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幼龙张目 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

第一百三十四章朱祁镇的第一把火

朱祁镇说道:“于先生觉得做事可有阻碍?”

于谦说道:“有陛下爱护,京师之中,无人敢触陛下龙威。”

朱祁镇说道:“太皇太后已经准备让朕独立处理政事了。”

于谦松了一口气,说道:“太皇太后英明。”

朱祁镇见于谦的样子有些奇怪,说道:“有什么事情?”

于谦略微犹豫一下,立即觉得说了,说道:“言官之中,已经有人决定上奏,说天久雨不晴,乃是阴在上,阳在下。”

“放肆。无耻。”朱祁镇大怒道。

所谓阴在上,阳在下。岂不是说太皇太后秉政之事。

看似这些人都是朱祁镇的忠臣,一心为朱祁镇着想。但是朱祁镇这几年来,早就历练出来了,岂能看不出他们的伎俩。

首先太皇太后还政之意,其实朝廷大佬们都有所察觉。这么多人知道,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而且朱祁镇早就问过京中老人,大雨不可能持久,放晴就在这数日之内。

他们奏折一上,天一放晴,岂不是成为他们的功劳了。

将天地之功据为己有,也就算了。还在太皇太后心中按上一根刺。

于谦说道:“陛下息怒。”

朱祁镇冷笑说道:“这是离间天家,于先生不用说了,王大伴。”

王振立即说道:“奴婢在。”

朱祁镇说道:“去见杨首辅,说这一件事情,朕知道了,让他看着办。”

王振立即说道:“奴婢这就去。”

于谦见状,心中微微一叹,知道那些御史决计不会有好果子吃。只是于谦在大事上自然是拎得清。

两宫和睦,乃是社稷之福。

太皇太后总就不是武则天。孝道本就是治国之本。在这个关键时候,还是不要节外生枝的好。

朱祁镇还是将话题拉回来,说道:“于先生,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朕总要做些事情。”

于谦听了,心中咯噔一下。

对大部分官员来说,其实都不愿意乱折腾。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不愿意改变成法,即便是商鞅也说过,利不十倍,不变法。

于谦其实对朱祁镇很多奇思妙想,感到难堪重负。

朱祁镇今日的语气,让于谦想起了当初开海一事。

要说开海一事不好。于谦不可能承认现实。

要知道而今新安一县收上了赋税,几乎能顶的上广州了。这还是,李时勉在新安开海的时候,事事谨慎,盘查极严。限制很多人冒充。

如果放开之后,这赋税恐怕要打着翻上升。

南方对开海一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就是明证。

但是有一个爱折腾的上司,还是让下面的人感到难受。

于谦说道:“陛下准备何处下手?”

朱祁镇说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朕欲治理天下,先从北京开始。北京城中,鱼龙混杂,就如治安一事,各方都能插手,就造成了各方都不管。”

“所以,朕想将北京城中治安之权,全部归为顺天府下面。从今日开始,六部,锦衣卫,东厂,五军都督府都不可以绕过顺天府插手京师治安。”

“先生以为如何?”

于谦立即明白,心中暗道:“陛下简直是拿我放在火炉之上。”如此一来,于谦不知道要断了多少人的财路。

只是于谦并不在意。

他早就想在北京城中做一些事情。只是多方掣肘之下,才不了了之。

于谦说道:“陛下准备让臣做什么?”

朱祁镇说道:“朕听说过一句话,叫做官无封建,但是吏有封建。太祖虽然有善法,不许官员随意下乡,但是各级小吏,却代替官员的作威作福,欺上瞒下,为恶之甚,还胜过贪官污吏,于先生觉得是也不是?”

于谦久历地方,对地方情弊知道比朱祁镇要深多了。说道:“却有此事,还有不是官员根本就是当地老吏之中的傀儡。”

“最后即便下狱了,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是这些奸吏串通上下,狼狈为奸。”

朱祁镇说道:“而且虽然朝廷爱惜百姓,未必简官,一县的经制官不过数人,但是白役却有数百,乃至上千。”

“这些不食朝廷俸禄,唯以残民为是。”

“百姓苦吏甚于苦官。”

于谦心中暗道:“却不知道,是那位为陛下智囊,这番话,绝非久居宫中陛下所能说出来的。”

不是不对。

而是太对了。

很多事情,地方官都明白。但是为官之道,从来是欺上不瞒下。甚至说杨士奇未必了解的这么清楚。

因为杨士奇久在中枢,对地方的情况,未免隔了一层。

唯有于谦这种久历地方,堪称干吏之才清楚,他比朱祁镇更清楚的。但这却是公开的秘密,未必有人专门告诉朱祁镇。

却不知道,在后世有关这方面论述太多了。

朱祁镇只是听了一耳朵,命令锦衣卫东厂却查。

东厂与锦衣卫在国外不大好用,但是在大明境内,却是很少有事情能瞒得过他们。

所以朱祁镇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才有今天这一番话。也准备将这一件事情,作为他的第一把火。

于谦说道:“陛下英明。”

朱祁镇说道:“朕不想让这样的事情继续下去。”

于谦虽然有所准备,但是还是有些吃惊,说道:“陛下,此事关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却不可轻动,如果将废除衙役世袭,那么各地所需的吏员从什么地方来,如果将白役划为国家经制之吏。”

“那么所需的钱粮从何处来?”

朱祁镇自然明白,大明王朝不过一两万官员,但是如果要养吏员的话,那就是一个极大的数目,朱祁镇想来,最少在是十万以上。

即便他们的待遇不高,但是乘以十万,也是一个极大的数字了。

朱祁镇说道:“朕自然知道轻重,所以这一件事情,不在朕,而在卿。”

于谦一时间有些迷糊,说道:“臣。”

朱祁镇说道:“朕将治理京师之责,放在顺天府。顺天府的事情自然多了起来,必然要增加人手,于先生就趁着这个时候,想办法,将吏有封建的现状给朕打破。并建立一套正规府衙机构。”

“朕知道,一般县衙都有六房,承接朝廷诸事。但是百姓与朝廷接触的,依旧是小吏。朕想让先生治理京师的时候,也个朕打造一个范本。”

“之前百姓能承受衙役勒索,这说明地方上其实能养得起衙役。只是到底该怎么做,既能便民,又不能让小民被剥削。”

“却要于先生想办法了。”

“只要于先生做好了,将来朕定然将这一件事情,推行天下。”

于谦听了,心中没有激动是假的。所谓立功立言,如果将来全天下都按照于谦弄出来的章程来办,对于谦来说,也是一个莫大的激励。

很多文人士大夫,或许不爱钱,但鲜少有不爱名的。

于谦也不例外。

于谦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这一件事情,臣尽力而为,只是此事非数年不能成。决计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朱祁镇说道:“朕明白。朕富有春秋,耐心好的很。不过,这一件事情,却不足为外人道也,所以只能暗地里做。”

“臣明白。”于谦说道。

朱祁镇说道:“所以你明面之上,越有事情。就是以工代赈,京师内涝之事,朕不想再有,所以挖掘下水道,并完善北京城楼,乃是宫中三大殿,卢沟河河堤都是你要做的事情。”

于谦听了,心中暗道:“这正是将人往死里用。”不过只能说道:“臣遵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