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穆先生是一位教书先生,出生在东北知书达理的大户人家,杨家与穆家是世交,巧合的是杨老先生还是穆先生的老师,而杨老先生的女儿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穆太太。
穆先生与杨老师的女儿爱琴两人从小便是熟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穆先生如同长兄般看着爱琴从软萌可人的小女孩成长为清秀水灵的女子,又亲眼看着如同花朵般的爱人从盛开到凋落......
.2.
穆先生和爱琴两小无猜、长大后两情相悦,自然而然的走到一起结为夫妇,婚后两人更是琴瑟和鸣、恩爱有加,不到一年爱女穆眉就来到他们身边,再过一年爱子穆斌也来到了穆家,孩子们的到来给年轻的家庭注入了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但随着战争的爆发,学校同一座座城池一起淹没在战火当中,此时穆先生与妻子爱琴、眉子一家三口随着一众人等从东北平原一路西行,路途中与亲人邻里走散,此时的爱琴已怀有身孕,小小的穆斌就是在这艰难的路途中出生的,穆先生和爱琴两人尽自己最大的所能,使得一家人没有被战火硝烟驱散。
穆先生和爱妻爱琴深知孩子们年纪尚小,战争对幼小的心灵无疑会留下深刻的创伤,为了让这创伤波及的面积小一点、再小一点,两夫妻尽量把这次逃亡“描绘”的云淡风轻,斌子年纪尚小、还不懂得此中种种,两夫妻天性的乐观,让年幼的眉子时常觉得自己不像逃难,更像是与父母在一起的一次“长途旅行”。虽然小小的她并不知道什么是”旅行”,但她时常听父亲说起他年轻时曾去伦敦“游学”的时光,也听母亲说起年幼时随祖父一同游历名山大川的场景……想必那就跟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时一样吧:沿途有诗、有歌、有一家人的欢声笑语……
小小的孩子们看着父亲和母亲,耳濡目染明白优雅和乐观应当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渗进骨子里的骄傲,让人自信而美好。
走了不知多远的路,一家人来到一处僻静的村落。村落不大,但也有几户人家,大家得知穆先生一家的境况,也是很热情的接纳了他们,一家人总算是安顿下来。
穆家是从东三省逃难来到了此处,各地流亡的亲友早已失散,栖身在无人打扰的村落安全却也不免冷清。但因为穆家一家人和善温良的性格,倒也与当地的乡里乡亲相交甚欢,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在那个通讯极不发达的时代,反倒是邻居们相处的无比亲近。
到了新的地方新的环境,所有的事情都要家人齐心协力完成,穆先生和妻子爱琴都是读书人,但为了生计也要学着下田间干农活。
穆先生虽是书生出身但并不“文弱”,有着结实的臂膀和健壮的身体,二十郎当岁开始学习种地,到也种的似模似样。但书生终究不是庄稼汉出身,穆先生看着自家的农田,再看看邻家的“盛况“,常不禁发出“草盛豆苗稀“的感慨。
妻子爱琴做点手艺可以填补一些家用,日子虽然清苦,但爱琴仍然支持穆先生继续在村子里教书,她总说“庄家谁都可以种,但知识的传播刻不容缓。”
村里没有正规学校,课堂就是他们家门口的小院,孩子们板来小板凳(门口的石头)围坐在先生身旁,没有纸笔,先生就用树枝在地下出一个个文字,没有课本先生就把脑海中的书籍描绘给大家听。孩子们都喜欢来“上课”,因为只有“上课”的时候才是不用干活的时候;乡亲们希望孩子们也能学会读书写字,虽然战乱还没有波及到这个村庄,但人们对即将爆发的战争也早有耳闻,万一有一天走散了,一封家书也许就是唯一相认的机会。
穆先生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他希望孩子们知道我们现在处在危难的时刻,他希望孩子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但他内心也会时常迸发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哀嚎,百无一用是书生啊,读书识字又怎么才能救国救家于水火当中呢?
一晃一年多的光景,小女儿穆英就来到了他们身旁。
.3.
爱琴因为刚生下眉子没多久就开始逃难,身体一直不好;路途中生下斌子还要颠沛流离;加上英子的到来,爱琴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
穆先生眼见着看着眼前这个面容枯槁的女人和记忆中那个活泼优雅、每天都笑语盈盈的女士简直是判若两人,但眉宇间的坚定和从容的态度又丝毫没有改变过,对妻子满是心疼却又爱莫能助。年轻的爱琴重病在身,她身上的每一处关节都因疼痛而变形,一开始是腿部,后再发展到全身,但却从未因疼痛有过半点抱怨生活,也没有因疼痛而跟子女面露狰狞;穆先生也一样,也从未因妻子的病痛而对她恶语相加,也未因生活的苦楚而怨天尤人;相反的,越是苦难他们越是相濡以沫,互相理解和支持成了整个家最强大的纽带。
都说玉兰花象征着爱情,纯洁而矢志不渝。穆先生一直认为自己的爱妻就如同初春绽放的白玉兰般纯洁美丽,然而她的生命也如玉兰的花期般短暂,因为残酷的疾病,爱琴最终还是离开了穆先生和儿女们,穆先生心中的悲凉难以言表,对妻子的怀念成为了他后半生的一堂必修课,他明白爱琴对自己赋予的厚望:带着她的勇敢和乐观,坚强的陪伴孩子们走下去!
.4.
懂事儿的儿女们沉浸在失去妈妈的痛楚中,还好有相亲邻里们的关照,孩子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如同亲人般的温暖:邻居家王叔王婶儿时不时叫几个孩子去家里吃饭;穆斌经过虎子哥哥家也总能带回几个蒸好的土豆、地瓜;李奶奶最见不得孩子们身上衣物有磨损,总是帮他们缝缝补补,而心灵手巧的穆眉针线活做的也是很棒,深得李奶奶心意;李奶奶的儿子们跟穆先生交情最好,干完自家地里的活总不忘了帮着穆家爷俩打理田间,李奶奶家还有一个孙子跟穆眉年纪相仿,总是提着些家里的新鲜食物来穆眉家……就在互帮互助的温情下、在村庄和煦的阳光里,几个孩子茁壮成长起来!
日子还在继续,太阳照常升起,每天的阳光就是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