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问计寇准立太子 李世民:混蛋!不要变成魏征的形状啊!

问计寇准册立太子

【四川的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后】

【太宗赵光义如释重负】

【但他却发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

【他必须立太子了!】

……

“这老登儿,终于要死了吗?”

“你还挺欢呼雀跃的。”

“啧,作这宋太宗赵光义的太子还真蛮危险。”

“不是疯掉,就是死掉,这个不会傻掉吧?”

……

唐朝初年

唐太祖李渊坐在龙椅之上,静静等待着天道榜单宣布赵光义新任继承人。

他很期待。

在经历两次长子当继承人,未成行后,他是否还会选择最年长的来当太子?

他是否还会坚持长子继承呢?

李渊很期待,因为他现在迫切的想有一个参考。

此时,对于他来说,他已经陷入了一个艰难的抉择中。

他已经老了,没有年轻时的那种果决。

他渴望一家人和和睦睦,安安稳稳。

此时,在他面前,权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家人能否平安,能否和睦。

而如今,面对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斗争,他也只能尽量的端平这碗水。

让他们不至于鱼死网破。

【太宗赵光义对于继承人的选择很犹豫】

【遂诏回了寇准,向他询问建议】

……

宋朝,太平兴国三年

宋太宗赵光义满脸疑惑。

“寇准?”

他仔细地翻了翻自己脑海中的记忆。

没有。

他当皇帝以来,不,更准确的说,在太祖时期。

他就会记住各个臣子的名字和来历,以及他们究竟有没有能力。

但他没有找到寇准。

像这种会让他主动询问建议的大臣,他不可能记不住。

所以,既然记忆中没有寇准,那就代表着,他此时还没有进入官场。

想到这里,宋太宗赵光义脸上多了几分遗憾。

真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能等到这位贤才。

【寇准,华洲下邽人,太平兴国五年中进士,进入官场】

【曾于端拱二年,在向太宗赵光义奏事时】

【因太宗赵光义不听完自己的奏事就走】

【而愤然拉住赵光义的衣角】

【让赵光义听完再走】

【事后,赵光义感慨,朕得寇准,恰如唐太宗得到魏征】

……

汉朝初年

刘邦的长子刘盈眼神中多了几分炽热。

他很欣赏这样的臣子。

虽然说有些不顾礼法,但这样敢于进谏的臣子。

才是皇帝应该去喜爱的臣子。

如果皇帝都像朱棣那样,那又怎么能称得上圣贤明君呢?

他刘盈,未来必然是要做圣贤明君的。

他相信,未来在他的治理下,大汉一定会蒸蒸日上,百姓也会安居乐业。

此时,他的心中更加期待了。

他甚至没有挡住自己心中所想,竟是让自己心中的想法脱口而出。

“什么时候能盘点汉太宗啊?那时的我会如何做呢。”

虽然声音不大,但是在他身旁的吕后却听见了。

吕后有些惊异,她觉得刘盈有点异想天开了。

但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她还是期望着,他就是未来的汉太宗。

……

唐朝,贞观年间

此时,朝堂上众臣看向魏征的眼神中,充满了羡慕。

如此青史留名,是多少文人武将的梦想。

就因为他魏征敢说?就因为他魏征敢怼李世民?

这时,朝堂上的众臣,眼睛愈发明亮。

他们好像找到了真正的道路。

唐太宗李世民坐在上首,突然感觉浑身背脊发凉。

于是他看向了众臣,以他的聪明才智。

自然是瞬时间就明白了这些家伙想干什么。

顿时,李世民的脸黑成了煤炭。

不行,朝堂上有一个魏征,他就快受不了了。

要是朝臣全变成了魏征的形状,他一定会忍不住大开杀戒的。

朝堂上的众臣也是注意到了李世民身上散发的杀气。

瞬间,便有很多人清醒过来。

他们不是魏征,没有魏征的能力,也没有魏征受皇上宠爱。

贸然效仿,只会引得李世民勃然大怒。

但还是有少数人眼中依旧散发着炽热。

他们不相信,自己会比魏征差。

【故而,在面临这个必须册立太子的时候】

【他诏回了寇准】

【他问寇准,襄王可当太子否?】

【寇准答曰,正是最佳人选。】

……

宋朝初年

此时的赵德昌(赵恒)已经懵了。

他满脸不可置信的指了指自己,再看了看脸上已经黑成煤炭的二哥。

“到最后竟然是我当皇帝?”

而他的大哥赵元佐却满脸无所谓。

因为相比起皇帝的位置,他更青睐家人朋友的感情。

这也是他为什么在之后会有主动逼迫赵光义放弃,让他做太子的想法。

【次日,赵光义让襄王赵德昌任职开封府尹】

【改封寿王,并立其为太子】

……

“哟嚯,终于立皇太子了。”

“是啊,他之前一直就是封的什么王,这样正儿八经承认的皇太子还只有这赵德昌一位。”

“说不定这位能真的当上皇帝。总不至于还出什么意外吧?”

端午看书大优惠!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22日到6月24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