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就是如此。
灵珠子得天地之精华而化形,天性聪慧,能够十分敏锐的把握住此番机缘,这也是他的本领。
“吾便收下你这个弟子。”
通天教主当场答应,而后向着女娲娘娘笑道,“不过在送他下凡之前,贫道要先把他留在身边,磨一磨的杀性。”
灵珠子虽是在昆仑山得天地之钟秀,可他这一身的凶煞之气,在通天教主也无所遁形。
这一点在《封神演义》之中,也有所体现...这哪吒自幼便不是个安分的,先是打杀了东海的巡海夜叉与三太子敖丙,而后又一箭射到了石矶的骷髅山,正中她门下碧云童子。
被李靖拿着上门去向石矶请罪,却还要先下手为强,以乾坤圈打断彩云童子的脖颈。乃十足的凶顽之辈,若非如此,也担不起这讨商先行官的责任。
只是相对于哪吒来说,通天教主还是更欣赏另外一位阐教的三代弟子,可惜...他还是拜在了玉鼎真人门下。不过想到玉鼎真人是他最看好的阐教二代弟子,倒也能释怀几分。
况且灵珠子的天赋绝对不差,交给太乙真人调教,当真是浪费了些...正巧自己门下的长耳定光仙太不争气,随侍七仙如今名不副实,这灵珠子未来未必不能成为灵珠仙。
“灵珠子拜见师尊。”
咚咚咚!
灵珠子当即就行了拜师礼。jiqu.org 楼兰小说网
女娲娘娘笑呵呵的说道:“既是如此,那灵珠子便交给师兄了。”
说实话,女娲娘娘本以为此行最好的结果是灵珠子能够拜在截教四大亲传门下,却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不过这也是通天教主给机会,灵珠子能够把握住,此等机敏也是旁人所没有的天赋。
灵珠子拜在通天教主门下,女娲娘娘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只是在她离开之前,还有一件事情需要确认,“师兄可有转世投胎之选?”
通天教主略微思索片刻,道一声:“既是师妹钦点的护国大将,贫道以为不如将其送入将门...如今殷商将门,只有陈塘关李靖家的夫人,有孕未生...”
女娲娘娘毕竟是人族圣母,她心念一动,便道:“她竟然足足怀胎三年之久?受孕之日,正是殷受于女娲宫进香当日...当时吾与闻仲说,送殷商以为护国将军,却没想到一直拖到了今日...李家是殷商世代的忠良,一直都镇守陈塘关。殷氏亦为殷商王族出身,灵珠子合当托生于李家。”
“难道师妹此前也有人选?”通天教主见女娲娘娘竟是这般说,好奇询问了一句。
女娲娘娘轻叹一声:“本意是托生于黄家,然而自黄飞虎二子出世之后,黄飞虎至今还在东海未曾回来...”
若非女娲娘娘此刻提起,通天教主还真就忽略了此节,如果黄飞虎没有离开朝歌前往北海的话,算算时间,也该黄家第三子出世的时候了。
黄家一门五豪杰,结果一场封神大战,就死了四位。
只剩下老三黄天爵,若非在黄天祥死后,黄飞虎要为黄家留后,让他送了黄天祥的尸首回去,恐怕黄氏一门皆要命丧于这讨商封神之战中。
黄飞虎毕竟是殷商的镇国武成王,他身上所担负的殷商国运,也不容小觑...虽是纣王逼反了他,但他反叛殷商,当然也会有报应。
且看殷商叛将之中,有几个下场好的?
似邓九公、洪锦、苏护,还有方弼与方相兄弟,不也都在大战之中殒命?
便是李靖“肉身封神”,可若无手中宝塔,且看他敢在哪吒面前多站一息?
