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相应的,咱们如果想要收拾这些人的话,那就方便得多。毕竟那些地方远离中原,即使有消息泄露,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传回朝廷。有了这个时间上的缓冲,足够咱们做出很多准备了。”
“嗯,罡儿你这个主意不错。如果这些人真的一心和咱们家作对,那就让他们永远地留在异乡吧。”
“是,父亲。”
韩罡和老爸商量好对策之后,就把这件事情暂时放到了一边。
毕竟还没有拿到对方所有主要成员的名单,如果现在就动手的话,必然会打草惊蛇。
所以韩罡决定继续按兵不动,由内外两条线同时跟进侦察。
一个是已经打入敌人内部的陈宫和魏延,另一个就是校事官从外部进行打探。
韩罡弄了一个双保险,双管齐下,现在只要耐心等待即可。
另一边,韩罡一直在忙的大汉军官学校也已经有了雏形。
在韩罡的强力推行之下,军官学校的招生告示贴满了大汉十三州各郡的郡治。
在这个时代,君子六艺还没有完全荒废。即便是一介书生,也不像后来那样手无缚鸡之力。不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至少也会个一招半式。
毕竟,乱世刚刚过去不久,大家心里尚有阴影。学点功夫防身,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而且,乱世的经历让大部分人都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拳头大才能说了算。
上到皇帝,下到百姓,概莫能外。
那些文官,不管他官职做到多高,遇到乱兵的时候,也不过就是待宰的羔羊。
所以,韩罡的军官学校招生告示一经贴出,立刻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时之间,这个事情成了天下各地青年们热议的话题。
“李兄,听说了吗?朝廷要开办大汉军官学校了?”
“大汉军官学校?这是什么新衙门?”
“不是衙门,是一所专门培养军官的学校,相当于文官的太学。”
“什么?竟有这样的好事?哈哈,老天开眼啊。一直以来只有那些读书人有太学可去学习,而咱们习武之人却只能自己拜师修行。这下可好了,咱们总算也有可以学习的地方了。”
“是啊。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名师可拜?而且拜师习武需要大量的钱财,一般人家可真是负担不起。”
“而且听说只要能通过这所大汉军官学校的考核,出来之后直接就分配到军中担任低级军官。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要是从军必须从小卒做起。对于咱们这些没有什么家世可依靠的人来说,这真是大大的喜讯。”
“没错,这可是给天下习武之人开了一条晋升之路。也不知是哪位大人提出设立这个军官学校的建议,真是功德无量啊。”
“哈哈,这个我知道。据说是韩建轩提出来的建议,而且他本人亲自担任这所学校的校长。”
“此话当真?韩建轩竟然会亲自担任学校的校长?”
“千真万确。学校的招生告示你没仔细看吗?落款就是校长韩建轩啊。”
“是吗?我刚才只顾着激动,还真没注意落款。这下可太好了,有战无不胜的韩建轩担任校长,这所学校那可了不得。我一定要去报名,能够听到韩建轩的授课,死都值得。”
“哈哈,这就叫‘朝闻道,夕死可矣。’同去,同去!”
类似的场面,在大汉的各地不断上演,韩罡在各地设立的报名处顿时成了当地最热闹的地方。
韩罡也没想到老百姓报名上军官学校的热情那么高,他原本只在邺城、洛阳、长安、襄阳、成都和庐江等地设立了考点,对周边的考生进行初试。合格者才会再集中到邺城进行复试。
可是报名的人实在太多,韩罡只好临时增设考点,在十三州各州的州治都安排了初试考点,最后再到邺城复试。
初试的要求很简单,只要识字,身体健康没有残疾,然后年纪在十六岁到二十二岁之间即可。
这个要求说高也高,说不高也不高。
首先韩罡选材的标准和这个时代完全不同,要知道前世里一直到清朝,考武状元的时候还要拼身体、拼力气。
而韩罡就没有这个要求,这也是他在列出初试标准的时候,最被属下质疑的地方。
这个时代还是武将们单挑斗将盛行的时候,一旦斗将失败,很可能就会导致全军覆没。所以,这也使得大家对武将的武力值要求很高。
可是韩罡就一直对斗将的模式十分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把一支军队的胜败完全寄托在一场决斗里,这实在是太儿戏了。
所以他指挥的战役,除了早期还有斗将之外,后来几乎就不再采用这种方式。
甚至,几次大型战役的主帅,根本就是武力值可以忽略不计的谋士们出任。
这固然使得一些武力值很高,但是脑子不太好使,没有什么指挥作战能力的武将们不满。
但是随着韩罡一场接一场的胜利,再也没有人敢质疑韩罡的决定了。
虽然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但是要求识字这一条,可就难倒了很多考生。
要知道在前世里,即便到了建国初期,文盲仍然是一个普遍现象。更别说在两千年前的东汉末年,这个时代识字更多是世家大族的特权。
为此,韩罡只好降低了门槛。
只要考生认识一百个字,就算过关。
至于剩下的字,只好进了学校再教了。
韩罡与众不同的思路,也充分体现在了他对军官学校的设置上。
由于他对学员的身体素质没有做更多的要求,以至于通过初试的很多考生,看起来一点武将的样子都没有,反倒更像是太学的学生。
韩罡对军官学校的学科设置上,也与这个时代的认知大大不同。
首先就是设立了参谋系,这估计是全世界最早的培养参谋的地方了。
然后就是常规的骑兵系和步兵系,接下来是炮兵系。
对,没看错,就是炮兵系。
当然,此炮非彼炮。
这个炮兵系,学习的是投石车的运用,包括在陆地上和船上。
再下来就是海军系,韩罡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培养海军的地方,但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陆路扩张太慢。
而且现在已经打到了天竺,以后要是再往西发展的话,就会遇到更加强劲的对手。
