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三草

三草倍感珍惜自己逆转的人生,每天将自己忙的跟陀螺一样。

她学着读书识字,学着纺线织布,学着酿酒养猪......只要她有时间,总能找到事儿干。

她不爱与人闲话家常,略有些孤僻的性子,让她与院里嬉笑玩闹的女娘们,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若是有人问她什么,她总会用黑亮的眸子看着你,认真回答。

她每天都在努力攒钱,却从未给自己花过哪怕一文钱。因为她想将从小便护着自己的二姐,从大户人家里给赎出来,她不想二姐最后落得跟大姐一样的下场,只剩一张草席裹身。

她想回报带自已脱离魔爪的院长,还想尽自已最大的努力供小驹科考,她有太多想做的事情了,所以她才一刻不停.......

直到有一日,小夫子请来了县令大人坐堂。

因着县令大人极少坐堂,县城里闻风而动的书生、县丞、吴主簿等,全都当起了学生,与院里的孩子们坐在一处听讲学。

“……刚刚在来学堂的路上,因谈及近来的一些事,吾儿问本官何为思想,本官不知如何一言以蔽之,便想听听诸位的想法。”刘二福双手支在教案台上,身子微微前倾,面色柔和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单来率先答道。

“然也,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刘二福一边说,一边拿起放置在书案上的黄石,转身在后墙镶嵌的青石板上写了一个“知”字。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不学无思,不思无进。”小生接着道。

刘二福嘴角含笑,“行成于思,三思而后行,思在前,行在后,行而有思,思而行远,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说完又在青石板上写下了一个“行”字。

“思,思考,想,想法,当属观念,亦属认知。”家安道。

不曾想家安的融会贯通能力竟这般强,刘二福略有些惊喜,“所言极是,思想取决于认知,认知不同,观念不同。”

“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景玮想了想道。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刘二福道。

见再无其他人发表见解,刘二福继续道:

“圣人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克己复礼为仁,君子九思即为仁之道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一位十四五岁的白衣书生停下奋笔疾书的手,抬头看着刘二福道。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刘二福回视着白衣书生道。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家安跟在父亲后面补充道。

白衣书生蹙眉凝思片刻,点头赞成道:“凡事皆有度,过犹则不及。”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景玮道。

“仁之一字,为伦常道德之本原。”家安想了想又道:“自古以来,凡欲做大事者必先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书生学子们看着年岁尚小却能言善辩、见解独特的小夫子,一种紧迫感油然而生,于是他们也纷纷开始加入到激烈而热切的讨论中来。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志不强者智不达……”

……

刘二福也不管他们是否偏题,任其畅所欲言,自在发挥。但若是中间有人接不上,他便会用自己强大的知识储备予对方以肯定,以回答,或建议。

家安对着青石板上的字沉思了半响,找了个间隙,将话题引入正轨。

“试问父亲,认知与思想的区别何在?”

刘二福伸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然后将手掌按在自己心脏的位置,“认知在心,思想在脑,认知决定思想,思想决定境界。”

“儿子还是不甚明了。”家安沮丧道。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父亲谓之“思”,乃独属自己之“思”,其“思”不盲信盲从,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

“简而言之,就是要有主见。”家安总结道。

刘二福抚掌笑道:“可以这么理解。”

……

三草坐在学堂里最不引人注目的角落,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县令大人与堂下之人的互动。虽然她一句也没听懂,但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开始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

看着今日唯一在场的女学生,一脸懵懂未知的模样,刘二福想了想,说道:

“有一日,我们去到山里,看到一片结满果子的桃林。

有人看到的是一片桃林景象,心想待到桃花盛开的时节,定是好看极了,来年定要赶在桃花满枝头的时候过来,一睹桃林风光;

有人看到的是满树的桃子,是口粮,是家里孩子的“美味”果子。

还有的人在想,这片林子有何不同?为何会生长出大片的桃树?自己是不是可以在附近寻一颗小树苗,移栽到自家院里呢?

……

而本官呢,则会想,是不是可以用嫁接的方法,让桃树结出更大更美味的果子来……

想法不同,结果不同。

这世间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万事皆是不破不立,大破大立,小破小立……”

除此之外,他还举了很多在日常之中,可突破自我设限的例子,有待三草自已去思考,去变,去通。

……

那一日,被特殊关照的三草,终于真正感受到了自已“学生”的身份,明白了自已不只有读书识字,还可以成为读书人。

后来的后来,三草是这么说的:“我这一生,除少时受困、步履维艰,余生皆快活……当轻舟已过万重山,心之所向,努力便可达到……悔?何悔之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三草人称“三草先生”,终其一生都未成亲。

敏而好学的她,一生中最放松的时刻,是有书可阅;最开心的,是突破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便是在养殖、种植上的革新成果;而最为平常的,是教书育人。

除此之外,她还让万千境遇悲惨的女娘们,得到了救赎。

刘二福曾告诉她:“三草,你要走的道,是一条风雨飘摇的独木桥,这条道上只你一人,我们都无法帮你,但我们都会在终点等着你……”

三草明白思想赋予一个人的灵魂,坚定的走入“思想”的独木桥,带着对“认知”的理解,慢慢学着做一个内心极其强大的女娘,不惧流言,不畏世俗。

三草最后将自己活成了一个传奇。一个丰功伟绩加身,极有才华的传奇女子。

虽世人对她贬多褒少,可三草并不在乎,她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便足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