如今看来,这黄天爵也是个有福运的,不然也不会被女娲娘娘选中。
定下了转世之家,女娲娘娘便没有在金鳌岛久留,就此回了火云洞...若说女娲娘娘为何今日来金鳌岛,其实也是今年三月十五时,纣王率领群臣前往女娲宫与三皇庙进香,女娲娘娘见到闻太师与纣王的时候,这才忽然想起还有此一事。
此事已经拖了三年,再拖下去,怕是要影响到自己的声誉。
而纣王率领群臣进香,一来是为女娲娘娘与伏羲圣皇庆生;二来也是向人族圣母讲述一下去岁时,殷商有何作为;其三,也是要在老祖宗面前露露脸,让他们记得还有这样一个“不肖后辈”,正在遭受“诸天圣神”的算计。
不过这一次,就没有前一次那么兴师动众了。
百姓们跟着去凑热闹的也不少,算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若是再坚持几年,或许就会成为朝歌百姓的全新风俗。
只是百姓们一般就只在女娲宫进香,三皇庙那边儿他们是很少去的...然而纣王在三皇里面待的时间,可要比在女娲宫久太多了。
毕竟女娲娘娘三月十五日,也都是在火云洞中。
而且前一年殷商办的事儿是真不少,一项一项向老祖宗“显摆”,也是要花费不少时间的。
不论是横空出世的纸,还是被改良过后的笔墨,亦或是如今朝廷正在实施的新制度,这对三皇无疑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直言后生可畏。
并且唤来了五帝,一同见证下界人族之发展,并且为纣王革新朝政,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
而当纣王将全新的“文字”,展现在诸位圣皇面前的时候,更是将几位圣皇镇在原地...轩辕黄帝更是说道,“当年仓颉造字,已是惊艳才绝,现如今人族各地的文字,皆是来源于仓颉之字...可你手中这一套文字,可当真是不凡呐!若是他在天有灵,能够得见人族之文字,竟能成熟至此,恐他亦能安息了。”
轩辕黄帝与仓颉那可是老熟人了,仓颉当时也是一个部落的首领,还曾经自立为帝,号仓帝亦或是苍王。后来败于轩辕黄帝之手,他的部族便并入了轩辕部落,他也成为了轩辕黄帝麾下的一名文官。
因其才干出众,生有重瞳四目,又见灵龟负书,得丹甲青文,而后以其神目,穷天地之变化,仰观奎星圆趋知势,俯察龟文鸟语山川,呕心沥血数十载终于是创出了人族文字。
那负书的灵龟,也不是别个,正是通天教主四大亲传之一的龟灵圣母,其身上也有一部分的人族功德之力。
字成时,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而不出渊。
只叹人族不能长生,仓颉死后,乃是轩辕黄帝亲自为其送葬。
轩辕黄帝向纣王讲述了一些仓颉造字时的事迹,而纣王则当即表示,“此套文字,还在完善之中,等功成之后,殷受自当将全版文字,祭于先师墓前。”
而后,纣王便顺理成章的向三皇五帝请教过一些关于“书同文”的事情,并且还提出关于“车同轨、量同衡、币同形以及度同制”等一些列相关内容。
此子才器,非同小可,若生于上古人族强盛之时,定当又是一位令三界颤抖的人王。
这时候,伏羲也稍回味过来了,怪不得那执掌人教的太清圣人不支持殷商,转而去支持西岐...恐怕他也是见到了殷受之才能,恐他带领人族再次于三界崛起吧!
