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朝堂争议防安策,神策军议引波澜

随着小黄门那尖细的嗓音高喊“上朝!”,朝堂之上的气氛瞬间变得肃穆起来。

大臣们纷纷从殿外鱼贯而入,各自整理着衣冠,神色或庄重、或严肃、或带着几分若有所思。他们按照品级依次排列,静静等候着李隆基的到来。

不多时,李隆基在一众侍从的簇拥下缓缓步入大殿。他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冕旒,步伐沉稳而威严,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天子的无上尊贵与庄重。

待李隆基在龙椅上落座,大臣们齐刷刷地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那洪亮且整齐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回荡,久久不息,彰显着对帝王的尊崇。

李隆基微微抬手,神色平和却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朗声道:“众爱卿平身,今日早朝,可有要事启奏?”

站在文官首位的杨国忠回头给了窦华一个眼神,窦华接收到杨国忠的眼神示意,心领神会地微微点头。

他整了整身上的官服,深吸一口气,然后神色镇定地迈出一步,出列躬身行礼,朗声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如今安禄山在北疆拥兵自重,其动向实在令人担忧。虽尚未有明显反迹,但臣听闻其麾下军队操练频繁,且粮草物资囤积甚多,似有不轨之心呐,还望陛下早做定夺。”

李隆基闻言面无表情,因为这种弹劾他听了太多了,加之上月安禄山入京又给其封赏,有些风言风语也是正常。

李隆基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道:“此事朕已知晓。上月安禄山入京,朕观其言行,倒也还算恭顺,且朕已对其有所封赏,以示皇恩浩荡。如今仅凭其麾下军队操练及粮草囤积之事,便断定他有不轨之心,未免有些牵强吧。”

朝堂上众人听闻皇帝此言,又是一阵窃窃私语。有的大臣点头称是,觉得皇帝所言有理,安禄山既已得封赏,应会感恩图报,不至于轻易生事;而有的大臣则面露忧色,认为安禄山的举动不得不防,即便此刻无反迹,也难保日后不会有变。

杨国忠见李隆基这般态度,心中暗急,忙出列躬身行礼道:“陛下,臣以为安禄山此人野心勃勃,虽眼下看似恭顺,然其手握重兵,又在北疆经营多年,实乃心腹大患呐。那操练频繁与粮草囤积之事,绝非偶然,还望陛下慎之又慎啊。”

李隆基微微皱眉,看向杨国忠,道:“那依相国之见,当如何处置此事?”

杨国忠心中一喜,觉得机会来了,赶忙回道:“陛下,臣以为应在洛阳一带新设一军,就名为神策军以预防不备。神策军的士卒可从边军抽调,最好从北疆安禄山手中抽调,这样如若安禄山不同意则必有不臣之心,同意我们也可以设置一支以防万一保境安民的新军。”

李隆基听了杨国忠的提议,不禁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相国此计,看似能防患于未然,可从安禄山所部抽调士卒组建神策军,此举怕是会引起安禄山的不满呐。如今虽对他有所疑虑,但也并无确凿证据证明其有反心,这般行事,恐会激化矛盾,引发不必要的事端啊。”

朝堂上顿时又是一阵议论纷纷,不少大臣也觉得杨国忠这主意有些冒险。有的低声道:“这杨国忠莫不是想借机打压安禄山,可万一安禄山真被惹急了,那可如何是好?”也有的在思索这其中利弊,权衡是否真有更好的办法来应对安禄山之事。

杨国忠见状,忙又躬身行礼,急切地说道:“陛下,臣此举也是为了我大唐江山社稷着想啊。安禄山如今势力渐大,若不加以制衡,日后恐成大患。这神策军的设立,既能起到威慑作用,又可在万一有变时保境安民呐。况且,若安禄山心中无鬼,自当配合朝廷安排,又怎会反对抽调些许士卒呢?”

李隆基依旧面露犹豫之色,他看向朝堂下的其他大臣,问道:“众爱卿对此有何看法?可畅所欲言。”

这时,哥舒翰再次出列,行礼后说道:“陛下,臣以为杨国忠大人的担忧不无道理,安禄山的动向确实值得关注。但设立神策军一事,还需从长计议。若要抽调士卒,可从多处边军均衡调配,而非单单从安禄山所部抽取,如此既能组建新军,又可避免过度刺激安禄山,还望陛下斟酌。”

李隆基微微点头,觉得哥舒翰的话有几分道理,又看向杨国忠道:“相国,哥舒翰所言,你意下如何?”

杨国忠心中虽有些不情愿,但也不敢公然反驳,只得再次躬身道:“陛下,哥舒翰大人所言也有可参考之处。只是臣仍觉得,若能从安禄山所部抽调部分士卒,更能直接起到对他的制衡作用。不过陛下圣明,一切但凭陛下定夺。”

李隆基又陷入了沉思,这安禄山之事确实棘手,无论是处置不当引发安禄山叛乱,还是对其毫无防范措施,都可能给大唐带来巨大的危机。

一旁的右相陈希烈有点站不住了,毕竟他现在也是和安禄山一条绳上的蚂蚱,安禄山被怀疑,那他陈希烈距离罢相也不远了。

陈希烈眼见着朝堂上众人围绕安禄山之事争论不休,李隆基又陷入沉思未做决断,心中愈发焦急起来。他深知自己与安禄山关系匪浅,如今安禄山被这般猜忌怀疑,一旦朝廷真对安禄山有所动作,自己这右相之位怕是也岌岌可危了。

他暗自咬了咬牙,犹豫再三后,还是硬着头皮出列,躬身行礼道:“陛下,臣也有话要说。”

李隆基抬眼看向他,淡淡道:“陈爱卿但说无妨。”

陈希烈定了定神,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杨国忠大人与哥舒翰大人所言皆有其道理。安禄山之事确实需慎重对待,然设立神策军一事,实应更加周全考虑。虽说安禄山麾下情况值得关注,但目前并无实据证明其有反心,若贸然从其部抽调士卒组建神策军,恐会令其心生嫌隙,于朝廷安稳不利。”

他偷瞄了一眼李隆基的神色,见其神色未变,便接着道:“臣觉得,可先着人暗中密切留意安禄山及其麾下动静,同时加强对北疆其他边军的管理与调配,以保边疆安稳。至于神策军之设,不妨先缓一缓,待日后有了更确凿之证据或更合适之时机,再行商议不迟。”

朝堂上众人听闻陈希烈这番话,又是一阵低声议论。一些大臣微微点头,觉得他这话倒也有几分稳妥之意。

李隆基听了陈希烈的话,微微皱眉,心中暗忖,陈希烈居然不做和事佬了,其中恐有猫腻。

他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道:“陈爱卿所言,朕记下了。此事朕会再斟酌,诸位爱卿也莫要懈怠,继续思量此事,退朝后若有新想法,可随时进宫禀奏。”

说罢,李隆基微微抬手示意退朝。

大臣们纷纷躬身行礼,齐声道:“遵旨,陛下。”

而后,众人依次退出大殿。陈希烈跟在众人身后,脚步略显沉重,心中忧虑万分,不知这安禄山之事后续会如何发展,更不知自己能否在这场风波中保住这右相之位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