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想赢了,不错,之于浩渺的心里这会儿所想的事情而言,恐怕只有一点,那就是太想要赢了。
可之于在这充斥着各式各样尔虞我诈的武林之中所存在着的一切事物而言,一切或好或坏的结局,都要有一个过程。
倘若一味地追求过程,那么就注定会是失败的。或许也并不一定就是失败,只是说所想要得到的结局,是不能如愿以偿的罢了。
……
之于在这充斥着各式各样尔虞我诈的武林之中所存在着的一切事物而言,我们需要知道,过度想赢不一定写在脸上,也不一定表现为争斗,事实上它有非常丰富的症状,并且都会产生危害。
想赢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心理需求,甚至超过追求快乐,或者说它把赢当成最重要的快乐,就像酗酒、**一样,常会不知停止,并且不计代价地追求。正在赢的停不下来,正在输的甚至更停不下来——企图扭转局势,所以投机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学会止损。
除了停不下来,人们还可能为赢做过量的投入。比如,我们都听说过花与资产不成比例的银两,只为了撑场面、赢面子,甚至与人争执、打架。战场上的过度想赢,就容易生出暴力。
想赢的欲望不会被限制在正式或非正式的竞争中,过度想赢的人处处想赢,至少不想输。
从对话就可以看出来。“抬杠”正是不想在对话中落于下风。还有一种隐蔽的想赢是对什么事都自己的说法。任何事情,即便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他们都能说叨两句。这样的人往往是为谈话划下句号的人,他们永远不允许对话在还没有自己见解的情况下结束。
然而当我们再经历了一些许许多多的事情之后,其实我们也不难发现,之于在这充斥着各式各样尔虞我诈的武林之中所存在着的一切事物而言,谁都是特别地想要赢得一些东西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或许在这充斥着各式各样尔虞我诈的武林之中所存在着的所有人并不都是知晓如何去“赢”的。
……
赢的最好办法是在对决之前:先否定对方、给对方打上标签,就不用等到真正的较量了,毕竟那时有风险。先否定对方的好处还有(如果之后真有较量的话)在气势上胜了一筹,叫阵者就沾了这个好处(另一个好处是激怒对方,使之做出不理性行为)。
他们的口头禅可能是“这个不稀奇”“不对”“你不了解情况”。他们会骄傲地说“我不读他们所撰写的书”“我不看他的东西”。这样就不用就具体内容“纠缠”了。而一个人如果被他们贴上负面标签,他们以后都不用听取他的任何意见。
他们要求批评者必需有高于自己的地位。同时,他们又不喜欢在对话前对方占据优势、有高姿态。
他们非常在意话是谁说的、点子是谁提的。如果来自对立方、不喜欢的人、想要压制的人,他们会极力否定之。
不得不说,或许之于在这充斥着各式各样尔虞我诈的武林之中所存在着的一切事物而言,他们心里的这种特别想赢的想法压根儿就会是错误的。不光如此,甚至于还有可能是“病态”的。
他们想赢,如果感觉不会赢(甚至在无关胜负的场合),他们就不去。
所以他们参加自己能赢或能主导的场面、竞争,不喜欢与强人呆在一起,即便对方待他们很好。
他们不喜欢被问为什么(要那么做),因为会被问住。他们毫无必要地鼓吹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因为(短期内)能保证自己占据优势。
其实倘若我们要是能够亲自指挥的话,过度想赢的人多会敏感地将“对事的讨论”视为“对己(过失、品质)的评论”,然后做出三种反应,俗称“嘴硬”。
第一种是否认事实,或认为事实不重要。因为事实是对己评论的基础,消解它就永绝后患了。
第二种是归因于外,在大家还没有想到要把人与事联系起来时,他们会先找到一个替罪羊,把注意力引过去。或是在大家并没有想要怪罪他们时,先抛出一堆客观原因为自己辩护。
第三种是质疑讨论的动机,这是毒性最强的反应。对话者要么立即偃旗息鼓,要么反唇相讥,不仅对话很难继续,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或许都不会再有对话。
只要有心,很容易观察到以上三种反应。有时我们会很不理解为什么讨论突然令某人觉得受到攻击,继而攻击他人,这种自动关联(先是把事扯上身,然后泼向他人)是典型的过度想赢。
