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留给孩子们的礼物

第72章 留给孩子们的礼物

又过了一天,詹馆长等人还没走,但那批《永乐大典》已经处理好,甚至“分赃”好,属于国家图书馆的那部分,他们妥善打包好,随时运送回去。

这次,因为借助了学校的场地,所以这些人也给学校留下了一些礼物。

比如省博物馆,邀请小学的全体师生,到博物馆参观,来回的费用全部由博物馆承担。不仅如此,还给学生们每人一套学习资料。

孩子们得知,感动得“泪流满面”。

这种礼物,将直播间的观众都笑疯了。尤其是分发资料的时候,一个小家伙抱着学习资料当场大哭,所有人都憋不住了。

“我tm真是感谢你们咧!”

“看把孩子都感动哭了。”

“这礼物,实在是太贴心了呀!那套学习资料,啧啧!这个暑假可能都做不完。”

“可怕!一年的作业呀!”

……

直播间的观众,全都是各种幸灾乐祸的调侃。

这搞得校长都很郁闷,那臭小子,简直将他们学校的脸都丢光了呀!哭个屁呀!那套学习资料,他们老师一致认为很好。

这要是自己到外面买,就算是大批采购,一套也要近百元。

之后,大家逐一离开了云雾村。

方醒手中,是一大叠的捐赠证书,每一个博物馆都有。

当然,也还有人没走,比如刚到不久的刘世军、本就冲着《送子天王图》来的赵泽君等人。

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对古字画有研究,或者感兴趣的。

“今天再来一幅临摹?”赵泽君笑问道。

他还没亲眼目睹方醒的绘画呢!

但是,看到刘世军拿下的那幅画,确实有唐伯虎八九分以上的真传。这令赵泽君非常吃惊,要知道,那可是自学呀!能自学到这个程度,简直匪夷所思。

或许,这就是自己师兄口中的天赋吧!

方醒这个年轻人,无疑就是天生吃这行饭的人。他师兄,让他以后多关照这个年轻人,并非只是给面子才这么说,是真的惜才。

“我一个人画,好像没什么意思。”方醒微微摇头。

今天,他本是打算雕琢一件物品,继续拿出来抽奖,刺激观众们下单的。

如今直播间,观众人数突破百万,这可是带货的好机会呀!

昨天都和镇长他们说好的,继续努力争取订单。起码,要把今年的水果销售做好,吸取经验,以便明年模仿这个模式。

“我陪你。”赵泽君二话不说,就提出一个建议。

刘世军看热闹不嫌事大,鼓掌道:“你们俩pk,这可是画坛一大佳话呀!”

他是认识赵泽君的,近二十年来五大的国画大师之一。

赵泽君的作品,普遍都能卖到百万人民币以上,最贵的一幅拍出六千多万的天价。刘世军有点期待起来,或许,今天还能捡漏呢!

“啥pk?我可没那么狂。”方醒郁闷道。

得知赵泽君在当今画坛的地位,方醒可没有自大到不把别人放眼里的程度。

赵泽君笑道:“小方,你这就谦虚了,也低估了自己。你的实力,年轻一代中,排第一也没毛病。和我们这些老家伙比,都不落下风。”

说完,他似乎也知道之前的事,继续笑道:“这样吧!我们各画一幅画,两幅作品都将拿出来送给幸运观众,怎么样?”

方醒还没答应,直播间的观众就急吼吼替方醒赞同了。

这对他们而言,是好事呀!中奖的概率,比昨天还要高了一倍。最重要的是,赵老的作品,比方醒的还要值钱。

要是幸运抽中,那不得了呀!一套房子可能就有了。

此时,系统也发布任务:接受赵泽君的挑战,奖励王羲之的书法造诣。

王羲之是谁,大家都很清楚,书圣呀!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当然了,王羲之最厉害的还是行书。毕竟他的《兰亭集序》可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嘛!

他的书法造诣,比唐伯虎的画技还要珍贵,所以方醒没道理不接。

有人可能会觉得,得到王羲之的书法造诣,这《兰亭集序》岂不是能写一大批出来?

其实不然,就连王羲之本人,也是机缘巧合之下,超常发挥,写出《兰亭集序》。后面王羲之尝试过几遍,再也找不回那种状态。

方醒顺势点头:“也好!那就请赵前辈赐教了。”

“呵呵!赐教不敢说,这一领域不论年龄老幼,达者为先!我们互相交流吧!”

说完后,笔墨纸砚等文房至宝伺候。

看着方醒拿出的那块古墨,刘世军等人又有点酸了。这种古墨,好多人都不舍得用,基本上都是收藏的,你却拿出来随便用。

“别说网友羡慕你有好祖宗,连我都羡慕了。”刘世军忍不住说道。

这一说,直播间的观众们再次感同身受般吐槽。

“呵呵!这纸也不一般呀!”赵泽君笑道。

“哦?有什么说法?”刘世军好奇地问道。

他对纸张真没有什么研究,但知道,纸张也属于收藏品,一些古代的名纸,同样是值钱的。

“这是澄心堂纸,属于古代最贵的一种纸张。”

赵泽君介绍,唐代开始,徽州成为文房四宝生产的重要基地,除歙砚、徽墨被推为天下之冠外,澄心堂纸更是受到宝爱。

南唐后主李煜视这种纸为珍宝,赞其为“纸中之王“,并特辟南唐烈祖李节度金陵时宴居、读书、阅览奏章的“澄心堂“来贮藏它,还设局令承御监制造这种佳纸,命之为“澄心堂“纸,供宫中长期使用。

“这种纸质量极高,但传世极少,后世屡有仿制。

比如宋代制墨家潘谷,亦是著名造纸家,曾仿五代澄心纸制作纸品;清廷内府的如意馆等。”赵泽君补充道。

??感谢书友1812653065的打赏!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