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遇见魏延,神秘文士

“你不是诸葛卧龙?”马云禄瞪大眼睛看着姜泽。

姜泽心中很是懵逼,带点戏耍的语气问道“难道我应该是诸葛孔明?姑娘莫非将我认成诸葛亮了吧?”

知道自己认错人了,马云禄的脸庞迅速泛起了红晕,脸很快就红的像个苹果。

姜泽看着马云禄红起的脸蛋,故意说道“姑娘脸怎么红了?莫非奔波许久,得了什么病?”

说着就要凑上前去看看。

“没有没有,我只是热而已一会就好了”马云禄连忙摆手道。

“哦,那姑娘可要做好防护哦,近日说不定荆州挺热。”

“嗯嗯”马云禄憨憨的点了点头。

但很快她便反应过来这是姜泽在戏耍自己,毕竟现在已经是晚秋时节,荆州哪有那么热?

经过这几次交流后,二人也变得有些熟了起来,马云禄暂时先住到了宅里面,姜泽也在外面找寻来找马云禄的人。

三日后。

姜泽四人又踏上了征程。

四人朝着江陵而去,因为刘表封刘备为了江陵太守,当然在此之前刘备就已经是豫州牧了,但奈何豫州不是刘备的地方。

此时刘备就等于兼职南郡太守,但若论官职还是按照豫州牧来说。

不过这一次三人的队伍中多了一人,那便是马云禄,姜泽找了三天也没找到寻找马云禄的人,想着先带回江陵再慢慢寻找。

为了不让误会,刘表早就派人和襄阳城守军打过招呼。

当看到姜泽等人出城,一城门校尉热气出城迎接。

“城门校尉”说得好听,其实就是守东城门的小官。

那城门校尉一见姜泽等人,连忙上前抱拳行礼,说道:

“见过刘使君,姜先生,主公已经提前说好,让我等送刘使君出城,保卫刘使君生命安全,以防别有用心之人!”

说到最后压低声音,“特别是蔡瑁。”

善意提醒一句,那城门校尉做了个请的手势。

“多谢。”刘备拱手致谢。

姜泽眼睛微微一眯。

一个小小的城门官,有这样的见识和胆量,还透露出亲近之意。

有意思。

而结合了一下是在荆州地界,又见此人面如重枣,身长八尺。

快速与脑海中一人结合。

随即连忙问道“敢问阁下名讳?”

被问及姓名,城门校尉眼中浮现几分激动,急忙回答:

“末将魏延,魏文长,早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果真少年英杰。”

听到“魏延”二字,姜泽笑了。

伸手拍拍魏延肩膀,“在下观将军有上将之资,日后若有难事,可来南郡寻我,必不忘今日之言。”

“上将”即上将军。

而这句话也在隐晦的告诉魏延,姜泽看上他了,日后若是不想在刘表手底下待着,可以来投靠自己。

“不敢当,不敢当。”魏延连连摆手。

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脸上的喜色根本无法掩饰。

“告辞。”

姜泽收回手,拍马出了这襄阳城。

魏延站在原地,心情久久无法平复,一直目送着几人离开。

“真乃少年英雄啊!心胸宽广,善于识人!此等人才配称之为英雄!”在几人走后魏延暗暗赞赏了几句。

随后也转身离去。

“子约为何对刚才那人有如此高的评价?”出城后刘备不解的看着姜泽,随便问了一句。

马云禄也甚是好奇,这几日相处下来,她总觉得姜泽这个人深不可测,这几日她也看到了外界消息,什么火烧新野困李典,分敌兵力于夷陵,最后甚至杀的夏侯惇十万大军铩羽而归!

这些消息狠狠的冲击了马云禄,她没想到眼前这二十来岁的青年竟然有如此之实力!

姜泽穿越过来的时候,身体和年龄下降了十岁,本来二十五岁的姜泽瞬间变为了十五岁少年,而在此世界待了七年后,此时的姜泽二十二岁,正是少年英雄之时!

姜泽则是笑着回答道“因为感觉!”

“感觉?”刘备更是疑惑了。

“嗯,就是感觉,我也说不出为什么,但就是感觉出魏延此人将来必定不俗!主公相信我,我的感觉向来不错!”

见姜泽都这么说了,刘备也不好再说什么,最终选择相信了姜泽。

“欸,姜军师,你看后面是不是有个人在追我们?”就在此时,马云禄出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众人朝着马云禄指着的方向看去,只见一文士策马奔腾而来。

“使君慢行!”

“先生慢行!”

此时那人离姜泽几人越来越近,并且发出了一道呼喊声。

很快那人便追了上来,迅速跳下马朝几人走去。

几人一看,这人是一个微胖的文士。

“见过刘使君,见过姜先生”文士拱手行礼。

打完招呼,文士打量周围,发现不时有仆人经过。

于是低声道:“可否借一步说话?”

姜泽并未生疑,便跟随文士来到墙边。

在确认周围无人后,文士从怀中取出一封帛书,递交给姜泽。

姜泽接过了这份帛书。

连忙查看了起来,越看姜泽的脸色变的越认真。

因为这是一封投降书!

投降书的发起者为蔡瑁,预定的生效日期是刘表去世后。

文士解释了降书的来源,他提到截获了降书并担心蔡瑁会起疑心,因此他抄写了一份副本并将原文交给曹操。

需要注意的是,誊抄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无法做到完全相同的字迹。

这样一来,因为字迹的问题,蔡瑁可能会对这份降书进行否认甚至反咬一口。

这也是文士一直未上交这份降书的原因。

而本来文士打算前去寻找蔡瑁劝说,后来发现蔡瑁心意已决,便来此处。

姜泽静静地询问:“您将这份帛书交给我,有何意图?”

文士深吸了口气,回答:“请先生不要误解,我并没有恶意。我只是对蔡瑁未战先降的行为感到深深的不齿。”

“他私下与曹操勾结,这种行径实在令人不齿。”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