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偃武修文续2

晋武帝认识到张华是有才能的,本是丞相的最好人选,又有了召回张华的想法。

冯紞此时正在武帝身边侍候,得知武帝的想法,他肯定很着急,绝不能让对手再回到武帝身边。

于是,他不慌不忙地和武帝谈到了钟会。

冯紞说:“钟会之所以谋反,很大原因在于太祖。”

晋武帝一听,脸色大变,说:“你这是什么话!”

冯紞赶紧脱掉帽子,向武帝谢罪,说道:“我知道驾车的人一定要六根缰绳的力度适度。”

然后,他又用孔子的两个弟子作说明,仲由因为过度有才,不受大家待见,冉求因为软弱、胆小,而得到举荐。

还担心不能说明问题,又把汉高祖、光武帝拿出来说事。

冯紞说:“汉高祖尊敬的五位王,最后都被除掉了。光武帝压制各位将领,但是,他们都得到善终。”

他想用这说明并非是圣贤和帝王有仁爱、残暴的区别,臣子有聪明和愚昧的不同。

而是都要适度的问题。

冯紞认为,钟会的谋略、才能有限,但是,太祖对他的赞赏没有度,让他担任重要的职位,把大军托付给他,使钟会自以为谋划周密,没有遗漏,当有了功劳没有赏赐的时候,就开始谋反。

冯紞还认为,假设太祖用他的小才能,用大的礼法规范他,用权力约束他,使他的行为在法制的轨道上,那么他就不敢有作乱的心了。

一番诡辩说完,晋武帝却认为他说的对。

冯紞见武帝同意了他说的话,立刻下跪,说:“陛下既然同意了我说的话,就应该想想冰的形成非一日之寒,不要让钟会那样的人再产生。”

晋武帝疑惑的问:“现在还有象钟会那样的人吗?”

冯紞一步一步诱导,觉得是时候火上浇油了,他屏退左右的人,对晋武帝说:“为陛下谋划的大臣,功劳很大,现在据守一方,统领兵马的人,就是陛下要考虑的?”

晋武帝认为冯紞说的很有道理,而且冯紞的指向性很明确,就是张华,于是,默默不做声,暂时不打算征召张华回来了。

张华因此失去了难得的机会,毁在小人手里。

贾充因为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不是太好,病了。

这天晋武帝派太子去探望贾充,并问候他的日常生活。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贾充因为坏事干的太多了,自己也担心。

他最担心的是,死后的谥号及修史的人对他的评价。

他的侄子贾模倒是很聪明,对他说:“是非功过,日子久了,大家自然就会知道的,没有办法掩盖的了的。”

4月25日,贾充去世。

贾充的长子贾黎民死的早,没有留下后代。

贾充的妻子叫郭槐,她想到一个办法,让贾充的外孙韩谧作嫡长孙。

郎中令韩咸和中尉曹轸赶紧劝阻说:“礼法中没有让异姓作后代的条纹,现在如果这样做了,这会让贾公在后世受到讥笑,在地下也会充满愧意的。”

郭槐不听,坚持要这样做。

为什么要过继一个呢?

很简单,爵位可以继承,有男性后嗣,还可以做官,光大门楣。

韩咸等人认为郭槐这样会坏了礼制,因此,又上书,请求更改立嗣,朝廷也觉得没有这样的先例,很为难,就把此事搁置下来,没有答复。

但是,郭槐这个女人,不简单,不答应,我就继续上书。

郭槐上书说:“这是贾充的遗愿。”

把贾充搬出来,晋武帝也不想和一个死人较劲,何况贾充还是太子的岳父。

终于,晋武帝同意了。

晋武帝担心以后开了这个风气,不好办,接着就下了一道诏书:“如果功劳不如太宰的(贾充追封太宰),初次封号、没有后代的,都不可以和贾充比。”

这个诏书,其实告诉大家,下不为例。

因为,很少再有人能达到如此高位。

而且,贾充和司马家的关系非同一般啊,贾充的长女嫁给了晋武帝的弟弟齐王司马攸,次女嫁给了太子司马衷,地位无人能比。

在讨论贾充的谥号(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与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时,争论比较激烈。

有个叫秦秀的博士说:“贾充违反礼法,沉迷于私情,因而败坏了纲理伦常的大道。”

一听前面这句话,就知道,来者不善,一顶大帽子扣过来,给贾充定了性,说明贾充这个人不得人心,坏事做尽。

接下来,秦秀举例说。

春秋时,鄫国养育外孙、莒公的儿子为后代,最后为莒人所灭。这样,后代祭祀时就没有父系的人了,开了朝廷祸乱的根源。按照谥法的有关规定,混淆毁坏纲纪法度应叫作荒,请求给贾公谥号为荒公。

可见博士秦秀有多恨贾充,反过来,也说明贾充干了多少坏事,得罪了多少同僚。

晋武帝自然不敢苟同秦秀的说法,如果认同,说明自己用人不当,自己也有错,于是,改贾充谥号为武。

在司马家族诸王之中,齐王司马攸因为德行操守很好,因而口碑不错,声望也日益渐浓。

按理说,这是好事,但是,荀勖、冯紞、杨珧这几个小人很不高兴,非常的憎恨司马攸。

冯紞趁机挑事,对晋武帝说:“陛下已经下令诸侯回到自己的封国去,应当从自己的亲属开始执行。与您最亲的人就是齐王了,如今只有他还留在京城,这难道可以吗?”

问题是,封王的主要就是司马家族的人,都是司马炎的亲人,不是爷爷辈,就是叔叔辈,或是同辈的,因此,这纯粹是没事找事。

再说了,天下都是司马家的,与他人有什么关系?

接下来,荀勖的话就触及到了武帝的心思深处最柔弱的部分。

荀勖说:“朝廷里的百官,都已心向齐王,陛下万年之后,太子就不可能即天子之位了。”

听到这里,晋武帝心里哇凉哇凉的,这是要大权旁落啊,亲儿子继承自己的位子是应当应分的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