到时候远离本土作战,补给困难,付出的代价如果大于可能得到的收获,那这种仗不打也罢。
要吸取前世里美丽国的教训,没有好处的仗不打,免得把自己给拖垮。
而大力发展海军则恰恰相反,这个时候远远早于大航海时代,到处都是未开发的处女地。
无论是东南亚的那些岛屿,还是澳洲大陆,甚至更远的美洲大陆。这些放在那里等着人享用的肥肉,哪一个都要通过海运才能达到。
所以,在韩罡的心里,今后大汉海军的重要性甚至还要超过陆军。
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体积更大航程更远的海船,需要工匠们不断研究改进。
为此,韩罡开出了高额奖金以及封官许愿,刺激得那些造船工匠们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韩罡都怕他们太多劳累,出现猝死的情况。
韩罡也期待着海军下饺子的那一刻,不过在此之前,海军人才还是要提前准备。
吸收前世里兔子的经验,宁可人等船,不能船等人。
下一个则是工兵系,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就是他们要学的事情。当然,作为军人,必要的时候也要拿刀砍人的。
最后一个,也是所有人最不理解的,就是韩罡坚持设立了一个政治系。
韩罡对这个系的要求就一句话,能够随时掌握所在军队兵将的思想动向,并给予正向引导。
没错,这其实就是前世里的政委制度。
韩罡也不知道提前两千年推出这个制度效果会怎么样,但是他可不希望以后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出现军队哗变的事情。
先拿出来试一试,反正也没什么坏处。
当韩罡这边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陈宫那里也传来了新的消息。
看到内容的韩罡,也是大感头疼。
这个人,不好办啊。
晚上,韩罡再次和韩馥钻进了书房。
“父亲,陈宫送来了最新的消息,他又打探到了一个人。”
“说罢,这个人是谁?是不是身份有点敏感?”韩馥反应极快,如果是一般人儿子不会单独提出来,肯定很麻烦。
“父亲慧眼如炬,这个人就是孔融。”
“是他?罡儿,你确定吗?”
韩馥连忙追问了一句,果然棘手。
“确定。为此我反复询问了陈宫,确定之后才来向父亲汇报。而且在校事官方面,也有孔融多次发表对咱们韩家不满言论的记录。”
韩馥揉了揉额头,真是头疼,这可是真正的孔子嫡系子孙。
大汉自从汉武帝时候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今已经超过了三百年。儒家以及孔子的地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难以撼动。
真要是动了孔融,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实在是难以估算。
韩罡为此也是绞尽脑汁,前世里曹操倒是痛快,直接砍了孔融。而且为了巩固他的权力,曹操还陆续杀了许多人。
当时的效果也的确立竿见影,迅速就把反对曹操的势力扼杀在了摇篮里。
但是,这样做后患无穷。
曹操所杀的这些人里,大多数都是世家大族的成员。
曹操能力超群,他在世的时候,这些世家大族纷纷认怂。
可是一旦曹操过世,他的子孙能力不行压制不住的时候,这些世家大族就纷纷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说得就是他们。
于是,司马家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取代了曹家。
而司马懿的子孙们,一个比一个烂。
竟然还能在丢掉了大片领土之后,逃到南边建立起了东晋。
只是因为司马家维护了世家大族的利益,这是不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韩罡可不想步曹操的后尘,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转眼就成了别人的。
因为他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子孙各个优秀,能够一直压制世家大族。
所以,像曹操那种简单粗暴的操作,副作用太大,韩罡不准备采用。
又不是两军交战,他更喜欢温水煮青蛙。
“父亲,我有一个办法,您看看是否可行?”
“哦?罡儿果然没让为父失望,快快道来。”
“父亲,还记得之前咱们商量的,把这些对手都送到新领土去吗?”
“你是说把孔融也送去?他能愿意去?以他的身份,如果坚决不去的话,咱们恐怕也没办法强制要他去啊。”
“只要咱们给他一个大大的鱼儿,儿子相信他会自己上钩的。”
“哦?什么鱼饵?”
“父亲,如果朝廷出钱,在新领土各地建立儒家学院,教授语言文字,推广儒家文化。您觉得,这个鱼饵够不够大?能不能吸引孔融上钩?”
“能,太能了。罡儿你这一计可是直接戳中孔文举的软肋啊。能够在异域他乡,让祖先的学说发扬光大,这绝对是一件可以载入史册的壮举,由不得孔文举不上钩。妙,实在是妙!”
韩馥高兴地哈哈大笑,重重地拍了两下韩罡的肩膀。罡儿真厉害,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第二天早朝,韩罡就站出来提出了他的建议:在新领土各地修建儒家学院。
听到韩罡又冒出一个新玩意,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猜测韩罡又在玩什么把戏。
在场的各位朝廷大佬,从根子上都是儒家的门人。
所以对于韩罡的这个提议,没有人直接站出来反对。
开玩笑,这样能够把儒家学说推广到全天下的事情,谁要是敢反对,那就是政治不正确。
倒是大司农站出来提了一句,这么做恐怕花费巨大,还要从长计议。
他话音刚落,就有一人站了出来反驳。
大家一看,好家伙,这是正主上场了。
站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孔子的二十世孙,正宗的不能再正宗的儒家传人——孔融孔文举。
:。:
笔趣阁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