处理完宫外之事,朱由校开始看内务府送来的统计报告。

这是朱由校之前让唐山做的,主要是他想看看自己有多少钱。

根据报告上的统计,目前内库有黄金六千万两,白银八亿两,银币三亿八千万。

这巨大的数字看的朱由校眼睛都快晕了,没想到已经这么多了。

当然这都是现钱,还有其他东西,像是各种古董字画不计其数,反正宫里修了十几座库房都没放下,还有不少放在了皇城当中的库房里。

各种珍珠宝石等几千箱,珍稀药材比如上了年份的人参灵芝等也堆了几个库房。

其他东西也是不计其数,反正自古以来就没他有钱的,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就这每年还有大笔资金入账,毕竟不管是各种海贸、陆地商社,还是各地大型工厂,基本都有内务府出钱,有皇家份额。

就这家底,朱元璋、朱棣来了都得抱大腿求施舍,小老弟崇祯看到,不得哭死。

“钱多了也是一种烦恼啊!”

朱由校不由得拍拍脑袋,颇为感叹!

他现在也没有大撒钱的想法,目前经过几年的调节,市面上货币供需基本平衡了,不可能和几年前那样几乎无限制的撒钱。

朱由校考虑了一下,决定给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一点福利。

“李恭,通知下去,以后凡是上了七十岁的老人家,每年都可以到各地衙门领取银币十枚,布匹十尺,粮食三石!这钱由朕的内库出!”

“是!”

“记得登载在报纸上,让所有人都知道!”

七十岁以上人群,大明并不多,花费不大,而且还能给他朱由校一个好名声,同时会让百姓感恩戴德,统治更稳固。

或许是做久了皇帝,每做一件事,朱由校都会考虑对他的统治有没有影响。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