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海外粮食送回大明的价格。”
“我们大明没有那么多银子。"
朱樉冷笑一声,看向工部尚书朱衡说道:
”朱大人,工部可曾掌握琉璃制作技术。“
工部尚书朱衡听到朱樉的的话,连忙说道:
“王爷,您开玩笑了;
这种浑然天成的神物,乃是自然产生,下官主管的工部可做不出来。”
朱樉轻笑一声说道:
“那本王给你成熟的琉璃制作技术,制作出来的琉璃纯净无瑕;
你要利用它把海外各国的银子,还有大明世家的银子给掏出来。”
“这笔银子,足够补足户部用银的缺口。”
“未来每一年,朝廷都在和阎王赛跑,为了救万千子民朝廷已经赌上了国运。”
“你们以前无论是清官还是贪官,今日起一笔勾销;
今后你们的俸禄提升五倍,这笔费用直接走内库,有皇帝直接补贴你们的用度。”
“但是,今天本王说到话谁要是敢泄露出去半个字;
你们集体灭九族。”
“不要怪本王无情,你们九族几万人的命和这大明朝几千万人的命;
孰轻孰重,不用本王多说什么了吧!”
一众官员连忙跪下说道:
“王爷放心,这种牵扯到数千万百姓生死的计划,我等万不会泄露。”
“如果出现纰漏,我等情愿领死。”
朱载垕却是焦急的说道:
“老祖宗,就算这两个计划同时实施,也只能救两千万百姓的生命;
剩余的四千万怎么办?”
在场的高官也都看向了朱樉,仿佛是让他给大伙一个答案。
朱樉叹息一声说道:
“想救下所有人是不可能了,等我们的百姓在南洋各国垦荒四五十年;
人口至少也慢慢润过去,五百万人以上了。”
“真到了最后时刻,中原地区内乱,草原各族撕破协议入关;
我们就开启大逃亡计划,就是下南洋计划。”
“估计到了最后时刻,还能逃出来五百万人。”
“不过,大明八成是救不回来了,不是灭亡在农民起义,就是灭亡在北方各族入侵;
大家的目的不是为了争夺政权,仅仅是为了活着。”
“实话说,哪怕大明到了最绝望的时刻,本王都有能力把所有的叛乱镇压;
但是,本王不会这么做。”
“屠杀数千万人,本王做不出来这个事情。”
“要不就得看着这些百姓一个个饿死,本王心里更不是个滋味。”
“既然如此,就把这中原大地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和这该死的命运争;
谁能活下来,就要看天意了。”
“在桌的诸位都活不到那个年代,但是一定会经历大半的灾荒时期;
为了你们的子孙后代,你们也要把这事干好了。”
“本王会建造一片世外桃源,如果你们做的好,本王允许你们在大灾难来临之后;
把一百个家族的后人送进去。”
百官听了齐齐磕头。
胡宗宪叹息一声说道:
“王爷,那灾难过去以后,我们大明还存在吗?”
朱樉看着胡宗宪说道:
“在,我们大明一直都在,只是那个时候大明的将士不再执着于皇权;
它的使命是守护华夏这个族群。”
“奴儿干都司的草原部族,已经归属华夏这个族群一百多年;
现在草原上的瓦剌部也是半死不活的,本王计划在大灾难来临之前。”
“把瓦剌纳入华夏这个族群,从此以后,我们就是一个国家;
再不分彼此。”
内阁首辅张居正听到这里,脸色顿时难看起来,郑重的的说道:
“王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使不得啊!”
“朱樉却是一脸镇定的说道:
“大明的北方边境有四股势力,朝鲜、女真、瓦剌,还有察哈尔汗国。”
“他们在大明的北边,未来的几十年间,必将入侵中原;
既然如此,本王开放所有限制,允许他们尽数进入关内。”
“允许他们在大明,为官、经商、通婚,甚至可以上大明的户籍。”
朱载垕听到朱樉的话,脸色也是颇为难看,郑重的说道:
“老祖宗这样的话,不是就要破坏掉大明的根基了吗?”
朱樉叹息一声说道:
“这要怎么看了,如果战争不可避免,本王选择的路就是融合;
大明允许他们几方势力这么干,他们自然也得全部开关。”
“否则,真以为大明好欺负不成。”
“这样下来,融合后的几方势力,人口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一千五百万人;
而我们大明可是有一亿人,哪怕送走一千万人,也有九千万人。”
“等到大灾难来临的时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但是,融合后的几方势力无论谁赢,这个国家的主体还是华夏族。”
“这才是不灭的传承!”
赵贞吉听到这话浑身猛的打了一个哆嗦,喃喃的说道:
“这样是不用打仗了,都可以直接来大明买粮食了,还打什么?”
“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联合体;
谁能活下来,就看天意了。”
朱樉幽幽的说道:
“九州大地为炉,万万子民为铜,冰河世纪为薪柴,适者生存。”
“天地大变之下,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毕竟希望的种子已经洒满全世界,本土的子民只能争了。”
“好了,这次的事情你们尽快安排起来。”
“另外,礼部派出使团去朝鲜、瓦剌、女真、还有察哈尔四个国度;
告诉他们的国君,明年五月初五在草原上大同城外的和平碑,举行会盟。”
“商量应对极端天气的计划,如果国君不来的,我大明的军队不介意杀过去。”
就这样,大明自建国以来最高级别的会议,结束了。
朱樉再次回到了鸡鸣寺,大明的国家机器疯狂运行了起来,银子像流水似的花了出去;
第一批南洋移民已经开始,垦荒的工具都被补给船带了过去。
当南洋诸国听说大明派遣一批百姓,去他们国家垦荒种田的时候;
他们死活不同意。
结果兵部尚书胡宗宪,亲自代表大明跟他们签订盟约;
每年两成的收成算是国王的地租,他们可是高兴坏了。
于是,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