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将军家的小公子

兴安镇的这些孩子们,除了每天晚上跟苏冬青一起识字,白天也没有闲着,她们还是孵了一堆小鸡做老本行。

看她们确实是真的喜欢养,苏冬青又给她们买了十几只羊,和两只猪仔,孩子们照顾的十分尽心。

空闲的时候,她们也会去集市中转悠,初时是好奇,后来便留意集市上部落的人卖的各种东西,还有他们说的话。

还有机灵的孩子,把鸡蛋给那些既懂大周话又知道部落语言的,让他们教自己几句。

因为苏冬青给她们规划了一个未来,她们为之而努力。

北方部落大都群居,不看重男女之嫌,部落中很多女人也来集市买卖交换东西,这样一来,这些孩子中的女孩混杂其中也不显眼。

自从开了集市,三个镇子的人就没有少过,壮壮每天牵着自己的小马去城外练,因为他长的好看,又长期和爹娘一同出去,镇里的百姓都认识他,见到会打招呼。

这时地里的禾苗已经长了出来,绿色一片,给这黄色的土地增添了生机勃勃。

在壮壮精心喂养下,小马茁壮成长,现在能载着他跑挺长一段距离。

为了养好这匹小马,壮壮虚心的向许多人讨教,知道现在自己的小马还在长身体,不能太累,有时回去的时候他会自己拎着马鞍。

在城外骑马的时候,看到田间有老弱之人背着重物,壮壮会停下来,主动上前帮忙,百姓知道他身份尊贵,吓的死活不敢,壮壮就认真的问她为什么,答不出来,最后稀里糊涂也就松手了。

次数多了,大家也知道将军家的小公子人好心善,十分喜欢他。

壮壮骑马到小树林边,让马在边吃草,他进林子练射箭,隔几天便有猎物收获。

他现在已经知道许多百姓生活不易,会把猎物分给那些穷苦的百姓,吃也罢,卖也罢,总归能让日子稍微好过些。

新安镇叫镇,却有南阳城那么大,原本因为战争而荒败的地方,又因为大周同北方的互市开通而重新热闹起来。

这里跟京城不一样,没有一抓一把的达官贵人,没有皇亲国戚,没有各种下马下轿的规矩,自由而开放,只要不作奸犯科,这里并没有太多束缚。

在京城时,苏冬青不愿意出门,一个原因是她比较宅,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认识她,她的一举一动会有很多人盯着,稍有不慎就会有各种流言蜚语冒出来。

她虽然不惧怕流言,但是自己被传终究觉得不舒服。

所以在京城时,她外出会不自觉的谨小慎微。

但是在这里就不一样了,这里没有京城那么多人,而且远离大周其他城市,就算是传出什么,也就只有这块地方。

感觉到放松后,苏冬青在这里十分舒适,她会和冬雪一起去外面买肉,也会教大家做菜,文大将军因为忙不能回家吃饭,她也会做好了放到食盒中去送饭,看着他吃饭再把食盒拎回去……

几个月下来,苏冬青不但适应了这里,还喜欢上了这里。

她经常带那些孩子出来,那些百姓好奇这些孩子的来历,时间长了,便都知道,还有人大着胆子问苏冬青自己家的孩子能不能也跟着一起学识字。

苏冬青只应允了那些十几岁能自理的孩子,太小的孩子万一出什么事情,她无法跟孩子的爹娘交代,而十几岁的孩子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大人了。

因为是晚上才教人识字,不耽误白天干活,可以说是两全其美了。

就这样,苏冬青的学生又增加了许多。

不得已,苏冬青把芦花她们学习的时间调到下午,这样晚上她抽空教镇上的孩子。

苏冬青出去的时候,听到许多百姓夸奖壮壮,说他小小年纪就宅心仁厚,菩萨心肠,都是大将军夫妇教的好。

听到“菩萨心肠”时,苏冬青心里还有点感慨,她只是正常教导儿子接人待物,他做的这些事情只是他想做罢了。

相比于一般的娘亲,苏冬青对壮壮真的算是十分宽松,学习不强求,只要能识字就行,不能以后出去被骗,习武这块,反倒希望壮壮不要像他爹那么厉害,因为会承受比普通人更重的担子,她做为一个娘亲,于私希望儿子以后不要经历那么多的风雨。

可是偏偏壮壮在练功这块天赋异禀,空文大师都说他“不逊其父”,偏偏壮壮做事还是很认真,有天赋再加上勤奋,现在的功夫据孩子他爹说已经超过他十几岁的时候。

与其让儿子享受荣华富贵,苏冬青更喜欢壮壮能看遍这天下的山水,体验世间酸甜苦辣,人情冷暖,她既希望儿子能一直天真温暖,又希望他能洞悉真相,不要被蒙蔽……

最后,她纠结了许久,决定顺其自然,嗯,现在就是顺其自然的结果。

壮壮跟他娘一样,到了兴安镇后像是重回森林的小兽,急切又惊喜的走遍了附近的角角落落。他同时也很规矩,知道爹爹在做事的时候不能随便打扰,有时牵着小马走时,看到爹爹在城门上瞭望时,只会矜持的挥挥手。

文天佑每次都能察觉到儿子的动作,高声喊他该回家吃饭了。

壮壮就会乖乖的牵着小马回城。

百姓听到大将军喊儿子回家吃法,都露出会心的笑容,买菜的会把自己家的菜给壮壮。

壮壮仔细看看,如果是自己家有的,就告诉他们自己家的够吃,如果是自己家没有的,就会收下,还从口袋里掏出铜板放下,当然如果恰好兜里没钱,他下次看到这人时,也会把山上的蘑菇或者果子送他一些。

大家更惊讶于他能记住自己,都夸他聪明。

壮壮非常懂得礼尚往来,人家夸他聪明,他就夸人家能干,认真的模样配上他好看的脸蛋,在三个镇子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天气变得炎热时,到了放榜的时间,苏冬青还没有收到来自京城和南阳城的信件,又耐心的等待了半个月,不但等到了消息,也看到了人。

六月的时候,柳元安和文玉轩三人到了兴安镇,亲自来报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