……
早就已经说过了,之于在这充斥着各式各样尔虞我诈的武林之中所存在着的一切事物而言,它们的存在就都会是万分合理的。
但纵使是这样,不可否认的是,过度的想赢所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小的。
古往今来,世世代代的人们把在这充斥着各式各样尔虞我诈的武林之中所存在着的一切言语分为三种:真话,谎言,扯淡。
扯淡不是说谎,却是真理最大的敌人,因为说谎的人尚且知道何者为真,扯淡的人不关心何为真,也不关心何为假。这种认为无论事实真相如何都没有差别的态度,就是扯淡的本质,比说谎更阻碍进步。
过度想赢不仅放弃了追求真相、答案、实际的利益……还阻碍了其他人的追求;它并不是追求相反的东西,而是完全不追求,除了胜负;“他们非常在意话是谁说的、点子是谁提的,如果来自对立方、不喜欢的人、想要压制的人,他们会极力否定”。
过度想赢的人通常很难改变自己。对他们来说生活是一场比赛,失分一方轮转换位,得分一方则不用变化。“失败了需要改变”在他们那里有“改变即承认失败”的推论。他们会说服别人自己是赢家,更糟的是还会说服自己,使自己看不到问题,感受不到改变的需要。到底更怕失败,还是更怕改变,最后往往已经说不清了。
过度想赢的人通常很难改变自己。对他们来说生活是排球比赛,失分一方轮转换位,得分一方则不用变化。“失败了需要改变”在他们那里有“改变即承认失败”的推论。他们会说服别人自己是赢家,更糟的是还会说服自己,使自己看不到问题,感受不到改变的需要。到底更怕失败,还是更怕改变,最后往往已经说不清了。
因为畏惧失败,他们也畏惧尝试,而尝试是发展的必须。有人失败着成功(不断试错找到出路),有人则成功着失败(固守原地丧失出路)。当主体是一个帮派或者组织时,这个特征也会明显:步伐越来越小,趋近于零。
或许之于在这充斥着各式各样尔虞我诈的武林之中所存在着的每个人而言,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有一个人想赢时,对话就会变味,最终没人能获益。
过度想赢不仅会破坏当时的气氛,它还是留在土壤里挥之不去的毒物,抑制每一次萌芽。若与有“防御心理”的经理人在一起,绝不会是让人舒服的体验,双方也都很难在其中获得成长。
想赢的追求能否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是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答案可以用于界定是否是“过度”想赢。
其实当谈及过度想赢的解决办法和根源时,我们也不难理解,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已经有了能够解决过度想赢这种心理问题的“法宝”。
有必要探讨一下过度想赢背后的精神世界。在价值观阶梯上,过度想赢者置真相、答案、实际利益……于不顾,追求的是什么?优越感。
优越感不是优势,是个人对自己具有某种优势的假定,是一种感觉;优越感同时可能是圈子内外对这种优势的共识,至少是个人希望它成为共识的一种需求。优越感多基于这几种优势:智识、体魄、品味、身份——正如刚才所说,优越感不必然有事实根据,但一定有假定和需求存在。
现在很容易发现过度想赢和优越感的关系了:过度想赢者渴望在当前建立优势,从而具有优越感,并在今后一大类事上凭优越感就可以解决问题,获得利益,乃至加强优越感,而不再需要具体的思考、行动,尤其是不再需要说服其他人和自己。很多过度想赢者的损失厌恶(对失去的焦虑程度胜过对得到的喜悦程度)更加深了他们赢的渴求,加剧了他们的竞争行为,直至毫无意义,例如嘴硬。
过度想赢其实是想“锁定收益”,阻止挑战。所以过度想赢不是好斗。而优越感确实是有一些实用价值。你可以说它是一种不劳而获,或是高杠杆投机,虽然有时候它是一种解持不懈的精神,有时候又不知不觉让人陷入泥潭,忘了初衷,代价越来越大。
……
解决过度想赢的问题不只是改掉前述表现。换句话说,不解决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是无法根除那些表现的,过度想赢是价值观的问题。
可纵使我们已经知道了浩渺是一个“过度想赢”的人,我们也不能作出什么能够帮助浩渺顺利地渡过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