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火柴盒是不是也值钱?

第162章 火柴盒是不是也值钱?

方醒点头,跟老人家解释道:“烟盒也是一种收藏品,其实很多东西都有收藏价值。”

他告诉大家,烟盒在收藏界,一般也叫烟标。

收藏家看中的,是烟盒上的图案。

烟标是世界四大平面印刷品收藏之一,全世界都有烟标收集者。

对于他们来说,烟标的设计、印刷、制作水平和风格才是主要的,一个珍奇烟标的价值在他们心目中的价值远远高过香烟本身。

我国自第一盒烟诞生,距今已近百年,其收藏也从未断过。自21世纪后,烟标的收藏价值更是一路高涨,原来几块钱一捆的烟盒如今一张就值五块钱,无数收藏家因此发财致富到投资上百万。

“烟标大体可分为舶来品标、洋商标、华商标、地方国营标、公司合营标、白山黑水标、中烟标、wenge语录标、三无标、纪念标和套标等十类。

目前,市场价格高且升值潜力大的有纪念标、wenge语录标、地方国营标和公司合营标几种。

普通的烟标价格都在几十元左右,但精品烟标往往是只见求购,没看到有人肯卖的。虽然它们的价格现在还只是数千元到万元左右,但稀缺性注定了其价格会越涨越高。

老人家,您这个烟盒,就属于精品中的精品。

可惜,这烟盒的品相保存得不够好,影响了价格。”方醒说道。

此外,还有三无标的品牌。它涉及面很广,花鸟鱼虫、亭台楼阁、名山大川、风土人情,无不涉足。

在当年,用三无标生产的香烟数量巨大,三无标普及率高,存世量大。

由于三无标香烟已不再生产,今后三无标会越来越少,三无标的价格也逐步提升,有些已经从原来的几块钱涨到了几十元,好的三无标价格已达到了上千元。

“精品中的精品?那值多少钱呀?”

方醒想了想:“如果你这烟盒是新的,它值十五万。而现在,大概就十万左右吧!”

此话一出,周围的人全都倒吸口气。一个烟盒值十五万,这说出去,谁相信?就连唐镇长都瞪大眼睛。

长见识了呀!

从来没听说过,烟盒也有人收藏,而且卖到那么贵,简直没有天理,没有王法,甚至没有人性。

“十……十万?”老人被吓坏,声音都有点颤抖起来。

其他人一阵哗然。

方醒将里面的卷烟倒了出来,还给老汉。

此时的老汉,哪里还顾得上里面的卷烟?注意力全被那个烟盒给吸引。

老汉都不带犹豫的,立即卖给了方醒,生怕迟一秒,方醒都会反悔一样。毕竟在他看来,一个烟盒十万元,真的就像是做梦一样。

就怕梦醒了,什么都没有。

不立即卖出去,他真的不安心。

老汉家里也是穷得叮当响,儿子出去打工,命都没了。儿媳妇受不了,偷偷跑了,留下五个孩子。

他们家是老的老,小的小,生活比较困难。

老伴身体还不怎么好,但为了养活几个孙子、孙女,还是选择下地干活。生活嘛!有什么办法?

前些天,方老板给他们家也捐了一万元。这是他们家拿到最大的一笔钱,还没舍得用呢!他们对方老板,那是打心底的感谢。

原本计划,大孙子不让他读高中的。毕竟高中要去市区读,费用高,他们家是真的供不起。

只可惜,大孙子的学习成绩确实好,拿了很多的奖状回家。去年,老师还专程到他们村,谈了他大孙子以后的就读问题。

老汉心里很矛盾,尤其是看到大孙子明明想读书,却假装说读书没前途的样子,心里难受。

可现在,有了这十万元,就不用顾忌那么多。

其他人羡慕无比,感觉太离谱了。

有人忍不住询问:“既然烟盒都值钱,火柴盒呢?”

方醒笑道:“你猜得没错,火柴盒同样有很值钱的,就看稀不稀有。”

在场的人顿时议论纷纷,火柴盒还真有值钱的?这他们就真的搞不懂,居然会有人高价买这种东西,吃饱了撑吗?

方醒跟大家说:“火柴盒在收藏界,也叫火花,和邮票、烟标、酒标、纸币同属世界五大收藏,是反映社会变革,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之一。”

比起刚才的烟盒,火柴盒的历史更长一点,可以追溯到清朝。

国内的第一家火柴厂,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火花的设计题材非常多样,小小的火柴盒可以大做文章,方寸之地可以千变万化,是集美学、民俗和时代感于一体,演绎日用品上的浮世绘。

从理论上说,火花的收藏价值不如邮票和人民币,一些解放前的稀有品种具有较高的价值,其他的很一般。

如今,存世量最少的19世纪早期火花,一枚价值已将近3万元。

“19世纪早期的火柴盒,实在是太难找了。所以,大家不要寄望太高。除了火柴盒,打火机等,这些都有可能是值钱的收藏品。

当然了,大家如果还有以前的纸币,同样是值钱的。”

总而言之,身边的很多东西,看起来不起眼,很容易被忽视,但那可能就是值钱的东西,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

村民们听后,惊叹不已。

以前从未听过这些。

“所以说,还是要多读书,多了解其他的东西。不然,家里有宝物,自己都不晓得。”村长忍不住说道。

就像老汉的这个烟盒吧!

如果不是方醒及时发现,再过三五个月,说不定就弄坏了。到时候,一文不值。

谁能想到,这玩意居然值十万那么多?

“邮票也值钱?我家有,老板,您等一等。”有人立即跑回家。

谁家没有寄过信?尤其是他们这种贫困落后的地方,以前电话都没有,跟外面联络,就靠书信,

而信件,很少人看完就扔掉的,一般都会保存下来。

所以,不少人家里应该还能翻出三几封信,上面的邮票还在。

一时间,不少人跑了回家。

不止邮票,还有以前用的纸币,他们这些农村,家里多多少少还会保留几张,但面额都是很小的那种,可能几分钱的都还在。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