因为上古人王的存在,虽然老子立人教而成圣,但其实他的影响力在人族之中,比之人王相差远矣。
尤其是当伏羲天皇时,使得人间万族臣服,这已经不是单单是人族的王了,而是人间的王...故而自那时起,人王便有两层含义。
然而自夏启之后,人族虽有王,但人间却没了王。
伏羲之后,老子曾遣赤松子教化炎帝神农氏,结果反而被神农氏尝百草而折服,甘愿成为人族之雨师,并且还收下了炎帝的一位女儿为徒。
后来赤松子避世不出,直到帝喾登基,他才又出世兴云布雨...再往后,便如同大禹一般,于三界之中杳无音讯。
三界有不少的神仙之辈,其实都是如此...包括《山海经》中描述的那些世界,也都是同一时间,逐渐自三界之中查无踪迹。
这也是《山海经》放在殷商国库之中吃灰,此前除了本朝大祭司比干之外,竟无一人对其感兴趣。
赤松子并非第一个帝师,广成子在轩辕黄帝年幼时,也曾经教导过他一段时间。
这或许是吸取了赤松子的教训,毕竟赤松子教化炎帝神农氏的时候,他已经是部落的首领了...教导起来当然就比较困难。
但结果也显而易见,广成子虽然对轩辕黄帝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也非常有限...不过好消息是他并没有被轩辕黄帝影响。
反而是轩辕黄帝从广成子这里学到了很多修行之道。
而广成子也是见轩辕黄帝敏而好学,且常常举一反三...而不敢传授他更为高深的道法,毕竟若是人王大规模传授人族修行之法,这对于他们这些修行者来说,可不是好事。
也正是发觉自己难以影响到轩辕黄帝,且自己也没什么能教的东西之后,广成子便离开了。
即便如此,轩辕黄帝还是以此创出了《黄帝内经》,流传后世。
再往后,老子与元始天尊便也没有再安排所谓的“帝师”教导人王了,这便是人道气运。
且老子证道成圣,也是借用了一部分人道气运的,见事不可为...便顺势无为,这也是他一向的行事风格。
......
如今距离三月十五,已经过去多日了。
纣王心中还是时时能够回味起,当时三皇五帝们对国家发展之见解...纣王是获益匪浅,他自回宫当日,便奋笔疾书,将脑中所记全都笔录下来,以防所有疏漏。
三皇五帝也不愧是上古人王,在维护国家一统,以及降服外族之上,那都有各自的套路,让纣王大开眼界。
但总体说来还是以拳为主,以劝为辅,轩辕黄帝就向纣王传授他统一三界各族的玄机,“先吞并周边弱小的部落,然后再征服强大的部落,那些不上不下的部落,自然心甘情愿的臣服。”
这话说的简单,但当时轩辕黄帝一统天下之路,可并不好走。
第一,吞并弱小当然简单,可等他打出名声,将自身部落有一定发展之后,不说别的部落会不会因此而心生戒备,而是要防备别的大部落,来吞并他。
这一阶段,是要稳住自己的基本盘,将那些被吞并的小部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力量。
撑过去才有资格进行第二步。
这话也是轩辕黄帝在点拨纣王,现在的纣王只能算是“吞并”了原本就属于殷商所辖的诸侯国,想要真正对三界的大势力亮出獠牙,除了要将殷商本身的力量拧成一股绳,还要能够抵御住那些大势力对殷商的攻击。
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殷商未来的敌人可怕,但是轩辕黄帝的“敌人”,也并非是软柿子。
吞并仓颉的部落是他第一场硬仗,而后的两场,分别是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击败了炎帝部落,逐鹿之战则是击败了蚩尤为首的九黎部族。
而九黎部族,亦是东夷集团的一部分。
击败了蚩尤,轩辕黄帝这才成为天下共主...当时妖族,基本都是归附在人族各大部落之下的。厉害的一些妖族,与人族部落达成合作关系,人族以其为图腾,它们则会将力量借给人族;弱一些的妖族,就渐渐被人族“驯化”。
除了这些之外,伏羲还向纣王提到了一处关键,“吾适才以八卦推演,得知想要推行量同衡,若有一件重宝为助臂,当事半功倍。”
“是何等宝物?”
“乾坤尺。”伏羲直接就道出此宝的名字,“此宝又名量天尺,顾名思义,可丈量天地...其上有刻度,可为量衡之规制,只可惜吾并不知此宝在何处。”
嗯?
伏羲此言才出口,确实让纣王与闻太师心里一楞,此宝不是在燃灯道人手中么?
但随后闻太师就猛然发觉其中的猫腻,纣王也就罢了,他对这些神仙的了解都是源自《封神演义》一书,而闻太师就有所不同。
他当然知道燃灯道人有些什么法宝,可这以往,却从没听说过他有乾坤尺,而此宝在《封神演义》之中,也仅仅出现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