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习酒

上回说道折耳根,小王玩笑道唐三藏是陈越明的祖先,给陈越明气的呀,嗔道:“要这么说的话,我也不生气,好歹人家唐三藏还是大唐高僧,太宗御弟是吧。”

“哈哈哈,就是就是,你何必动气呢!”小王笑道。

“嗯嗯,我哪有你老王家祖上兴隆亨通嘛,你的祖上我可是看过你的家谱的,你的祖上都是名人啊。”陈越明说道。

“哟,陈哥你厉害了,居然能看到小王的族谱啊。”灵阳问道:“是什么样的族谱啊?”

“电子版的。”陈越明说道。

“电子版家谱?这家谱的时间有没有小王的岁数大?”灵阳问道。

“咳咳!你这是啥理解能力啊,人家也是古书,手抄体的,你想想他老王家几千年下来,这书不是挼烂了嘛,拷贝下来,做成的电子版。”陈越明点了一支烟,说道。

“哦……?哦……!原来是这样,那你细说说。”灵阳说道。

“嗯嗯,这族谱详细记载了小王的祖上至今的大事年记。”陈越明吐了一口烟圈说道。

“嗯…一般族谱都会有大事年记,一说这个格式就显得很正规,看来你看小王的这族谱应该是真族谱啊。”灵阳说道。

“嗯,小王家谱上第一个王氏祖上是皇帝。”

“皇帝?谁?咱们华夏历史上有姓王的皇帝吗?”灵阳问道。

“你看看…前几天咱们说啥来着?”陈越明说道:“你这个历史有欠缺啊。”

“王莽?”鼎玄说道。

“对咯!”陈越明笑道:“还是道长博古通今,知识渊博呀。”

“呃…我家祖上第一人就是王莽?听着不像好人啊。”小王说道。

“怎么不像好人,人王莽可是改革的先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呐!”灵阳说道。

“好吧好吧,且说说后来的王氏年记吧。”小王说道。

“嗯…你看像宋朝王婆…这也是你家祖上呢!”陈越明说道。

“咦…越说越离谱了,王婆是个女的怎么能入族谱呢?”小王说道。

“嗯嗯…后来些,在明朝年间,你这族谱上有一个王姓的族人,就曾在历史上熠熠生辉呀。”陈越明说道。

“谁呀?”

“王承恩。”陈月明弹了弹烟灰,看着小王笑着说道。

“嗯?谁?”

“王承恩呐。”

“臥糙,你不要以为我的历史很差,我可是知道王承恩是谁的好不?”小王说道。

“我只知道吴承恩。”灵阳说道:“还真不知道王承恩是谁呢,陈哥你给我普及一下历史知识,好好说道说道这王承恩何许人也?”

“哈哈哈,王承恩,明末宦官也,属太监曹化淳名下。”陈越明笑道:“小王,你家祖上也算是官宦人家呀。”

“呸!这是官宦人家吗?这明明是宦官人家好不好!”小王啐道。

话说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早上,崇祯帝朱由检由太监王承恩陪伴登上煤山,吊死在山腰寿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树上。

王承恩也吊死于旁边的海棠树上。中午,李自成进入皇宫,下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

崇祯尸体在树上吊了三天,直至三月二十一日才被发现,被停放在东华门外,装入柳木棺内。李自成命令于四月四日埋葬崇祯。

福王时,谥王承恩忠愍。承恩后为清朝康熙皇帝所称颂,曾在思陵附近为王承恩竖碑立传。

“哈哈哈,小王,你这祖上可以哟。不过我最好奇的是太监如何有后的。”灵阳笑道。

“所说你这又是对历史不经通了噻,太监本是男儿身,生下来还是个正常的男人噻。”陈越明说道:“那时候结婚早,十几岁就可以结婚了,日子过得穷,所以就去宫里净身做太监嘛。”

“哦?你意思说是王承恩先结了婚有了娃这才去的宫里,净了身?”

“难道不允许有这种可能吗?”陈越明笑道。

“哈哈哈…允许允许。”灵阳与娄冯文,鼎玄俱是笑道。

“陈哥你这样有意思吗?我好歹给你开玩笑说你祖上唐三藏还是个御弟,是个正儿八经的官二代,佛二代,你看看你给我安排的些啥玩意儿?”小王委屈道。

“咦…王莽还是官一代呢,这安排还不够牛掰吗?”陈越明言道。

“呃…牛掰,牛都掰不过你哟!”小王嗔道。

“好了好了,别扯相声大会了,喝酒吧。”鼎玄说道:“这个酒可是被称之为贵州第二茅台呢!”

这第二茅台的酒就是习酒,习水大曲。

习水县酿酒的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酿造的构浆酒,就堪称琼浆玉液,深得汉武帝赞赏,被列为贡品。

古诗中曾有:“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构酱知保物,赚得唐蒙习部来。”

美酒必有好水,水是酿酒的本源,古人赞叹:“奇山必有好水,好水必有美酒。”

而赤水河两岸,山峦秀丽,草木葱郁,沟溪纵横,自然植物较好,这就保证了赤水酒有充足的水源。

河水从高山泻来,河床跌荡,两岸的溶岩地貌,红色的沙壤,使水富含矿物质,而无其他有害杂物。赤水河流经黔西北高原进入四川,千里奔流,化为美酒,所说像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剑南春什么的知名美酒。

擎杯饮之,当真是入口柔、一线喉,细咂之下香气浓郁,甘冽爽口,柔和软绵,余味悠长。

“这贵州的地方就是安逸,好酒好菜,真是让人留连忘返,想住个长久哩!”娄冯文说道。

“哈哈哈,你喝口酒就忘了折耳根了?”灵阳笑道。

“呃……我留贵州不一定非要吃这个菜噻!”娄冯文说道。

“你可能还不了解这边的菜呀,这边好多菜的蘸水都有折耳根哟!”灵阳笑道。

“呃……这么说我还是回北方好了,至少还可以天天吃馒头大葱。”娄冯文笑道。

“所以说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呢,我就吃不惯馒头大葱。”陈越明说道。

“嗯嗯,南方人去北方最好不要吃馒头大葱,特别是结了婚的男人。”娄冯文笑道。

“为么子呢?”小王问道。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