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爷爷风趣说:我们山区人脚上都起硬硬的茧,走山路挺轻松,等你血泡变成了硬茧,也就会习以为常了。
方奶奶乘虚而入:小伙子,既然凌妙玉已拜我们为爷爷奶奶,我们已经吃了一只锅中的饭,你就是我们的准孙婿,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有难同当,就像这血泡一样,总是会找到办法解决的。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
李士龙毫不客气廊洞里拔木直拨直说:一、我很不习惯,因为没有荤菜加上吃
得出,在这里几乎每天都要经历饿得发慌的感觉。生活如同修行一般。学校食堂供应老师和学生同样的饭菜,每天的早餐就是白开水加米粉加辣椒。学校里的中餐时间是11时30分,晚饭时间是下午6时30分,中间隔了7个小时,我可撑不下来。再说学生放晚学后饿着肚皮赶回家也实在发慌。学校里的伙食每周都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时候。由于学校周围都是大山,当地没有种植蔬菜。学校食堂的厨师是每周去山外的集镇买一次蔬菜。由于天热,蔬菜不能长期保存,所以每周只有开头的几天,老师们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到后面几天没有青菜吃了,肉及鱼就更不要妄想了,大多数时间只能以萝卜干度日,有一次一连吃了3天的萝卜干,真是有点受不了。
方奶奶听后哈哈一笑说:这事好办,我马上来做些麦饼,你带去后早上补充一点,下午三点多钟再补些点心,这样也不会饿着你了,带一些麦饼吃一个星期完全没问题。
过爷爷说:我与妙玉可以开荒种蔬菜,到了下半周让妙玉送些蔬菜到学校,改善学校的伙食,星期天你来我往把你当贵客待,鸡蛋,杀鸡宰鸭,买猪肉打你牙祭。
李士龙与凌妙玉拍手赞同。接着李士龙又说:学校没有浴室,夏天还可以在学校操场的旁边,宿舍前广阔的空地上挑来水穿着短裤洗浴,可很不雅观,到了冬天老教师们烧了热水在宿舍中洗,一个月洗一次浴。我可受不了。
方奶奶哈哈一笑说:这事好办,我们这里有能烧热水的铁铸浴缸,水凉了下面还可以烧,冬天每星期日你可以到这里来洗澡。
过爷爷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我年轻时做过泥瓦工,我去找村主任商量,让他到县城买一口铁浴缸,我帮学校用石头造一个简陋浴室,架一口浴缸,你们抽空到山上拾些山柴烧浴水,这样就可以天天洗热水浴,其他老师也可沾你的光。
其他三人都拍手赞同。李士龙又说:第三,
由于学校没有自来水,这里厕所里的情形是可以想象的。每次上厕所前要做两件事,一是在身上喷一些香水,二是涂一点清凉油,主要是为了防厕所里的味道和蚊子。夏天从厕所出来,浑身都是那个味道,我都要在操场上站一下,散发一下身上的味道,再到宿舍里。尽管采取了防蚊措施,但是往往还是无济于事,我的腿上至今还留着蚊子叮咬后形成的黑色痕迹。
凌妙玉想指责李士龙懒惰不肯冲厕所,可她没有指责,而是说:那就我每天起来从远处挑水来冲扫,这样厕所就清洁了。
李士龙听后脸发红了,忙说:为了我你每天赶八公里路来冲扫,我还不要被人羞辱,大可不必,我每天放完学后挑水冲厕所吧,虽然很脏,挑水路很远,但是能洗涤自己的灵魂,何乐而不为。
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凌妙玉拍手,爷爷奶奶也拍手。
李士龙苦着脸说:我睡惯了席梦思床睡硬板床有些不习惯。
方奶奶说:这好办,我这里有棉胎,你只要在木板上铺二个棉胎后再铺席子这样就柔软了。
李士龙又说:这里蚊子太多,太大,我受不了。
过爷爷说:山区人民买蚊香舍不得钱,只能用土法除蚊。土法防蚊的招数 人们利用蚊子趋光、喜高温阴暗潮湿和昼伏夜出的习性,夏日傍晚采取关闭室内灯光,打开门窗,让蚊虫飞到室外,然后紧闭纱窗纱门,以避免蚊子的飞入;在卧室内放置几盒揭盖的清凉油和风油精,或摆放一两盆盛开的夜来香、茉莉花、米兰、薄荷或玫瑰等,蚊子因不堪忍受它们的气味而躲避;用空酒瓶装上糖水或啤酒放在阴暗处,蚊子闻到甜酒味就会往瓶子里钻,会被糖水或啤酒粘住致死;将晒干后的残茶叶和橘子皮等燃烧可以驱蚊;生吃大蒜、通过人体生理代谢后从 汗液排出体外,也会产生一股蚊子不敢接近的气味;其实,每天在天黑之前以及早晨起床后在纱门与纱窗上去人工捕杀,也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防蚊措施;蚊子多半喜欢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白天针对楼梯间、水槽下、阴沟、浴厕、橱柜、桌脚下等喷洒灭害灵。利用旧箱子或桶子,放些抹布在里面,布置成一个阴暗潮湿的“人工陷阱”,白天蚊子飞进去歇息,往里头喷几下杀虫剂,就可以轻松灭蚊,这是山区人民的绝招。掌握灭蚊的时间、地点和用量是关键,杀虫剂不需要太多,即可达到效果,多了不仅浪费,还会增加污染。到了晚上每人一把扇驱赶蚊子,再说蚊子欺负细皮嫩肉之人,等你习惯了皮增厚了,蚊子咬上来也就不疼了。
一个个困难攻破,李士龙勇敢地留下来。
接下来难题又出现了,下午三点多钟李士龙吃麦饼时老师及学生眼巴巴地看着李士龙吃,他吃着反而是一种翻江倒海般的难受。有时偷偷躲到宿舍中去吃,学生捅破窗户纸来偷偷看吃,吃着反而反胃,要分给师生吃却不够。
星期天,李士龙与凌妙玉与爷爷奶奶讲起,三人也为难了,要满足全校师生吃麦饼,实在难以胜任。凌妙玉灵机一动,找到校长,要食堂下午蒸馍蒸窝头及做麦饼,或做米糊供应点心。可食堂师傅太累,不肯答应。凌妙玉垂头丧气回家找村主任商量。她建议:由村里发动干不动活的老太太在家蒸馍蒸窝头做麦饼,然后由她收集后挑着往学校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